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零售、做精对公,平安银行转型中的变与不变

刚刚公布的2023年年报显示,平安银行的零售客户数达1.25亿户,同比增长1.9%,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达到4.03万亿元,同比增长12.4%,零售业务营收占公司收入的58.4%。 在平安银行的零售转型过程中,稳健的对公业务提供了

过去几年,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零售转型。

佼佼者如平安银行。短短几年里,平安银行就从“零售黑马”变成了“零售新王”。

刚刚公布的2023年年报显示,平安银行的零售客户数达1.25亿户,同比增长1.9%,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达到4.03万亿元,同比增长12.4%,零售业务营收占公司收入的58.4%。

在平安银行的零售转型过程中,稳健的对公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时间回到2016年,平安银行提出“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十二字战略方针。而今年,平安银行新的十二字方针是“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

从“零售突破”到“零售做强”,凸显的是平安银行在零售业务上的战略坚守与打法升级。

而持之以恒的“对公做精”战略,则展示了平安银行对公业务的稳健与担当。

传统上,对公业务扮演着商业银行“压舱石”的角色。尤其是在净息差缩小,零售业务普遍承压的当下,对公业务更是支撑银行稳健发展的支柱。

在3月15日举行的业绩交流会上,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也对对公业务提出了期望:对公与零售需要互相帮扶,希望对公业务能顶上去,能为零售争取喘息的机会。

01对公稳健,补位零售转型

3月14日,平安银行率先公布2023年成绩单。

2023年,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润464.55亿元,同比增长2.1%。2023年末,平安银行资产总额5.5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逾期贷款余额及占比较上年末实现双降;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22%,同比增加0.58个百分点。

虽然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降,但其主要原因来自平安银行持续让利实体经济,以及平安银行主动进行的资产结构调整。

对于这份业绩,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评价:总体符合预期。

2023年,平安银行面临的一大挑战来自零售业务。年报显示,2023年,平安银行零售金融业务营业收入961.61亿元,同比下降了6.64%。

在3月15日的业绩说明会上,冀光恒坦言,主动转型之下,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短期内面临一些挑战。

紧要关头,平安银行稳健的对公业务,为公司的整体平稳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余额19777.1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4%;同期平安银行企业贷款余额14297.9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5%。

2023年平安银行对公客户数75.4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3.81万户,增幅高达22.4%。

回望过去,2016年之前,对公业务还是平安银行的基本盘。

2016年底,平安银行做出零售战略转型。同时,平安银行开始压降对公,对公业务从全行大局出发,腾挪资源,全面支持零售发展。

在3月15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冀光恒坦言,2024年平安银行对公业务的压力在存款,零售业务的压力在贷款,目前对公存贷款恢复性增长得很好,资金业务也较好。

冀光恒再一次对对公业务提出期冀,“我们主动转型,零售业务短期内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对公做精’支持补位,为零售转型争取时间;同时,我们会更加坚决加强精细化管理和成本管控。”

02对公做精,支持实体经济

从2016年至今,平安银行的零售转型,迈入了第八个年头。在“零售做强”的战略目标下,接下来,平安银行仍将持续在零售端发力。

在业绩说明会上,平安银行管理层也强调,零售业务一直是重点,零售业务做强的核心战略不会动摇。

坚定的零售战略下,平安银行对公业务并未就此落寞,反而不断做精,为公司的零售转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财报显示,2023年,平安银行吸收存款日均余额3437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2050亿元增长7.25%。受外币市场利率大幅上升影响,平安银行平均成本率虽然有所上升,但其人民币存款成本率同比下降了9个基点。

2023年,平安银行的对公存款2.29万亿元,占存款的6成以上。而平安银行的对公存款平均成本率2.13%,较个人存款平均成本率低了20个基点。

平安银行的对公存款平均成本率还在下降。去年第四季度,其平均成本率已从上半年的2.14%、三季度的2.13%,进一步降至2.12%。

可以说,大量的低成本对公存款,是支撑平安银行零售转型的重要基石。

当然,如果与2021年、2022年相比,平安银行的对公存款成本率是有所上升的。这背后,反映了平安银行全力支撑实体经济的责任与担当。

支持实体经济是银行对公业务的本源,也是对公业务健康发展的基本盘。

在业绩说明会上,冀光恒表示,息差下行反映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冀光恒强调,平安银行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实际上,平安银行对公业务发展的着力点,一直放在支持实体经济上。一组数据就足够有说服力:

2023年,平安银行对新能源、新基建、新制造“三新赛道”资产投放规模2045.5亿元,同比增长达32.5%。

2023年,平安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累计发放额4039.43亿元,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1.23个百分点。

绿色金融方面,2023年末,绿色贷款余额1396.4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近三成。

2023年,平安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总贷款余额的比例,从上年度的5.5%提升至5.9%。

从普惠、制造业到涉农、绿色金融,平安银行用实际行动,持续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03风险管控,保障行稳致远

近两年,银行业净息差不断收窄。去年,平安银行的净息差也收窄至2.38%。

在业绩说明会上,冀光恒提到,息差水平尚未触底,收窄的趋势还会持续。这也意味着,接下来,银行的经营还将承压。

在这样的形势下,做好风险管控,才能保障行稳致远。

冀光恒坦言,在净息差收窄,经济不确定增加时,以量补价并不可行。因此,自去年起,平安银行对高风险产品进行了适时压缩。

具体来看,平安银行从资产、负债两端推进结构调整。

在资产端,平安银行做大中低风险客群,提升住房按揭、持证抵押类贷款规模,优化信用类贷款产品结构,改善资产质量。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平安银行住房按揭贷款余额3035.68亿元,同比增长6.7%,住房按揭贷款比例由8.5%提升至8.9%。

2023年年末,平安银行汽车金融贷款余额3024.75亿元,全年个人新能源汽车贷款新发放368.03亿元,同比增长了47.8%。

而在负债端,平安银行加强统筹管理,深化客户经营,优化负债结构,提升负债来源的稳定性、负债成本的合理性、负债与资产的匹配性。

2023年末,平安银行企业贷款余额1429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5%;企业存款余额则下降了3.4%至21996.77亿元。

企业存款余额的下降,是平安银行主动优化结构的结果。

平安银行表示,受外币市场利率上升影响,适当降低外币企业存款规模,持续加强存款成本管控,优化存款结构。

2023年,平安银行积极推动的组织架构和经营管理变革,备受外界关注。

尤其是在组织架构方面,平安银行变革的总体方向是总行精简架构、简政放权;总体目的则是优化机制,提升效率。

业绩说明会上,冀光恒进一步解释,战略改革项目的初衷,是延续平安银行良好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保持经营连续性,正视并解决过去高速发展阶段积累的一些问题,使平安银行更具特色和竞争力。

冀光恒总结道,战略改革项目已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

正所谓“船大难掉头”,对于平安银行这样的巨头来说,一切工作必须做在前面,做好未来的布局。

冀光恒指出,未来一段时期,银行的利润增长,关键驱动因素在成本端,包括风险成本、非风险成本压降,平安银行通过此次改革契机提早布局,提升经营管理精细化水平,释放成本管理空间。

当下的调整,短期内或许会带来波动,但同时将为平安银行未来的稳健发展创造空间。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