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大模型赛道一周年,它们的市值涨了多少?

越来越多企业发布了 2023 年的财报,和往年最大的不同,AI或者大模型带来的营收,开始成为财报中的焦点。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不少企业的大模型已经开放了近一年时间,到底为市值带来了多大贡献呢?我们大致将国内的AI企业分为三类,分别

越来越多企业发布了 2023 年的财报,和往年最大的不同,AI或者大模型带来的营收,开始成为财报中的焦点。

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不少企业的大模型已经开放了近一年时间,到底为市值带来了多大贡献呢?

我们大致将国内的AI企业分为三类,分别是平台派、垂直派和创业派,一起回顾下过去一年里市值的涨跌情况。

01 平台派

平台派以互联网云厂商为主,ChatGPT出现后,他们的反应也最为迅速。不仅在模型层面高举高打,在平台服务上冲锋在前,还主动担当了市场教育和应用孵化的任务,俨然是一场不能输的“生死之战”,对市值的影响也最为直接。

鉴于阿里巴巴的业务布局过于广泛,腾讯在大模型赛道慢了半拍,字节跳动等巨头的动作比较低调,百度无疑是当前最佳的观察对象。

时间回到2023年3月16日,百度顶住压力,正式推出了文心一言。可能是因为发布会现场没有实时演示,且未全面开放体验,舆论上出现了大量失望的声音,导致百度股价的跌幅一度超过 10%。

好在外部的失望情绪并未持续太久,百度股价在文心一言内测后开始止跌回涨。3月27日,百度推出了文心千帆大模型平台,涵盖百度全套文心大模型,和相应的开发工具链,百度的市值随即冲上过去一年的最高点。

但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百度的股价呈现出了明显的下滑态势。直到5月份,其他厂商的对话式AI产品陆续内测,文心一言在国内有了明确的比较对象,再加上百度智能云在To B市场的一系列合作,股价才走出低谷,重新回到上升的势头。

2023年8月31日,文心一言在邀测五个多月后全面开放,百度市值出现短暂飙升,而后却陷入了近两个月的暴跌期。10月17日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文心一言4.0发布,笼罩在百度股价上的迷雾才逐渐消散。

整体来看,过去一年百度市值的跌幅超过 30%,文心一言以及百度在大模型、社区、开发者生态等方面的布局,并未对市值产生太大的拉升作用,甚至成了股价下跌的负面因素。比如在2024年1月15日,只因国内某研究实验室在百度文心大模型上测试AI系统,让投资者担心未来百度有可能被列入美国的制裁名单中,致使百度股价重挫超过10%。

其他平台派的市值表现也不太乐观。

阿里巴巴一年内的市值下跌超过20%,大模型带来的正面影响几乎可以忽略;腾讯市值下滑20%以上,外界关注最多的仍然是游戏和社交,而非混元代表的大模型技术。科大讯飞成了为数不多市值上涨的企业,星火大模型1.5版本发布后,科大讯飞的市值达到高峰,之后也没能逃过持续下滑的命运。

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文心一言等常常被拿去和ChatGPT等国外产品对比,对于“先天体弱”的国产大模型而言,显然不是什么好事情。

再比如市场倾向于为大模型的能力投票,而平台派的玩家们往往有着更宏大的战略布局。

参考IDC对百度AI布局的总结,形成了“模型+工具平台+生态”的三级协同结构,大模型作为底座,将大模型的能力打包成产品和API服务,赋能给开发者开发各种各样的功能,然后通过获取到的行为数据,不断反哺大模型的研发,有助于业务的良性循环, 也更容易形成竞争壁垒。

这样的布局有着典型的互联网思维,在继续互联网大厂赖以生存的平台模式。也许市场逐步认识到平台模式的价值后,会在股价上给出合理的价格,但在目前这些都还是一个未知数,平台派需要在能力上证明自己。

02垂直派

区别于平台派难以掩盖的野心,一些中等规模的互联网企业瞄准了生成式AI的垂直赛道,基于原有的产品和场景,顺势踏进了大模型的河流。因为离实际的生产力更近,垂直派的价值也更容易被验证。

单从股价上看,美图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异类,至少在2024年以前,美图似乎尝尽了AIGC时代的红利。

2023年6月19日的第二届影像节上,美图一口气拿出了7款AI产品,涵盖了AI绘图、AI海报、AI 商品图、AI写真等多个AIGC场景。产品发布当天,美图的股价暴涨21.28%,呈现出了一条夸张的上抛线。

而在此前三个月,外界对美图的态度还是——“生死未卜”:在AI生图的时代,美图这样的企业是否还有生存空间?相应的,美图的股价从2023年3月份开始下滑,一直持续到了6月中旬的发布会前后。

美图股价的第二次高光时刻,源于2023年8月28日的中期业绩,营收增长了29.8%,净利润增长了3倍多。二级市场迅速投出了肯定票,美图的股价大幅回升,彻底告别了生死存亡的至暗时刻。

让百度们“嫉妒”的是,美图每一次公布和AI相关的新动作,市场都会给出积极回应,譬如美图自研AI视觉大模型MiracleVision(奇想智能)3.0版本和4.0版本的发布,在股价上都有直观的体现。

