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活下去,会是对光伏的告白吗?

“活下去”,当时喊出这个看上去有点儿不合时宜口话的万科,不曾想到竟一语成谶,这家以财务稳健著称的房地产行业龙头也在经历周期波动。11月初,万科也碰上了恒大集团、碧桂园、华夏幸福曾有过的股债“双杀”,市场的波动很“惊魂”,深圳市国资委不得不

 “活下去”,当时喊出这个看上去有点儿不合时宜口话的万科,不曾想到竟一语成谶,这家以财务稳健著称的房地产行业龙头也在经历周期波动。

11月初,万科也碰上了恒大集团、碧桂园、华夏幸福曾有过的股债“双杀”,市场的波动很“惊魂”,深圳市国资委不得不出面力挺,说万科债券波动非理性,将全力支持万科应对风险,并准备了五项举措。

回过头,再品味 “我们要活下去、活得久、活得好”这句话,万科很有先见之明。

01

说时代是一粒尘,落在个体上就是一座山。

过去5年,国际经济环境叠加国内经济周期的变化,让各行各业倍感压力山大,房地产行业更是首当其冲。

形势所迫之下,有的选择积极自救,有的开始狂热“追光”。

被恒大集团一下坑掉15年净利润的嘉寓股份搞上了HJT,这家公司在2022年8月4日公告,公司不生产HJT电池,已具备HJT组件批量化生产能力。

女首富杨惠妍掌舵的碧桂园,于2022年6月牵手保利资本,成立了宝碧新能源,涉足分布式光伏市场。

宝碧新能先后在北京、广州和福建等地开发了项目,还获得了固德威黄敏、蔚来汽车李斌的青睐。成立1年多,引来10亿融资。

看上去,宝碧新能已有 “杨家有女初长成”的意味。

与碧桂园有交集的下游供应商,欧昊集团也在全力“追光”,通过控股金刚玻璃进入HJT电池和组件制造领域,还换上一个很霸气威武的马甲--金刚光伏。

2022年8月,欧昊集团还与四川房产“一哥”蓝光发展共同出资1亿元,成立了欧蓝光伏。

新近在四川达州大竹签下总额103亿元硅棒、TOPCon电池的深之蓝(广东)建设集团,也是房地产转型而来。

这家名称很容易人联想到洋河天之蓝的公司,与8月份签约拟百亿投建硅棒、电池片项目的江苏超晶新能源,有着同一实控人,他的名字叫欧益春。

房地产遭遇拐点的时候,光伏承载着万科5年前立下的目标。

切入光伏赛道的不单有保利资本、碧桂园、欧昊集团、嘉寓股份、蓝光发展、深之蓝(广东)建设集团,还有皇氏集团、五粮液、联想控股、沐邦高科、和邦生物、乾景园林、棒杰股份、奥联电子、奥维通信、三五互联、江苏阳光、华民股份、宇晶股份、滨海能源、泉为科技、永和智控、宝馨科技、海源复材、正业股份……

一大批,超过50家来自房地产、玩具、酒品、汽车、互联网、园林、纺织等领域的上市公司,把宝押到了高景气度周期的光伏产业。

过去的2022年,归功于装机需求旺盛、产业链涨价,光伏产业的盈利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特变电工、隆基绿能分别交出了265亿、191亿、158亿和144亿元扣非净利,TCL中环、晶澳科技和合盛硅业年度扣非净利皆超50亿,分别为64亿、55亿和50亿。

02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光伏的市场环境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今年5月,上海SNEC光伏展上,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接边抛出产能过剩的言论,让资本市场打了个激灵,但未能挡住扩产的狂热。

据粗略统计,自今年6月1日以来,签约、开工、投产的光伏项目数量月均达25个以上,5个月新增项目超过100余个。这让全产业链各环节原本充裕产能更加富足。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全年有效产能均超过600GW,年末产能均将达到900-1000GW,远高于终端装机需求(DC)的450-490GW。

预计到2024年年末,主产业链各环节产能均将超过1000GW,届时各环节产能利用率估计均不超过60%。

在产能饱和之外,库存高企也在压制行业。

据挪威咨询机构Rystad Energy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8月底欧洲光伏组件经销商的组件库存达到80GW,而欧洲今年全年的装机量(DC)预计最高不超过90GW。

