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数字中国加速构建中,产业链有望全面受益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中信证券研究 作者:杨泽原 丁奇 马庆刘

预计未来国内将加速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中国

数据是数字中国的核心引擎和要素,政策框架加速建立中。伴随各地数据要素试点不断落地,行业规则和标准加速推出,产业链在应用中逐步趋于清晰。随着数据要素产业落地节奏提速,我们预计未来国内将加速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中国。产业链从数据供应、数据加工、数据流通、数据应用等环节有望全面受益。

行业概述:数字中国核心引擎,“数据要素X”应用百花齐放。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对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具有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正在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在数字中国时代发挥核心引擎作用。根据国家工信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数据,2021年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为815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749亿元左右,2020-2025年CAGR为26.26%。过去几年,中央政策持续发力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目前以《数据二十条》为核心的“1+N+X”的政策框架初步形成。“数据要素X”乘数效应下,产业应用百花齐放。

产业链:供应、加工、流通、应用四大环节。

根据数据使用的生命周期,可分为数据供应、数据加工、数据流通、数据应用四大环节,包括数据收集、存储、治理、加工、分析、开发、流通、运营、三方服务等,覆盖数据要素从产生到发生要素作用的全过程。

数据供应:涵盖数据采集到治理,数据规模高速增长。中国数据规模高速增长,IDC预计2027年我国数据规模有望达到76.8ZB,2022-2027年CAGR达26.3%,为全球第一,庞大的数据产出规模为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发展提供空间。

数据加工:实现从原始数据到数据资源的转化,初步具备流通能力。原始数据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发挥数据价值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初步加工,并进行一系列的数据运营,形成数据资源后续进入流通环节。数据确权和授权为数据流通奠定基础,目前已初步形成分类分级授权确权制度。

数据流通:产业链重要环节,场内和场外两种模式并行。数据流通主要包括场内和场外流通,其中场内流通数据需在数交所集中挂牌交易,以数据产品作为主要商品,各地交易所正持续推动其落地;场外流通数据以点对点的方式进行,由供需双方协定交易方式,在集中交易规则完善前,该流通方式为行业主流。

数据应用:应用场景众多,带动全新增量市场。数据要素加持金融、能源、交通、医疗等各垂直领域,满足现有各行业数据需求的同时,有效激发跨行业、跨层次数据整合能力,带来全新应用场景,市场规模加速扩展。

未来展望:探索多种落地模式,公共数据授权先行。

数据二十条指引下,行业加速发展,交易所、数商等多方探索商业化机制。城市级数据底座包括数据平台、云平台、AI平台、政务平台等,有望聚集政府、行业、社会数据,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分析和应用,数字底座逐步落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有望加速。当前行业发展需要面对数据产权不明确、数据定价困难、数据应用价值有待提高、无法构建全流程多方监督体系、政府与企业的“数据孤岛”有待打破五大挑战,建议关注后续政策落地。

风险因素:

数据要素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授权、确权、定价等规则体系建立速度不及预期;数据需求释放不及预期;政府IT预算支出不及预期;数据安全与合规风险。

投资建议:

数据是数字中国的核心引擎和要素,政策框架加速建立中。伴随各地数据要素试点不断落地,行业规则和标准加速推出,产业链在应用中逐步趋于清晰。随着数据要素产业落地节奏提速,我们预计未来国内将加速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中国。产业链从数据供应、数据加工、数据流通、数据应用等环节有望全面受益。

注:本文来自中信证券于2023年12月20日发布的《数字经济|数据要素:开启数字中国新篇章》,证券分析师:杨泽原 丁奇 马庆刘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