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守望,互联网公益如何破圈?

2019年开始,云南退休老人杨光潜每天清晨从家中出发,到附近的医院去做志愿者,至今走了3000多万步。他的每一步都被手机记录,并捐至腾讯公益平台,成为平台上亿捐步者中,捐步最多的人之一。在腾讯公益平台的另一端,合作企业为杨光潜们的捐赠步数

2019年开始,云南退休老人杨光潜每天清晨从家中出发,到附近的医院去做志愿者,至今走了3000多万步。他的每一步都被手机记录,并捐至腾讯公益平台,成为平台上亿捐步者中,捐步最多的人之一。

在腾讯公益平台的另一端,合作企业为杨光潜们的捐赠步数“配捐”,为需要帮助的群体送去关怀。

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在手机屏幕前动动手指,用一块钱就能帮助一个公益项目,通过在小程序上捐步、答题、组队也可以轻松做好事。互联网让公益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倘若放在20年这可能是不敢想象的。彼时,大多慈善机构带有行政色彩,除了在指定的地点捐款捐物,爱心人士需要通过电邮等方式才能汇出善款,对于善款的流向、公益机构的救助过程都无从问津。

互联网公益的兴起,用十余年的时间,为公益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技的力量。

九年破“墙”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突然而至。巨大的自然灾难面前, 民众的 爱心涌向汶川,腾讯财付通等支付平台开通快速捐款通道, 当时 募集 善款金额 超 过了 6000万元 。 

这一年被视为中国互联网公益元年。

2011年,郭美美事件让公益行业陷入空前的信任危机,转入漫长的低谷期。而刚刚兴起的互联网公益,真假难辨的求助信息也一度消磨着社会善意。直到2014年,“冰桶挑战”在全球互联网风靡一时,彼时,国内移动互联网正在经历高速发展,互联网公益迎来了真正的发展契机。

“社会的痛点,就是公益的起点”,2015年,腾讯公益联合多家机构发起中国首个互联网募捐日活动“99公益日”。这就像一粒善意的“种子”,埋下了“人人公益”照入现实的希望。如何通过对互联网技术和传播优势的利用,打造“人人可公益”的新模式也成为99公益日创办至今的一道长期命题。

我们的社会中,善意从不缺乏,当聚集已久的善意与高速发展的移动技术相遇,喷发之势不可挡。2017年,“99公益日”筹款项目“小朋友画廊”刷屏社交网络,人们用一块钱就可以获得一幅来自自闭症儿童的画作,让上千万活在不被人理解的自闭症者被社会所关注,“指尖公益”快速破圈。

但是在大量爱心涌入时,公益行业的公信力也开始再度被质疑。有匿名人士提出,“受助者连十分之一的钱都拿不到”。“这让行业意识到,重拾信任、公益的公众科普、项目的介绍优化等,都还任重道远。”一位公益机构人士回忆称。大众对公益不信任的“墙”,要比想象的“厚”。

此后,建立信任、让公益行业更透明,成为99公益日以及整个互联网公益坚持至今的使命。“人人可公益”的愿景,需要持续降低公益参与的门槛,让更多普通人认识公益、走进公益,让一时的善意化成长久的公益行动,更需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从2015年至今,99公益日经过九年努力,让信任一点点传递,让爱心一次次汇集。腾讯公益的数据显示,99公益日期间线上捐款从2015年的1.27亿增长至2022年的33亿;腾讯公益平台上注册公益组织数从4300家增至1.7万家,线上筹款的公益项目从2万个增加到8.5万个……

去年99公益日首次创新推出“一花一梦想”公益交互玩法,让公益项目首次实现“逆向发起”和“全民共创”,用户可通过用小红花“票选”公益主张。今年的99公益日上,“一花一梦想”升级线上画展,再次“复刻”当年的“小朋友画廊”——“以画为媒”,通过公开征集而来的画作,以线条与色彩展现公益理念和公益梦想,用户通过送出“小红花”、捐款、转发扩散等方式都可以支持画作所主张的公益梦想,助力梦想的落地和实现。

这些主张涉及“为孩子、为乡村、为生命、为地球、为关心”五大社会议题,对于用户来说,不用捐钱送出小红花就可以支持公益倡导,解决社会问题,公益参与门槛不仅大大降低,参与的方式也更为多元。用户还可以通过腾讯公益小程序随时查询小红花项目的落地情况,监督项目的执行进展。

今年的画展上,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联合画家毕昌煜共创了书画作品《与星同行》、联合北京舒同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王振共创了书画作品《龙马精神》,分别为孤独症患儿家庭免费提供康复干预技能培训和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提供救助及支持进行筹款。两幅画作引发了网友的高度点赞。

99公益日九年来,带动互联网公益从破圈,到出圈,再到全民共创,参与人次指数级增长的背后,互联网公益正在让“人人可公益”从理想走进现实。

技术改变公益的三个维度

2008年至今,数字技术对公益行业带来了一场深刻的转型。 

一方面,数字技术解决了公益行业多年前最大的痛点——“筹款难”问题。创新公益场景、降低公益参与门槛,互联网公益日让“日行一善”成为许多新公益人的日常习惯。

近年来,各大互联网平台都创新了一系列移动社交工具,通过“一起捐”、“一块走”人们可以在朋友圈轻松组队做好事,让做公益不再是一件隆重的事情、不再需要慎重的决定。

2021年以来腾讯公益还做了一件系统性工程:对“小红花”爱心账户持续进行升级,让小红花成为人们做好事的爱心记录符号,通过走步、答题、喝咖啡自带杯子、低碳出行等行为,都能获得小红花;同时,送出小红花就可以直接支持公益项目,由此打通了从“做好事得小红花”到“用小红花做好事”的闭环,让公众参与公益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去年,腾讯公益还将小红花体系开放,让小红花在公益平台之外也能绽放,打开了行为公益的无限可能。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让公益项目住进“阳光房”,助力传统公益机构执行能力不断提升。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腾讯公益理事长郭凯天在今年的互联网公益峰会上曾说,透明公益正在从“共识”变为“共创”。在政策监管的指南针之外,行业自身也始终在不断加强自我管理,加强项目运作的高效与透明,增强社会公信力,打造可信生态。