早在2023年初,产能过剩的信号,已开始向全产业链断崖式传导。

硅业分会最新数据,N型料成交价7.00-7.80万元/吨,平均为7.39万元/吨,单晶复投料成交价6.50-7.00万元/吨,平均为6.83万元/吨。

较年初的价格,硅料价格跌幅已超过50%,以年内最低点计算,硅料价格较2022年最高点33万元/吨,最大累计跌幅达80%。

市场环境变化之快,跌价幅度之大,远超行业想象,其中可能包括多晶硅新龙头合盛硅业。

今年5月11日,彼时硅料还在15万元/吨徘徊,合盛硅业董事长罗立国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合盛硅业今年年底多晶硅产能将有40万吨,等到明年一季度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企业。

凭借规模化产线支撑,罗立国还表示,即使明年多晶硅卖7、8万元/吨,合盛硅业还能赚。

早些时候,合盛曾计划于10月份投放20万吨产能,现已推迟到第四季度。

11月7日,在Q3业绩说明会上,面对投资者的提问,“增收不增利”的合盛已经少了年报时的豪气干云,说20万吨项目还在试车。

投放屡落空,别说这20万吨项目试车,还真机车!

面对硅料不断下探,年过八旬的徐广福应是看得门清。

10月31日,大全能源发布公告,包头二期10万吨多晶硅项目推迟到2024年第二季度。

大全能源是签单“专业户”,2022年签订时价3000亿元左右的供货长单,现有多晶硅产能20.5万吨。

项目的推迟,说明市场形势不乐观。

不得不提,面对疯狂扩产,清醒、理智如徐广福者,山东航禹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文磊是其中之一。

这位至纯至善的光伏“吹哨人”,对行业发展趋势洞若观火,准确推断硅料年内将破10万元/吨,还精准预判光伏股走向。

2023中报显示,大全能源硅料生产成本4.16万元/吨,协鑫颗粒硅生产成本在3.5万元/吨以下,特变电工生产成本在5万元/吨以下。

业界公认成本控制最好的通威股份对外披露硅料生产成在4万元/吨以下,这个价可能还是留有后手的。

纸面上看,硅料跌至7万元/吨,硅料CR5还有的赚。

至于砸进400亿元的合盛,有没有赚头,就无从得知了。

数日前,“草根光伏”发文《新玩家上马多晶硅项目,何以命运多舛?》后, 引起了一位业内朋友共鸣。

他戏称,行业可能会出现未投产,先破产的现象。

光伏市场形势变化之快,也打了行业大佬们一个措手不及。

10月30日,隆基绿能公告,第三季度营收、净利同比分别下降18.92%和44.05%。

这对“周期之王”隆基来说,是为数不多的一次“失手”。

在Q3业绩说明会上,李振国坦承,复盘看来,隆基做得不对。这相当于隆基变相承认对市场形势存在一定误判。

隆基的调整和应变很快。

据“光伏资讯”消息,11月6日,某光伏龙头将单面组及585以下组件下调到1.05元/瓦左右,降价接近1毛。

文章还说,这意味着晶澳、晶科、天合的组件可能都在1元/瓦以下。

如今,光伏组件已全面走向1元/瓦新时代。

11月6日开标的中国能建2023年光伏组件集中采购招标(15GW)中,P型组件最低投标价0.9403元/W,N型组件最低投标价1.0032元/W(均不含运费),同一企业N-P平均价差低于5分/W。

11月7日开标的大唐集团有限公司2023-2024年度N型光伏组件第一批集中采购招标中地,N型价格进一步降低。单瓦平均报价最低为0.942元/W,有3家企业投标价低于1元/W。

不难发现,本来对P型组件有一定溢价的N型组件也跌破了1元/瓦。

当组件跌至1元/瓦,李振国认为非理性的,全产业链都会难以盈利。

03

11月2日,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第十五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风光储赛道,成长之路高度相似,但是要吸取光伏“五年周期律”经验教训。

朱共山指出,产业没有最卷,只有更卷,是阻挡不了。新玩家,行业无序竞争,风险加剧,产业链的价格持续走低,价格与成本倒挂,这就是现在的光伏和储能。大家都不挣钱,这对中国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影响的,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地颁布政策才能调整过来。

朱共山呼吁政策调控的话音刚落地,11月9日,财经媒体发文称,工信部电子司将于11月13日-15日组织头部企业召开座谈会,探讨解决行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发挥政府的有形之手予以疏导,用市场的无形之手优胜劣汰,将是未来光伏调整的主旋律。

