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债展望:不同时间尺度的矛盾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天风宏观宋雪涛,作者:宋雪涛、向静姝

联储需要在短周期防止经济通胀过热和中周期降低企业(及联邦政府)发债成本的双重目标下谨慎行事

联储需要在短周期防止经济通胀过热和中周期降低企业(及联邦政府)发债成本的双重目标下谨慎行事。

自去年十月我们在报告《美债利率拆解——后续美债怎么看》(2023.10.31)中指出美债利率超调之后,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4.99%高点大幅回调至最低3.79%。

不过我们也在报告《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剩余劳动力》(2023.11.6)、《过激的降息预期需要调整》(2023.12.13)中提醒“降息预期可能过度、美债收益率下行后存在反弹风险”,目前美债收益率回升到了4.1%左右。

2024年美债收益率的走势取决于不同时间尺度的矛盾。

短周期尺度上,美国乃至全球制造业周期复苏给经济和通胀带来了上行压力。

美国1Markit制造业和服务业双双超预期,制造业PMI初值50.3,创20234月份以来新高;服务业PMI初值52.9,创七个月新高。

PMI回暖,韩国出口连续回暖多月,均预示着全球制造业周期有触底反弹的迹象。

美国企业利润领先劳动力市场复苏,而今年标普500EPS同比增速已经从去年2季度的低点-4.1%回升,今年EPS增速预期11.8%。

一月非农就业增长35.3万人,时薪增速从4.3%加速至4.5%。短周期尺度上的美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制造业复苏周期(《美国制造业新周期可能已经启动》2023.9.7)。

但中周期尺度上,美国依然面临企业存量债务置换的压力。

美国企业债务高企始终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当前企业部门杠杆率接近50%,已经高过2007年。如果联储不降息或降息次数较少,这可能导致企业利息费用相较2020、2021年上轮置换周期飙升,进而导致企业利润下降。

不过,目前企业利息支出占息税前利润的比例仍处于历史低位,企业的杠杆率也并未高于长期历史趋势线

如果技术进步能够支撑美国企业收入增速的高企,或者美国能够维持财政货币化和利率通胀的平衡,那么衰退依然可以被避免

因此,联储需要在短周期防止经济通胀过热和中周期降低企业(及联邦政府)发债成本的双重目标下谨慎行事

鉴于联储基本决定不再加息并预期在2024年降息三次,我们根据模型预测在乐观/中性/悲观三种经济情景假设下的美债收益率走势。

中性经济情形下,预计联储降息3次,24年底10年期盈亏平衡通胀预期2.5%。乐观经济情形下,预计联储降息1次,因为高利率的抑制,24年底通胀预期2.35%。悲观经济情形下,预计联储降息5次,24年底通胀预期2.6%。

期限溢价方面,考虑到联储年内还会继续缩表且财政部发债低于预期,期限溢价会有所下降。

由此模型预测,乐观/中性/悲观情形下美债10年期收益率到24年底的利率水平分别为3.99%/3.75%和3.5%

但注意在乐观情形下,美债收益率可能年内上冲至4.3%左右。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深度衰退,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紧缩,通胀超预期

注:本文来自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2月8日发布的《2024美债展望》,报告分析师:宋雪涛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90003,向静姝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0070002

本资料为格隆汇经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未经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方法修改、翻版、分发、转载、复制、发表、许可或仿制本资料内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料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资料授权发布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本平台不是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资料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资料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本资料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