2024年1月22日发布2023年财报预告后,美图的股价再次蒙上了一层阴影,即使是收购站酷网这样的重磅决策,也未能挽回股价下跌的趋势。和去年同期相比,美图的股价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起点。

同属于垂直派,网易有道和金山办公的股价表现,则要比美图“悲惨”的多。

2023年初,网易有道被曝开始推进AIGC在在教育场景的落地,并且已经在AI口语老师、中文作文批改等细分学习场景中尝试应用。折射到股价上,网易有道终于止住了2021年以来的颓势,重新回到上涨轨道。

可惜外部环境的红利,在2023年4月“嘎然而止”,网易有道随后陆续推出了教育大模型子曰、新一代学习机和翻译笔、虚拟人口语私教Echo等产品,但股价在过去一年中依旧下跌了50%以上。

金山办公的股价也相当魔幻。

可能是身处距离AI最近的办公场景,也可能是因为微软的示范,从2023年2月份开始,金山办公的股价一路上涨,直至6月20日突破历史最高点,把市值带上了2500亿的规模。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金山办公旗下的的智能办公助手WPS AI正式亮相,成为国内协同办公赛道首个类ChatGPT式应用。恰恰是因为概念变成了事实,金山办公的AI故事迅速失去了吸引力,股价进入下行通道,2024年2月初一度下跌到210元以下,比历史最高点跌去了60%。

不管是美图、网易有道、金山办公,还是万兴科技等前面未曾提到的企业,他们的命运或多或少都在被风口裹挟,股价无不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起伏。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并不多,不去蹭AI的风口,大概率会被资本市场抛弃;选择蹭AI的风口,终归还是要回到产品体验上,回归基本面和成长性。

03 创业派

生成式AI照进来的曙光,让沉寂已久的创投圈迎来了新的兴奋点。按照奇绩创坛创始人陆奇的说法:这一次AI技术和商业结合的进化速度,自己只在1996至1997年的互联网产业中感受到过。

陆奇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

奇绩创坛2023春季路演日收到了7954家创业公司申请,最终有60个项目参与路演,创业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9岁,且超过一半的项目和大模型相关;奇绩创坛的秋季路演中,AI方向上有51家和大模型相关、34家与Agent 相关。

科技大厂们争相下场的2023年,也成了大模型创业的“元年”。

2023年10月,智谱AI宣布年内已累计融资超过25亿元,估值高达100亿元。仅仅是在7月到9月之间,智谱 AI 就完成了5轮融资,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角兽。同期即有传闻称,智谱AI正以200亿元的估值进行新一轮融资。

同样是2023年10月,前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创立的百川智能,宣布完成A1轮战略融资,金额为3亿美元,算上天使轮的5000万美元,百川智能的融资总额达到3.5亿美元。从创立到独角兽,腾讯花了6年时间,百川智能只用了6个月。

2023年11月,李开复创办的AI大模型创业公司“零一万物”,被传拿到了阿里云领投的新一轮融资,估值已超10亿美元,跻身独角兽的时间,比百川智能还要快一个月。而在2023年底时,零一万物被曝正在筹集最多2亿美元的新资金。

2024年2月,月之暗面被媒体报道称已完成新一轮超10亿美金融资,估值约25亿美金,创造了国内AI大模型公司的单轮最大金额融资。

如果只看以上信息,大模型创业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即将开启下一个遍地神话的创业浪潮。可在硬币的另一面,目前估值达到10亿美元的大模型创业公司,除了上面提到的4家,似乎只剩下不久前拿到6亿美元融资的Minimax。

所谓的“大模型五虎”,无不有着过硬的背景,或是李开复、王小川这样的商业领袖,或是自带光环的学术大牛,他们拿走了大模型领域40%以上的融资。其他上百家大模型创业公司,只有两成不到拿到了融资,且基本是种子轮或天使轮,大模型创业的第一个年头,就显现出了典型的二八定律。

一个更加残酷的事实在于,截止到2023年11月,国内已经有200多个大模型,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的大模型诞生。除去科技大厂和学术机构,不少大模型出自新成立的创业团队,而大模型偏偏是资本高度密集,人才高度密集的赛道,那些没有拿到巨额融资的团队,结局可想而知。

李彦宏、王小川等人,曾不只一次高呼:创业者不应该去做大模型,而是做出一个好的AI原生应用。观察了大半年的投资者也纷纷坦言,后面将主要关注大模型应用层项目。可惜目前应用层项目的估值大多在1亿美元以下,远不如大模型企业耀眼。

比起平台派和垂直派,能否在一级市场拿到可观的估值,直接关系着创业者生与死。而从大模型技术的进程来看,当下还只是在起步阶段,需要经历一次次的过滤分层,注定是一条艰难的创业之路。目前还没有机构去统计大模型创业的死亡名单,但有理由相信,这个名单会很长很长。

04 写在最后

单单从市值或估值衡量一家公司的价值,显然不是一个严谨的选择,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股价起起伏伏的背后,反映了市场信心的增减,至少现阶段已经证明:不同于以往技术创新的漂浮感,普通人只能雾里看花般地旁观,生成式AI为普罗大众打开了通往未来的大门,也就意味着,想要用大模型概念提振股价,必须要在体验上直面用户,耐心应对一次次用脚投票。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