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大A轮融资出现了

本文来自:投中网,作者:刘燕秋

这是一次久违的大规模“团购”

开年规模最大的一笔融资案来了。

2月1日,垣信卫星宣布,已完成67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启信宝显示,垣信卫星此前在2018年和2020年分别完成过两轮融资,但都未公开。此次融资是垣信卫星首次公开的融资,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卫星企业的单轮最大金额融资。

都有谁来分羹?

领投方是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创始股东上海联和投资继续战略加持,此外,国科资本、国盛资本、恒旭资本、央视融媒体基金、国泰君安、中科创星、亚信安全,以及新鼎资本、高远资本、美蓝湖投资、金研资管、正和岛投资等多家机构跟投。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星座建设、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及公司日常经营等。

这是一次久违的大规模“团购”,共有14家机构出现在官方公布的融资名单中。资方中,既有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上海联和投资等各类型的国资,也有中科创星、新鼎资本等专注于硬科技的财务投资机构,还有恒旭资本、亚信安全、央视融媒体基金等产业资本方。各类资方争相出手,这说明,大家对这个赛道有共识。

如果横向对比,2023年的融资项目里,和垣信卫星融资金额相当的,不过远景智能、洛轲智能、哪吒汽车几家公司,这几家又都可以归属到新能源赛道。相近的还有一些储能、光伏和半导体项目,但这些赛道已然成为存量市场,面临产能过剩、供应链重复建设等问题。不像商业航天,目前看还是一片欣欣向荣。

说到这,不得不再吹捧一下马斯克。垣信卫星所在的卫星互联网产业,或许能成为马斯克推动的另一个风口。

国内低轨卫星产业还在发展初期,过往引人注目的多是处于产业上游的火箭发射公司。比如,过去三年,长光卫星、星河动力、蓝箭航天、星际荣耀、东方空间等公司均获得超10亿元融资。去年融资额最高的当属星河动力,完成11亿元的C及C+轮融资。

2024年,被一些研究机构视为卫星互联网产业化的关键一年。垣信卫星正是产业化的有力推动者。和前述公司相比,垣信卫星的定位是中游的卫星网络运营商。简单理解,就是在太空体系里重建地面的基建。

作为链主企业,垣信卫星融资金额更大,估值更高。这不,才A轮,人家就已经融到67亿。如果按出让25%股份估算,垣信卫星的估值已经高达268亿,妥妥的超级独角兽。

总之,气氛烘托到这儿了,行业里已经出现这样的论调:“2024年不投卫星产业链,相当于2019到2020年没投半导体。”


宏大计划的一部分

垣信卫星如此值钱,因为它是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宏大叙事的重要一环。

公司成立于2018年3月,由上海联和投资和上海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是根正苗红的上海国资委下属控股企业。

如果将卫星互联网产业链粗略划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那么上游包括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基础设施等环节,构建了卫星通信的基础设施;中游是卫星通信运营商,提出卫星方案服务、资源服务、产品服务等,旨在实现客户卫星通信需求;下游为卫星互联网的终端用户。

垣信卫星处于产业中游,旨在部署运营低轨卫星星座,为全球客户提供大带宽、低时延、高质量、高安全性、全球覆盖的低轨卫星互联网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首批两颗试验卫星已于2019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

全球范围内,SpaceX凭借其星链项目在卫星互联网市场先行一步。马斯克计划在太空搭建由约4.2万颗低轨卫星组成的星链,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此类系统不仅能够为地面无法覆盖或覆盖成本过高的地区提供宽带服务,还能在航空、航海、应急救援等领域提供重要支持。

这当中的战略价值自不消说,作为地面通信系统的有效补充和未来6G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互联网下游应用市场广阔,在商业方面也大有可为。

2019年,SpaceX成功以一箭60星的方式把第一批星链卫星送入轨道。截至2024年1月,发射总数已达到5739颗。SpaceX星链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卫星星座,按照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的说法,还“已经实现了现金流平衡”,积累了超过200万用户。