对于产能过剩,嗅觉灵敏的资本市场早已给出反应。

今年年初以来,光伏板块经历了“腰斩”式杀跌,市值蒸发超过1万亿。

直接融资、再融资政策也趋于收紧,多家企业因耗时过长或其他因素撤回IPO。

6月13日,原轼新材终止IPO;

6月30日,华耀光电终止IPO;

7月3日,新疆新华终止IPO;

8月29日,拓邦新能终止IPO;

8月30日,聚成科技终止IPO;

9月28日,高景太阳能终止IPO;

再融资方面,9月26日,通威股份撤回160亿定增,11月6日,金刚光伏终止5-10.42亿定增,定增138亿的TCL中环已三遭问询,初心不改。

2022年11月过会润阳股份,当年12月过会的美科股份,今年3月过会的艾罗能源,未见敲钟。A股市场的低迷,可能会令43家排队IPO的 光伏企业上市时点拉长。

当前,外有国际环境的挑战,内有产能过剩隐忧,融资政策收紧等“逆风”因素,表面上红红火火的光伏实则暗流涌动。

新玩家斥巨资跨界光伏,技术迭代的难题,市场环境突变,赔本赚吆喝者不在少数。

较早扎根HJT领域的金刚光伏,今年H1、Q3“增收不增利”, 净亏损额扩大,负债率达到了103.12%。

欧蓝光伏也没给蓝光发展(600466)带来好运,这家四川房产巨头变为*ST蓝光仅5个交易日后,即被强制退市。

“95后前财经女记者” 褚一凡掌舵的HJT新星泉为科技,2023年前三季净亏1.08亿,深陷业绩窘境。

斩获华晟新能源、正泰新能、一道新能超200亿硅片大单的华民股份,2023三季报增收不增利,净亏损额扩大。

现更名琏升科技的三五互联,跨入HJT后业绩增长仍亮点不多,1-9月主营收入1.46亿元,扣非后净利仍为-0.208亿元。

首个HJT户用光伏品牌所有者宝馨科技,1-9月和第三季度营收、净利同步双降。

全产业链降价潮下,行业老兵业绩也出现滑坡。

硅料龙头—大全能源Q3营收、净利双降,分解后,硅片龙头TCL中环2023年第三季营收、净利双降。

Q3业绩说明会上,隆基李振国对行业未来已略显悲观。他认为,未来光伏业很难再以近年50-60%的增速成长下去。

需要承认,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战,对全行业的伤害很大,才开始,未来可能更大!

04

纵观光伏历次洗牌,每一轮调整都伴随着阵痛和行业巨头倒下。

2013年,由光伏教父施正荣创立,当时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厂商尚德电力破产重组。2014年,光伏巨头赛维LDK破产重组,彭小峰黯然出局,一次洗牌两大巨头倒下。

2018年-2020年的行业调整中,旭阳雷迪、振发新能源等多家光伏厂商爆出欠薪危机,员工雨中下跪讨薪,拉横幅讨薪,汉能员工爬上总部大楼讨薪,一幅幅图片注释了大洗牌的残酷。

光伏这片江湖,鲜花著锦,烈火烹油的表象之下,暗藏刀枪剑影的争斗,血雨腥风的“搏杀”。

那么,在即将到来新一轮行业洗牌中,又会谁负谁胜出呢?

强者恒强逻辑下,包括通威、晶澳、天合、隆基、晶科、协鑫、阿特斯、特变TCL中环、阳光电源在内一众牢守财务底线,打法稳健,战略笃定,数次穿越周期的行业头部,有着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免疫抗体,自不必说。

印象深刻的是,光伏5.31新政出台时,某头部组件厂一女员工发圈表示,挺过金融危机,熬过欧美双反,一切都是小儿科。

这展示了行业头部面对洗牌,内心“仗剑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的那份轻松和写意,从容与淡定。

11月2日,晶澳科技董事长靳保芳在晶澳“融合·共赢”光伏高效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提及产能过剩时表示,从长远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光伏都将继续保持高增长趋势,虽然产能出现过剩现象,但这是暂时的,经过市场洗礼,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会胜出。

同日,协鑫朱共山在第十五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暨展览会指出,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理性最关键,高端产能永远不过剩。

