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炒股悄悄赚了32万亿!李录百亿持仓曝光

吸金3500亿!公募“出海”热情高涨

上世纪80年代,人潮涌动的东京街头,巨大的广告招牌目不暇接,涩谷的灯红酒绿和汽车轰鸣声奏响了日本经济繁荣的交响曲。

1989年,日本三菱地产公司以13.73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洛克菲勒中心的14栋办公大楼,洛克菲勒中心是美国的地标性建筑。三菱地产公司的这一举动让世界惊呼日本买下了美国。

1989年12月29日,20世纪80年代最后一个交易,日经指数升至38957.44点。日本股票的市值约占全球股市的45%,远远领先于美国的33%。

当时所有日本人都觉得,这只是未来的起点,日本一定一飞冲天。事后看,这些都标志着日本泡沫达到了顶峰。

从巅峰跌到谷底再重回巅峰,日本用了34年之久。

34年后,指数回到高点,有些企业则消失了。就日经指数成分股而言,银行建筑公司工业设备制造商在1980年代以后占据了指数的大部分权重。

在商业地产泡沫破灭,资产负债表问题从企业部门传导至银行部门后,一众大银行和房企被移出。当下,可选消费、工业和信息技术占比达60.2%,金融行业占11.5%,房地产仅占1.9%。

1

日本央行狂赚32万亿日元

2024年2月22日,日经225指数收涨2.19%,报39098.68点,超越1989年末的纪录高位38957点,刷新历史新高。

买入日本五大商社的巴菲特2023年4月11日到访日本点燃日本股市,叠加企业治理改革、宽松的货币政策、日元贬值等成为日股大涨催化剂。

日本股市近一年涨超40%,拥有无限子弹的日本央行成为隐形大赢家。

早在2010年,日本央行亲自下场买入追踪东证指数和日经225指数的ETF。数据显示,据NLI研究所首席股票策略师出井真吾表示,截至上周四收盘,日本央行ETF持仓已经激增至约70万亿日元的新纪录。

日经225指数冲破39000点,日本央行账面浮盈高达32万亿日元。

2024开年以来,日经225指数上涨近17%,超出标普500指数涨幅的两倍。日本股市今年在外资助推下节节攀升,周末股神巴菲特更是在最新的致股东的信中继续添了把火,表示将长期保持对日本几大商社的投资。

与接连飙升的股市相比,日本实体经济表现失速,日本内阁府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2023年日本名义GDP降至世界第四位,被德国反超。

数据显示,东证指数的远期市盈率为15.5倍,高出历史平均水平,尽管如此,但不少外资对日本股市还是高度乐观。

富达国际日本股票投资主管Jeremy Osborne近日表示,海外和国内投资者目前在日本股票的配置仍然偏低,外国投资者对日股的累积净买入金额也远低于2015年“安倍经济学”时代创造的峰值。

全球资管人士表示,近几个月一些全球资金流向日本,截至2月16日当周,外国投资者净买入日本股票规模达到3820亿日元,已是连续第七周净流入。

Jeremy Osborne指出,自2023年3月以来,可以看到国际资金重新买入日股的情况,“但全球活跃基金仍然是对日本股市处于净低配的状态(这也意味着很多增量资金仍在路上)。此外,与美国或欧洲相比,日本家庭在其金融资产组合中相对少持有股票。日本国内股票仅占其金融资产的11%,但随着家庭从现金存款转向股票等通胀资产,这一比例可能会上升。投资者组合中这些重大结构性低配表明,日本市场有充足的空间吸引资金流入。”

2

李录百亿持仓曝光

喜马拉雅资本向SEC递交13F报告,著名投资人李录持仓曝光。

与华尔街多数机构不同的是,喜马拉雅资本13F报告非常简短,连“前十大重仓”都凑不够,他总共只持有5家公司。

截至2023年末,李录旗下喜马拉雅资本最新管理规模20.5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48亿,持有美国银行、谷歌A、谷歌C、伯克希尔B、华美银行、苹果这五家公司六只股票。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其中,第一大持仓股谷歌,持仓金额7.8亿美金,占比接近40%;第二大持仓股美国银行,持仓金额6.1亿美金,占比接近30%。仅前两只股票持仓占比接近70%,持仓相当集中。

李录先生是芒格家族资产管理者,芒格曾说过:我最主要的三个投资,分别是伯克希尔、李录还有Costco。

李录先生分享过一段话:“在我投资生涯的二十六七年里,每过几年都会遇到一次「百年不遇」的大危机。作为一个投资人,不经历过几次净值跌50%,生涯都不完整。而且大崩溃往往会创造出一些投资的机会,最终你会发现一生中赚的最多的钱都是从这里面出现的,但是当时你并不知道。”

