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概念重燃两市,国内外技术接连新突破,多公司尝试布局

伦理问题是大挑战

这两日,脑机接口再度成为热门话题,概念股也是接连走强。

2月1日,脑机接口板块继续走强,截至发稿,创新医疗20cm涨停,三博脑科大涨近10%,汉威科技、东方中科等冲高。

消息面上,清华大学官网发布了一则新闻称,清华大学与宣武医院团队成功进行首例无线微创脑机接口临床试验。该脑机接口与马斯克领导的Neuralink脑机接口不同,系把电极放在大脑硬膜外,通过长期动物试验研制,不会破坏神经组织。

无线微创植入脑机接口NEO系统及其体内机(设计合成 医学院洪波)


多家上市公司尝试布局


近两年资本积极布局脑机接口技术,红杉、鼎晖、奥博等顶级机构入局,多家脑机接口公司近两年获得高额融资;受到Neuralink临床试验进展的利好影响,即使不是狭义的“脑机接口”,相关概念股也成为新一轮资金追逐的对象……

我国已将脑机接口技术列为未来产业创新的重点方向之一。国家层面,《“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将“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列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将脑科学列为与生命健康和人工智能同等重要的国家战略性前沿科技与研究方向。

就国内市场而言,根据量子位的专题报告,到2040年,我国脑机接口行业综合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200亿元,直接市场规模(主要为设备)可能超过500亿元。其中,科研级市场增长约10倍,消费级市场增长将超过50倍。

尽管脑机接口产业链发展仍在起步阶段,但已经有不少上市公司开始在相关领域尝试布局。比如,科大讯飞(002230)、汉王科技(002362)等公司在智能交互领域进行探索,且已具备一定技术优势;乐普医疗(300003)、复旦复华(600624)等医疗企业也在积极探索相关应用。


商业化要5-10年


对于脑机接口的未来发展,业内专家如何看待?

医疗行业资深投资人柳丹博士表示,国内脑机接口赛道已是非常热闹——商业化落地的产品以无创脑机接口技术为主,国内作为医疗器械应用的有创脑机接口技术,处于临床前研究和研究者发起研究阶段,与国际领先公司齐头并进。

但值得注意的是,相关的监管政策和法规尚未成熟,在推广和应用脑机技术时,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包括技术的审批流程、数据隐私保护、伦理审核等方面的规定,这些都是其商业化时间的不确定因素。

从全球看,脑机接口尚未作为医疗器械大规模应用。对于脑机接口作为医疗器械的商业化应用,监管层面仍然保持较为严谨的态度,要求有较为充分的长期安全性、有效性和植入便利性,因此脑机接口产品的商业化依赖充分的数据支持。

柳丹认为,以Neuralink为代表的全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路径,与真正的临床应用还有较远的距离,面临长期安全性、临床手术接受度等多方面问题,商业化可能至少还需要5~10年。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同样表示,“距离商业化应用至少还有十年以上的时间。”他认为,当前脑机接口技术还处于早期研究探索阶段,存在关键核心技术不成熟、面临巨大的科技伦理挑战等突出问题。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