全球低轨卫星风起云涌,中国也在加速建设自己的“星链计划”。星网公司的GW星座之外,“G60星链”是我国正在建设的另一重要的卫星互联网发射计划。G60星链的产业生态涉及企业众多,涵盖卫星设计、制造、发射、运营、维护和应用等,垣信卫星正是G60星链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G60星链预计将于2024年开始批量发射第一批次卫星,建设周期为2024至2027年。根据垣信发射规划,每次发射任务将以1箭18星方式进行,在2025年底前完成648颗GEN1卫星发射任务,在2026到2027年完成后续648颗GEN2卫星发射任务。

垣信卫星对外投资了格思航天,持股超过30%,这同样是星链计划的一部分。格思航天于2022年1月成立,定位于卫星装备资本化头部企业。简单来说,就是卫星ODM厂商,主要进行卫星研发设计和新工厂及产线建设。去年年底,格思航天卫星工厂第一颗商业卫星下线。

这两家公司在产业链上的分工如下:格思航天负责卫星生产、制造,垣信卫星负责卫星运营和卫星互联网服务提供。两家主体的核心资本方都是上海联合投资。

按照规划,2024年,预计G60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将通过格思航天卫星工厂数字化生产线生产,并由垣信卫星完成至少108颗卫星发射并组网运营,形成初步商业服务能力。

到2027年,G60星链计划建成一个能够全球竞争的完整产业链,每年生产300颗卫星,总数达到12000颗,覆盖全球的宽带网络需求。

2024年,由此被视为卫星互联网产业化的关键一年。中信证券研究认为,参考SpaceX的发展历程,2024年将是中国低轨卫星星座大规模发射组网的元年,中国星网和G60星链为代表的卫星星座将迎来重要进展。


上海资本抱团

卫星互联网产业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出资主力自然是国资。

由于G60和上海的关系,上海资本自然要抱团投资垣信卫星。

G60是一条贯穿中国的高速公路,公路的两头分别是上海、云南。发源于上海松江区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不仅在地理空间不断延伸拓展,也承载了长三角一体化的使命,核心是着眼国家战略布局,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卫星产业无疑是有力抓手。

上海,担起了发展卫星产业的重任。2023年10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的通知。其中提及关于布局“天地一体”的卫星互联网的内容,此举被媒体解读为,上海将加速卫星互联网建设。

G60星链,正是由上海市政府支持的中国第二个低轨卫星大星座项目,于2023年12月30日在上海开始进行生产。与此同时,国内首个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落地松江九亭镇临港松江科技城核心园区,由松江区、上海联和投资、临港集团共同推进。

这轮融资方中亦不乏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机构的身影:

创始股东上海联和投资,是上海市国有独资公司,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及现代服务业领域的股权投资及管理;

国盛资本是上海国改基金群的管理机构,成立于2018年4月,上海国盛集团为第一大股东;

国科长三角资本是中科院下属股权投资机构,是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

恒旭资本是上汽集团金融平台上汽金控旗下的私募投资机构;

总部位于上海的券商国泰君安通过旗下的私募国泰君安创新投资入局;

另一家知名券商海通证券也通过旗下海通创意私募参与了本轮融资。

话说回来,卫星产业虽然存在爆发的潜力,但投资的时间窗口也许不长。

新鼎资本过去三年投了不少卫星产业项目。其董事长张驰在一次论坛上表示,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如果拿商业航天和集成电路领域相比,付出同样的时间和精力,集成电路很容易在较短时间内被投资人认可。

这是因为,从可布局的产业链来看,集成电路领域,只是在制造环节就有很多不同细分赛道的企业,而且已经上市的公司数量较多。商业航天赛道上市公司不多,而且可投的细分领域较窄,基本在两年内就能投完。

当然,像垣信卫星这样符合政策导向、实力雄厚的大项目,市场化机构要想挤进去分一杯羹,也得深耕产业,在该领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在全球竞赛的大背景下,低轨卫星互联网必须快速建成,留给投资机构入局的时间不会太久。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