纵观2023年李录动向,2023年一季度,硅谷银行破产,美国银行股多有不同程度的跌幅。李录持仓中的美国银行最深跌幅近30%,李录选择了对其进行加仓;此外,在一季度新进华美银行;同时,减持当时持有的第一大重仓美光科技。

2023年二季度,李录加仓48万股华美银行;将美光科技全部减持完毕。2023年下半年,其持仓没有变化。

李录集中押注在科技股和金融股,2023年美股科技股牛市,其持有的谷歌全年涨幅达58%,苹果涨幅达到49%。

李录投资风格是长期重仓持有优质公司,基金自1997年成立以来,年化回报在20%以上。

在北京大学光华学院演讲时,李录提到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价值投资,他认为,相比之下,智商和学历真的不太重要,最主要的是品性:

第一,要比较独立,看重自己内心的判断尺度,而不太倚重别人的尺度;

第二,确实能够做到相对客观,受情绪的影响比较小;

第三,既要极度地耐心,又要非常地果决,这是一个矛盾体。没有机会的时候,可以很多很多年不出手,而一旦机会降临,又一下子变得非常果决,可以毫不犹豫地下重注;

第四,对于商业有极度强烈的兴趣。

3

吸金3500亿!公募“出海”热情高涨

今年以来,不到2个月,股票ETF年内合计“吸金”超过3500亿元。

上周股票ETF市场合计资金净流入51.31亿元。前半周,沪深300、中证500等宽基ETF在国家队资金加持下,资金净流入明显。此外,煤炭、红利低波、人工智能ETF也有资金陆续进场。

消息面上,中央汇金2月6日宣布,将于近日扩大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增持范围,并将持续加大增持力度、扩大增持规模,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春节后首周,全市场774只可统计的股票型ETF基金净流入额为53.15亿元,7只ETF基金获得净流入超10亿元,其中多只为沪深300ETF。

据Wind统计,截至2月23日,全市场股票ETF总规模达到17625亿元,其中宽基ETF高达11847亿元。

跟踪沪深300指数ETF总计26只,截至2月23日的资产净值规模达到5246亿元。上周,市场第四只千亿级股票ETF诞生。2月22日,嘉实沪深300ETF最新规模达到了1001.35亿元,成为国内第四只规模突破千亿的宽基ETF。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8月,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达到1000亿级别,此后规模仍旧逐步攀升,最新规模已达到1846.59亿元。

第二只1000亿级别的股票ETF华夏上证50ETF最新规模1145.67亿元。第三只1000亿级别股票ETF易方达沪深300ETF最新规模达1142.23亿元。华夏沪深300ETF最新规模也突破915亿元,接近千亿大关。

此外,海外市场持续上涨,2024年2月以来,QDII ETF基金均全线上涨,节后首周QDII ETF继续全线上涨。

跨境QDII ETF产品在海外资产配置中受投资者青睐,不少私募也选择做了跨境ETF配置。

公募“出海”热情高涨,今年以来多个产品陆续上报。继华安基金旗下日经225ETF联接基金成立之后,嘉实基金旗下跟踪德国相关指数的ETF正在发行中。

华安法国CAC40ETF联接、永赢日经225指数发起式基金、景顺长城标普消费精选ETF联接、景顺长城纳斯达克创新药ETF等QDII基金也相继上报。

中金公司预计,从公募产品未来发展趋势看,未来QDII基金规模将持续增长,2023年各基金公司完善QDII产品线布局,全年发行QDII基金60只,而2022年为31只。

海外市场这两年大涨,引发投资者热议。华泰柏瑞基金柳军指出:

从投资价值来看,目前A股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相对投资价值已经处于吸引力较强的位置,以沪深300指数为例,截至今年1月底市盈率10.61,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市场中标普500指数24.87,日经225指数19.77,韩国综合指数19.36,也低于新兴市场中越南胡志明指数12.62,印度SENSEX 30指数22.83。

如果以2023年GDP增速作为分母,大致构建更具代表性的PEG指标,沪深300指数的PEG仅为2.04,而美国、日本、韩国、越南和印度市场相应指数的PEG分别为9.95、11.63、13.83、2.50和3.21,A股市场的低估值优势十分显著,2024年有望迎来对标海外市场的估值相对修复。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