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策略周报:港股韧性背后的三重因素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戴清策略研究,作者:戴清,王一凡

港股较2022年10月底仍上涨的行业较多,且平均涨幅大于A股

‍‍‍‍‍‍‍本报告导读2023年初至今,A股、港股整体均出现调整,但近期港股表现更有韧性。通过对比AH重点公司的业绩、盈利预期、估值及情绪等因素,我们认为港股韧性的背后是权重股具有更好的业绩和盈利预期、高股息以及低估值三个原因,预计其韧性后续仍将持续。

摘要

港股上周震荡下行,大部分板块调整。上周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再度逼近5%,叠加地区冲突的不确定提升导致风险偏好降低,全球主要股指普跌。港股恒生指数上周累计下跌3.6%,恒生国企指数下跌4.0%,恒生科技指数下跌5.6%。

我们观察到在近期市场调整中,港股相较于A股更具韧性,其中表现靠前的行业为传媒、石油石化和通信等。1)大盘指数层面,当前上证50指数距离2022年10月底还有4.1%的空间,而恒生指数仍有16.9%的距离;沪深300指数目前已来到2022年10月底的位置,而恒生科技指数仍有28.4%的距离。因此,从大盘指数的角度来看,港股相较于A股更具韧性;2)板块层面,港股较2022年10月底仍上涨的行业较多,且平均涨幅大于A股,涨幅居前的行业为传媒、石油石化和通信。AH对比来看,港股上涨行业的平均涨幅为20.3%,A股为12.1%。下跌的行业中,港股平均跌幅为10.5%,A股为11.3%。

港股韧性背后,主要由更好的业绩及盈利预期、高股息、低估值三个因素支撑,且韧性后续或仍将延续。1)港股传媒板块权重股2023年中报营收同比、2024年盈利预期均高于A股权重股;2)港股石油石化板块权重股“三桶油”依靠高股息和低估值的两大优势,股价表现出比A股有更强的韧性;3)港股通信板块三大运营商同样依靠高股息和低估值两大优势。因此,港股权重板块展现出的韧性,背后是有业绩及盈利预期支撑的。除此之外,高股息相关板块(能源、通信)方面,港股较A股具备更高的股息率和更低的估值两大优势,且这两大优势在较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因此港股的韧性后续或仍将延续。

四季度投资策略:“三因素”共振看多港股。一是港股盈利正边际改善;二是美债或按照“M”型磨顶,中期将回落;三是11月中美关系或有改善窗口期。1)港股反弹买什么?短期海外流动性边际改善,反弹期间以成长为主,关注港股恒生科技指数以及互联网零售、创新药,半导体以及黄金等品种。2)中长期继续拥抱高股息资产,看好稳定性高的高股息品种,如通信运营商、石化和公共事业等。

风险因素:1)国内稳增长政策不及预期;2)美国核心通胀超预期。

前言

2023年初至今,A股港股整体均呈现下降趋势,但下行过程中港股表现出一定的韧性,本报告对比AH公司业绩、盈利预期、估值及情绪等因素,分析港股具有韧性的原因,并判断韧性后续是否可持续。

正文


1.上周港股震荡下行


港股上周震荡调整,仅食品零售板块有一定韧性。上周,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再度逼近5%,叠加海外地区冲突的不确定提升导致股票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全球主要股指普跌。港股恒生指数上周累计下跌3.6%,恒生国企指数下跌4.0%,恒生科技指数下跌5.6%。板块方面,食品零售权重股十月稻田上市第二周保持上涨,支撑板块表现,但其余板块均下跌。

2023年初至今,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大盘指数均呈现调整,当前A股指数接近2022年10月底的低点,但港股仍有一段距离,调整过程中保持一定的韧性。从9月开始,我们也观察到港股的调整幅度相较A股更少,部分投资者比较关心为何近期港股更有韧性。本报告对比AH公司业绩、盈利预期、估值及情绪等因素,分析港股具有韧性的原因,并判断其韧性后续是否可持续。


2.港股相对A股更具韧性


从大盘指数的角度来看,港股相较于A股更具韧性。根据权重股及相对走势,我们选取A股的上证50指数对标港股的恒生指数,沪深300指数对标恒生科技指数,当前上证50指数距离2022年10月底还有4.1%的空间,而恒生指数仍有16.9%的距离;沪深300指数目前已来到2022年10月底的位置,而恒生科技指数仍有28.4%的距离。因此,从大盘指数的角度来看,港股相较于A股更具韧性。

从行业指数的角度来看,港股较2022年10月底仍上涨的行业较多,且平均涨幅大于A股,涨幅居前的行业为传媒、石油石化和通信。港股方面,对比2022年10月底,当前仍上涨的行业共18个,占比60%。涨幅前三的行业分别为传媒(53.3%)、石油石化(52.4%)和通信(43.3%)。A股方面,当前仍上涨的行业共16个,占比53%。涨幅前三的行业分别为传媒(32.7%)、通信(25.6%)和家电(24.0%)。AH对比来看,港股上涨行业的平均涨幅为20.3%,A股为12.1%。下跌的行业中,港股平均跌幅为10.5%,A股为11.3%。


3.港股当前为何展现出韧性,是否能够延续?


