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蒋飞宏观研究 作者:蒋飞,秦永瑜

从价格决定作用来看,市场化的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对金融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时期。自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历经四十五年,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际地位大幅提高。但发展中的问题逐渐累积并暴露出来,当前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正是通过利率市场化等一系列改革,助力经济的转型升级。无论是目前的中国,还是四十年前的美国都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人民银行2018年工作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货币调控方式转型》中认为“我国传统数量为主货币调控有效性日益下降,亟须转向价格型调控方式”。我们也在《中国货币需求函数》中阐述,货币供给量调控方式或将让位于利率。

为何利率市场化如此重要?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从需求来看,利率通过影响消费与投资需求对宏观经济运行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从价格决定作用来看,市场化的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对金融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另外,利率市场化能够大幅提高金融利用效率,强化市场竞争力。但目前来看,当前利率传导机制并不顺畅,造成利率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受到影响。

因此,重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国存在利率市场仍未统一,存在结构性的利率双轨和市场分割现象。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存款市场利率并不同步等问题,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为了化解堆积的金融风险,我国正在实施金融供给侧改革。2023年11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提出了新时代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其中重点讲到: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2022年)、央行行长潘功胜在2023年11月8日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也提到了市场化的改革。


1

中国经济到了利率市场化关键时期


自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历经四十五年,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际地位大幅提高。但发展中的问题逐渐累积并暴露出来,当前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有些是经济发展自身产生的,有些是与我国制度相冲突的。

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晚,但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截至目前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大国。在过去的发展中,我们引进和学习海外先进生产力,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体系,经济奋起直追。目前,中国2022年的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1982年,相当于八十年代的美国水平。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正是通过利率市场化等一系列改革,实现了经济的转型升级。美股的表现可以作为佐证,1980年之前美股走势与GDP增速同步波动,而之后美股走出了长期牛市,而GDP增速则进一步下降。1987年之前,美联储使用M1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之后转为使用M2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到了90年代初美联储放弃了数量调控理论,改为利率调控,使用联邦资金同业隔夜拆借利率成为货币政策调节的工具。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股票融资占比大幅提升,资本化率(市值/GDP比重)从1990年的51.88%上升至2000年的147.36%,翻了接近两倍。直接融资占比的提升,极大推动了美国兼并收购和科技创新。

无论是目前的中国,还是四十年前的美国都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在经济发展从粗放式向精细化和经济升级阶段,随着人均财富的增长和消费升级,产业集聚和优胜劣汰,对金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同时以数量调控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经济的发展,以利率调控为主的直接融资方式能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利率市场化是必然要走的道路。人民银行2018年工作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货币调控方式转型》中认为“我国传统数量为主货币调控有效性日益下降,亟须转向价格型调控方式”。

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各种金融创新、货币深化和资本开放都会改变货币流动速度、交易效率以及影响货币需求,从而造成货币供给量波动较大。如果此时仍然选择以货币供应量为主的调控政策,必然会导致利率的大幅波动。马骏和王红林(2014)的论文《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理论模型》中:大量文献证明,各国在货币政策框架转轨期间都出现过货币需求不稳定。我们在《中国货币需求函数》中也已经阐述,货币供给量调控方式或将让位于利率。


2

利率市场化的意义和作用


为何利率市场化如此重要?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两者共生共荣。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在我国经济体中的大部分已经实现了完全市场化,还有一部分仍在市场化过程中。其中金融市场的市场化过程一直在推进。我们在前期报告中已经分析过,当前利率传导机制并不顺畅,造成利率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受到影响。

利率对宏观经济运行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影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实现。从消费看,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抑制消费。从投资看,利率提高将减少可盈利的投资总量,抑制投资需求,即筛选掉回报率低的项目。利率对进出口和国际收支也会产生影响,国内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和消费,提升社会总需求,会增加进口,导致净出口减少,同时本外币利差缩窄,可能导致跨境资本流出,影响国际收支平衡。

市场化的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对金融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均衡利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是企业、居民和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的储蓄行为、投资行为、融资行为在金融市场中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配置过程是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价格来导向的。在这个过程中,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决定资金流向,从而决定金融资源配置的流向。

利率市场化的完成能够大幅提高金融利用效率,促使货币供应量的增速低于GDP的增速,进而降低债务率和宏观杠杆率。马骏在《新货币政策框架下的利率传导机制》(2016)中研究发现中国短期市场利率能在一定程度上传导至贷款利率,但传导效率可能只有美国的20%-80%。并且在没有数量管制、存贷比、利率管制的条件下,政策利率传导是有效的。当加入上述体制约束时,作者还发现这些限制会不同程度地扭曲货币政策的传导,并削弱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我们在《中国货币调控机制的转型》中也已经发现,消除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软约束问题,产出对利率的敏感度就会上升。

利率市场化的不足另一个特征就是竞争不足,民营金融机构较少。促进民营银行发展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激发金融市场活力、优化金融机构体系的具体举措。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等六大领域。2012年5月,原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民营企业可通过发起设立、认购新股、受让股权、并购重组等方式投资银行业金融机构。2015年6月,原银监会出台《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将组建民营银行由试点经营转为常态化设立。截止到2017年底,获批筹建的民营银行共17家。


3

重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我国利率市场仍未统一,存在结构性的利率双轨制和市场分割现象,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存款市场利率并不同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还存在 “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阻碍了中国金融改革的前进。为了化解堆积的金融风险,我国正在实施金融供给侧改革。这一改革与利率市场化改革如何相互作用,仍需观察。

2023年11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提出了新时代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其中重点讲到: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重点提到: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2023年11月8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的讲话指出,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

目前居民储蓄意愿强烈。自2021年以来居民的净存款(居民存款-居民贷款)已经从30万亿增加到54万亿,几乎相当于2005年至2021年累计增加的净存款。我们认为,要提高市场信心,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非常重要,而其中利率市场化就是重要举措之一。吴敬琏著作《中国经济改革进程》(2018)就提到,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灵活措施,逐步走向存贷利率的市场化。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迈过中等收入陷阱,乃至于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重要时期,利率市场化显得更加重要。

另外,当前我国宏观杠杆率已经超过250%,今年前三季度又上升了13个百分点。高债务会促发经济危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之一就是控制住宏观杠杆率。我们在《中国货币需求函数》中已经研究过在美国利率市场化成功后的十年里,M2/GDP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借鉴美国的经验,我们认为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实现我国杠杆率的稳定。

风险提示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统计口径误差;货币政策超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注:本文来自长城证券2023年12月6日发布的《重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报告分析师: 蒋飞 S1070521080001 、秦永瑜 S1070123080030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