光伏才子、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美女副总裁钱晶认为,低效产能肯定过剩,高效、高性价比的永远不够。

晶科、晶澳讲这话是有底气的,两家先布局TOPCon,形成行业领先产能规模的龙头,Q3财报表现可圈可点,前者出货创新高,后者盈利稳健如磐。

11月2日-3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在宜宾市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光伏行业过去经历过三落四起,行业老兵对这种局面早已习以为常。换个角度来看,波动实际上是一个优胜劣汰、去伪存真的过程。”

05

新一轮行业洗牌可能较2018年“光伏5.31新政”突踩急刹车,来得更猛烈一些。

早在上海SNEC展上,隆基李振国曾预判,未来2-3年内,中国50%以上的光伏行业制造商可能被迫退出市场。

10月29日,隆基绿能中国地区部总裁刘玉玺在第24届亚太电协大会上表示,未来将有60%-70%的企业或被淘汰。

市场研究机构GTM Research表示,近年来,光伏产业链内部竞争日趋激烈,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而这一现象日益加剧了光伏企业的倒闭潮。未来3年将有180家光伏企业走上倒闭或收购的道路。

随着市场形势发生变化,硅料、电池片环节均出现了“难产”,投产延期的情形。

据观察,包括江苏阳光、南玻A、赛能硅业、宝丰集团的多晶硅项目都未能如期落地、投产。

电池片环节,6月21日,奥维通信终止45亿5GW HJT项目,从立项到撤回仅隔5上月。2022年8月计划斥资100亿投建20GW TOPCon电池组件的皇氏集团,一年后转让了项目主体安徽绿能控股权。乐通股份将HJT投资规模由1亿元降至1250万元,不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1月3日,华民股份发布公告,旗下鸿新新能源与云南祥云经开投、祥云经开新能、祥云县政府签署了代建回购协议,总投资40亿元10GW高效N型单晶硅棒、硅片项目二期及新增10GW硅棒4GW硅片项目由祥云经开投代建,建成后再回购。

10月16日,已转让安徽绿能控股权的皇氏集团公告称,安徽绿能TOPCon 超高效太阳能电池加工厂由政府代建。

似乎相关厂商嗅到了产能过剩和行业洗牌风险,或削减投资,或卖子售身,或交地方政府托底。

这轮轰轰烈烈的产能“大跃进”,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新老玩家的激进与狂热,不停上马新项目,为产能过剩埋下了隐患。

这里,地方政府需要出政绩,金融机构逐利是天性,企业要壮大规模化是保障,均无可厚非。

关于光储产能过剩,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一针见血地指出,同质化竞争严重,本质上是人性贪婪。

利益面前,大多数人抑制不住贪婪,风险面前,大多数又承受不了恐惧。

以此来看,通威、晶澳、晶科、天合、隆基、特变、阳光、协鑫、一道新能等厂商凭着敏锐的市场直觉,敢于逆周期扩产,胜不骄挫不馁,真正读懂人性的奥秘,再一次成功穿越周期自然水到渠成。

不可否认,虽不具备头部的规模、资金和品牌优势,中小厂商也有着船小好掉头的灵活性,但资金链薄弱的短板恐会在下行周期内无限放大。

当初,报着死道友不死贫道,自己绝不会是裸泳者的新玩家,即将面临暴风骤雨的洗礼,而这次洗牌的周期长短,也将是三、四线厂商面临最大的考验。

 而未来一段时间,“活下去”,可能是这些厂商与万科们共同秉持的信念。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曾到来;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南方周末》贺词总是瞬间给人心潮澎湃的即视感,凭心而说, “活下去,活得久,活得好”,才是5年来最接地气、最长情的告白。

北方初冬已经到来,从美团外卖骑手到京东快递小哥,从“鹅厂”、“猪厂”、“狐厂”的“搬砖工”到 “数字厂”的“码农”,感到寒意的人们在不断加衣。

南方依然艳阳高照,从爱玛仕皮带哥到广东最美女首富,再到万科王石、郁亮,人在高处不胜寒。

活下去,共见王石、田朴珺超越金钱和年龄的爱情,地久天长,“万科们”再雄起!

活下去,共助中国光伏,晶彩斑斓,澳然全球,科创强国,技压寰宇!

活下去,共同追风沐光,双向奔赴,谱写双碳华章,相约星辰大海!(草根光伏)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