当前A股大部分指数已触及或接近2022年10月低点,而港股仍有一段距离,在调整过程中相对更具有韧性。市场关注点在于港股后续是否会出现补跌,或近期韧性是否暗示港股逐渐开始企稳筑底。我们从权重股业绩、盈利预期、估值及情绪等角度,尝试对以上问题做出解答,为投资者提供新的视角。

3.1.  港股、A股权重股业绩比较

从2022年Q3以来,港股当前涨幅靠前的三个行业为传媒、石油石化及通信。

1) 港股传媒板块权重股为腾讯、快手、哔哩哔哩、泡泡玛特,A股为分众传媒、三七互娱、世纪华通、昆仑万维。从2023年中报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速、2024年盈利预测两个维度来看,港股权重股2023Q2营收同比平均值为14.29%,远高于A股的2.80%;港股2024年盈利预测平均值为17.24%,也高于A股的13.93%。

2) 港股和A股石油石化板块权重股均为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从业绩和盈利预期角度来看差异不大,但港股“三桶油”依靠着高股息和低估值的两大优势,股价方面表现出比A股更强的韧性。

3) 港股和A股通信板块权重股均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类似于石油石化板块,通信板块的业绩及盈利预期上没有差异,港股三大运营商同样是依靠高股息和低估值两大优势,股价展现出比A股更强的韧性。

整体来看,相较于2022年10月低点,涨幅靠前的港股行业当前展现出的韧性背后是有业绩及盈利预期支撑的。除此之外,高股息相关板块(能源、通信)方面,港股较A股具备更高的股息率和更低的估值两大优势,且这两大优势在较长的时间内依然保持,因此港股韧性后续或仍将延续。

3.2.  港股、A股情绪指标比较

港股情绪指标处于均值下方,A股当前已处于恐慌区域,下行空间或相对有限。贪恐指数可以作为刻画市场情绪的指标,对于短线交易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港股的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当前处于均值下方,A股的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当前均低于下沿,处于恐慌区域。


4.港股四季度投资策略


四季度投资策略:“三因素”共振看多港股。1)港股反弹买什么?短期海外流动性边际改善,反弹期间以成长为主,关注港股恒生科技指数以及互联网零售、创新药,半导体以及黄金等品种。2)中长期关注国内经济稳增长,继续拥抱红利资产,看好稳定性高的高股息品种,如通信运营商和石化等。

4.1.  超跌反弹期间,关注恒生科技指数以及互联网零售等

影响港股价值/成长风格相对表现的因素可进行拟合,从而构建出对市场风格切换解释力度更强的综合指标。我们将国内经济(社融增量TTM、制造业PMI)、海外流动性(10年期美债收益率)、风险偏好(港股风险厌恶指数)三方面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拟合,构建出解释力度更强的综合风格因子指标,可较好地解释港股市场风格的切换。在Q4,若国内政策预期升温,叠加海外流动性边际宽松,以恒生科技指数为代表的成长风格或更加占优。

4.2.中长期布局港股新核心资产——高股息

港股高股息策略的优势?

港股央国企具备标的多样性(很多传统行业都有)、相对A股更便宜(PB小于1的央国企比例较高)和更高股息(考虑红利税也有吸引力)的优势,也就意味着行情会更持久、空间更大。站在更长时间维度,依靠其攻守兼备并顺应时代的特征,我们认为红利资产将成为港股新“核心资产”。

4.3.全球共振品种之一:海外流动性敏感品种

通过测算各行业在美债收益率的7轮波动小周期中的弹性,我们得出流动性敏感的行业有:制药、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97.2%),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94.2%),技术硬件与设备(79.6%),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81.4%),零售业(84.3%)和汽车与汽车零部件等。在行业的盈利增速预期相对稳定的时期,中、短期投资者可以通过这些行业博弈市场流动性获得短期的收益。

4.4.港股半导体和消费电子

短期估值有修复空间,但中长期盈利端的拐点需等待2024年。全球和美国制造业PMI指标对全球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有较强的指导性,制造业PMI进入下行周期说明半导体产业周期趋势向下。虽然未来一旦流动性预期宽松,行业估值部分将出现较大的反弹,但以长期投资而言,仍需等待盈利端的反转时点。

半导体行业指数从底部反转早于行业景气度。通过分析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速与港股、美股和A股的半导体指数表现的关系,我们发现无论是在港股、美股或A股市场,半导体行业指数先于行业景气度触底并反弹。

4.5.港股黄金股

短期受益于海外地缘风险,中期或重回2,000美元/盎司以上。美联储加息预期反复,美元及美债收益率或维持高位震荡,金价或维持高位震荡。中长期来看,在高利率及高通胀环境下,美国经济动能仍在转弱,叠加信贷紧缩风险仍需时间评估,美联储政策或将转向,黄金有望站上2,000美元/盎司。


5.风险因素


1) 国内需求恢复不及预期;2)美国核心通胀超预期,美联储超预期收紧。

注:本文来自国泰君安发布的《【国君戴清|港股】港股韧性背后的三重因素——港股策略周报》,报告分析师:戴清 S0880522090007,王一凡 S0880123030019

本公众订阅号(ID: 624692)为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海外策略研究团队依法设立并运营的自媒体公众订阅号。本团队负责人 戴清 具备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执业资格,资格证书编号为S0880522090007。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要求,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