依托腾讯的数字化能力,几乎每一年的99公益日都将推进公益行业“透明化”建设视作重点。2017年,腾讯公益平台首创财务披露环节,以透明为基础构建99公益日的准入机制;其后多年,透明组建不断升级迭代,更严格的“财务披露+独立审计+随机抽检”的透明度规范要求应运而生,在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下,每一笔捐赠数据可溯源、可回查。

近两年,腾讯公益还打造了公益“股东人大会”、“公益真探”等重点专项,让公益机构直面捐赠人的探查和质询。

在保护滇西大象的公益项目股东认大会中,有捐赠者通过腾讯会议现场提问,“为什么在保护大象之前要先保护村民?为什么不是给大象送外卖投喂,而是要厨师去现场做?”在一个给留守老人送鸡苗再回收鸡蛋的公益项目中,也有捐赠人追问:“如何确保每个人真的能收到鸡蛋?为何机构以高于市场价回收鸡蛋?”。追问和围观让公益项目保证公开性、参与性、效率性和透明性,让捐赠人有安全感和获得感。

腾讯还打开平台能力,将“数字工具箱”开放给公益组织,先后发起“数字人才开放计划”、“千百计划”、“技术公益创投计划”等多个专项,支持公益机构培养专业数字化人才、发展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希望为公益机构从业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助力。

第三,技术为公益项目创新带来深层改变,以数字化产品思维做公益正在成为平台和公益机构创新的重要方向。

如果没有电商的快速发展,关注乡村老人“外婆的礼物”项目可能还难在为筹款发愁。早在2013年,公益人张新斌回到老家成立“守望大山“公益组织,但他很快发现,单线的筹款捐物难以为继,之道直播电商的热潮给了他新思路。2018年,“外婆的礼物”公益项目持续“以买代捐”模式,在平台上获得热烈响应,至今“外婆”们的鸡蛋入驻16个电商平台销往全国200多个城市。

微信支付与公益的创新更是将数字化改造公益链路体现的淋漓尽致。现在深圳6万余名环卫工人每周都能以1分钱,在全市近千家门店享用一顿爱心餐。环卫工人登录小程序首次实名身份认证后,公益组织可确认与环卫工人也就是受助人身份,让环卫工人每周“一键领取”爱心餐券;而通过微信支付的数字化反馈,捐助人也可以查询到每一笔爱心捐款的用途,同时提供爱心餐的商家也均经过认证。由此,通过微信支付的数字化底层,这个公益项目实现了捐赠人、救助人、执行商家全链条的数字化连接和反馈。

今年99公益日,微信支付再次携手腾讯公益首推轻公益产品——分分捐,微信支付用户付款金额含有小数时,可凑个整捐公益,随手做好事。腾讯全集团还有80多款产品参与到99公益日中,创新公益场景,让更多用户在社交、支付、办公、游戏、娱乐等移动生活场景的轻松做好事。

可以预见,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工具,创新公益项目并提升运营效率、重塑公益事业数字化价值链,将引领行业创造更多可能。

“共益”与“共建” 

今年的99公益日, “ 开放、共建”是重要关键词,也为走过九年的99公益日指出新方向。 

今年9月7-9日,联劝网设立分会场,由腾讯基金会提供最高 500 万元配捐资金,这是99公益日创立九年以来首次实现真正的跨平台配捐,在互联网公募信息平台中也是创新之举。

腾讯基金会秘书长、腾讯可持续价值事业部副总裁葛燄看来,99公益日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突破期,腾讯公益平台锻造了自己的能力,实现从0到1的突破;第二个阶段是高速发展期,在越来越多机构加入99公益日、不断出现新的情况之后,规则随之不断调整优化;第三阶段则是回归用户期,所有的工作都回归到用户这个中心,包括用户的诉求、用户的体验、用户的服务都需要跟上。

“用户在哪里,配捐就在哪里。”开放跨平台配捐也正体现了这一思路。腾讯总办在今年99公益日发布全员信中写道:“这是一个开放的舞台,我们期待与社会各界一起,为公益行业输入更多技术资源,为多元、包容的行业生态添砖加瓦。”

不难看到,回归用户的导向下,如今筹款额已经不是99公益日最重要的衡量目标。可以预见,未来腾讯公益将进一步回归数字化工具平台的定位,将99公益日打造成更多元、更开放、更包容的全民公益节,带动公益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真正久久、日常化。

其实“人人可公益”的理想才逐步落地,我国的公益参与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互联网公益还远远未达到社会层面众人皆知的程度。“一些发达国家持续捐赠的人数已经达到30%,甚至有的国家超过60%,中国在这方面的空间潜力还很大,这也是我们作为公益机构,还有平台都需要共同努力的地方。”一家公益机构创始人称。

在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观察看来,99公益日需要坚守住三个根本使命,即“倡导人人可公益的社会使命,如何促进慈善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慈善组织和慈善行业的良性治理”。

互联网公益已经成为我国公益事业的重要形态,99公益日正在构建一个更多元、开放的数字化公益生态轮廓,推动整个公益生态“共建、共益”。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