清明 文化 金融

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丰富的金融思想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比如“见利思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和气生财”……

这是苍穹猎鹰第322篇演化日记

清明 文化 金融

本文只是小编的观点分享,列举的数据和逻辑只为了分析说明,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

本周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假期。

清明节,是我们追思先烈、感怀前人的日子。当然,现在提倡移风易俗,文明祭扫。

不同的时代,追思先人有着不同的形式,唯一不变的只有其内涵。

当下社会,物资越来越丰富,生活越来越安逸,但人们焦虑、纠结的情绪却越来越严重。

归根结底,就是精神、思想层面出了问题。

但人,只有站在先人的墓前,才能直接、简单、有效地解决这些精神内耗,才能清楚:我是谁?来自哪里?将要去向何处?

1/3  清明

有人把清明节比作西方的感恩节。

单纯从时间来看,两者不可同日而言,一个只有几百年,另一个绵延了两千多年,其文化内涵更是差距甚远。

感恩节的由来,要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

1620年,一批英国清教徒为了躲避国内宗教迫害,乘坐“五月花号”船到达美洲。在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饥寒交迫,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

这时,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教他们狩猎、捕鱼和种植等本领。

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获得了丰收。

为了感谢上帝和印第安人的帮助,他们在1621年11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四,与印第安人一起庆祝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感恩节。

不过后来的欧洲移民,为了掠夺土著的土地和财富,几乎将印第安人赶尽杀绝,建立了所谓文明的“灯塔之国”。

而清明,是一个更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

相传公子重耳在流亡期间,介子推从自己的腿上割下肉块煮给重耳食用。

重耳后来成为晋文公,为了报答介子推的忠诚,准备赐予他高官厚禄。但介子推为了躲避封赏,带着母亲隐居到绵山。

晋文公为了逼迫介子推出山接受封赏,下令烧山,但介子推选择与母亲一起,抱着一棵树烧死。

晋文公对介子推的死感到极度后悔和悲痛,将介子推的死亡日期定为寒食节。

寒食节与清明节相近,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两个日子逐渐合并,形成了现在的清明节。

其实,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

这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祭祀文化,人们在这一天扫墓祭祖,以各种形缅怀革命先烈、英雄人物,或者逝去的亲人朋友。

同时,清明也是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是自然界物候变化的标志。

古人认为,天气到了这个时候,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所以称为清明。

这个时节阳光明媚、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盎然生机的自然,与长眠安息的逝者,也是一种简单的辩证关系。

2/3  文化

一提到清明节,几乎所有人都会想起,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就是中华文化的魅力。也是当下正在提倡的第二个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文化最早出现在《周易》的《贲卦·彖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大至意思是指,观察天气变化,可以发现四季时序的变化;观察人类社会的文明礼仪,可以教化天下。 

唐朝明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里提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意思就是追根溯源,一切都要回到根本,才能看清事物的本真面貌,也是当下流行的“第一性原理”。

文化,是一个民族之魂,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标志。

想要了解一个民族,最直接的渠道就是了解他们的文化。比如《菊与刀》,就是二战时期美国为了战胜日本,深入研究日本文化之后的总结。

想要征服一个民族,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殖民她的思想、歪曲她的历史、贬低她的文化。

国家的强盛,不但要发展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还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软实力的影响更加深远、持久。

拿破仑曾经说过的一句名言,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

文化,则是思想的土壤。什么样的土壤,就会长出什么样的文化。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我们提出了文化自信。随着经济的崛起,国潮品牌的兴起,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强,年轻一代也变得越来越自信。

中华文化绵延几千年,也必将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3/3  金融

金融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

既然是社会活动,就一定拥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因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人,人就不可避免会被打上文化、历史和制度的烙印。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文化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品格和精神风貌。

领导提出,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并将其概括为: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

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丰富的金融思想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比如“见利思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和气生财”……

概括起来就是,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这些观念与现代金融治理高度契合。

伴随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金融已从简单的借贷活动发展成为现代经济的血脉,渗透到社会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是滋养经济肌体的血脉,和实体经济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

一提到金融,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犹太人,其实华人的金融历史并不逊色。

商代晚期,出现了用铜制造的仿铜币,它是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金属货币。

到了战国时期,放款取息已是普遍的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典当业,宋朝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的钱庄、银票……现代金融业的雏形,在我国很早就出现。

这些金融活动、工具和机构,都是为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又在为实体经济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

逐步形成我们特色的金融文化,既根植于中华绵延千年的历史传统,也吸收西方先进的金融理念。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做出移动支付、数字人民币等金融新工具新模式,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本文只是小编的观点分享,列举的数据和逻辑只为了分析说明,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

· END·

  推荐阅读:

  电动汽车市场激战,无人驾驶成制胜关键

  从新职业看时代趋势

  4个明显的产业趋势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