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报告揭秘:2%的人掌握了80%财富?

谁成就了谁?

最近,“江浙沪独生女”标签迅速出圈,成为网民们羡慕的顶配人生。

这个词汇第一次引爆互联网,是在2019年。

据说,当时有位税后年薪170万的阿里P8,在社交平台上发帖,说想娶一个江浙沪独生女,底下骂声一片。

看客们都说,他“高攀”了。

这件事,有多种解读。但其中体现出来的财富、认知差距,无疑是最刺痛普通人自尊心的:

你辛苦一辈子的成就,可能还不如部分人的起点。

这个标签兴起的本质,是当前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导致民间仇富情绪异常高涨。

大家当然知道,所谓的江浙沪独生女中,肯定有的富、有的穷。

人们不过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借个由头发泄情绪而已。


01


9月1日,招商银行《202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出炉。

报告显示,2022年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316万人。

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3183万元,共101万亿元。

预计,未来两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以及持有可投资资产的规模,仍将以11%和12%的增速,继续增长。

有钱人越来越多,且越来越有钱了。

与之相对的,是另一组数据。

据《2022中国零工经济行业研究报告》,中国一线城市的灵活用工占比达到25.6%,到2036年或将达到4亿人左右。

2023年已经过去了8个月,今年是什么形势大家都看得到,这个没有确切数据,但所有人都能感受得到。

还有一组数据,更加直观。

据招商银行年报,2022年,12.21万日均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富豪,持有31.54%资产,人均2780万元;355万“金葵花”客户,持有50.58%的资产,人均153万元。

剩下的1.69亿普通客户,平均卡里只有1.14万元。

同时,注意了,这还只是存款,不是资产,表明的是2%的人拥有百分之八十的钱。

而大多数中国人主要资产,都集中在房产上,本就没多少存款。如果加上资产,贫富差距,还将更大。

我们都知道“二八定律”,即社会中80%的财富,掌握在20%人手中。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说法,肯定是错了。

招行这个报告大概可以反映出,目前社会中可能有80%的财富,掌握在了前2%人手中。剩下的20%,才由98%的人去瓜分。

甚至,“2、98分化”的说法,也即将过时。

未来,或者现在已经是,2%的人掌握了120%的财富,剩余98%的人背着20%的负债。

2007-2020年,招商银行金葵花及以上客户的资产占比,一路从55.1%飙升至82.1%。

之所以如此,房价的“功不可没”。

过去十几年,互联网浪潮造就了大量中产和高净值人群,前者非常脆弱。

公开数据,中国居民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超过了140%,这还是一个平均值。

债务压力越大,要打破困境的风险和难度也会越大。

比如,你今年四十岁,打拼了小半辈子,好不容易有点积蓄,敢不敢中年创业赌一把?

要知道,稍有差池,就是倾家荡产。

而完成了原始积累的高净值人群就不一样,无论是冒险追风口,还是稳打稳扎,都只需要拿出资产中很少的一部分以小博大。

亏了无所谓,赚了就锦上添花,甚至可能实现财富跃进。

所以,双方在赚钱这回事上,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机会成本差异,根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有人生来就是牛马,有人出生就在罗马。

其中的差距,比天堂和地狱还大。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句话:

凡有的,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现实中,这就是典型的马太效应。

无产者通过劳动创造价值的效率,根本无法与资本增殖的速度相提并论。

所谓勤劳致富,在商业时代,只是一句空话。


02


长久以来,国内互联网都流传着“富人思维”、“穷人思维”的说法。

所谓富人思维,即延迟满足。

有人专门做这种生意,一边竭力讽刺穷人思维,一边又把富人思维卖给穷人。

既冠冕堂皇PUA人、又吃烂钱,非常讨厌。

这类人,只有不当人思维。

我们不得不承认,面对同样的处境,穷人和富人的确思考方式不同,从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但这种不同,是贫富差异造成的结果,而不是导致贫富差异的原因。

就好像有些砖家,总是苛责底层人不懂得延时满足,所以才穷一辈子。

这是典型的倒果为因。

很多人,并非不懂得延时满足才穷。而是因为穷,根本没资格去谈延时满足。

无论是“零工经济”还是“灵活就业”,说的再好听,无非就是打零工。

不可否认,极少数人的“灵活就业”,是财富自由的体现,是提前退休了。

但绝大多数打零工的人,基本都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等卖力气的行业中,他们只是为生活所迫而已。

那些在工地上卖力气的,在大街小巷穿梭送外卖的,他们难道不知道稳定的工作保障更好,有公积金、有社保?为什么选择去做日结?

难道嫌钱烫手?嫌椅子扎屁股?嫌空调风太凉?

不是,他们最需要的,不是什么稳定,是快点拿到钱,去养活自己和家人。

这不是什么急功近利,而是在无奈之中,唯一的生存策略。

这才是贫穷的最大危害。

它让人没有勇气去做长期配置,为了生存,只能被迫做短期策略。

这是思维模式的问题吗?

不是,是没有原始积累的问题,或者因为意外,失去了积蓄。

更令人担心的是,这种现象,未来可能难见减少。

预计到2036年,“灵活就业”群体的规模,将突破4亿人。

这说明,就现在的预期而言,其中肯定会是有越来越多人失去抗风险能力,他们只能去打零工。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迫的,只要选择了这条路,就不可能有资格谈什么延时满足,谈什么富人思维。

他们失去了翻身的能力。

更关键的是,如果你打零工,或者大学时做过兼职,就知道,国内的这些“灵活就业”渠道,几乎全部都是外包。

这意味着什么?

C端被私企垄断,B端被GQ垄断,市场早就被瓜分殆尽,普通人几乎没有选择。

只能去干外包。

而外包最令人诟病的问题,是它极其低廉。

毕竟,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外包已经是绝对的下游,根本赚不到多少钱。而比外包更下游的打零工者,就更不可能赚多少钱了。

假如未来的这4亿人,全部都是去干外包。

可能要不了多久,咱们的基尼指数就要爆表。

如果这种情况,谈何高质量提振内需?

这4亿人,是不交社保的,他们得自己攒钱养老。你要是跟他们说:别攒钱了,多多消费。

他们只会当你是傻批。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一连串的刺激政策,似乎起色并不大。

归根结底,还是预期问题。

如果预期未来能赚得越来越多,不会突然之间变成无业游民,就算不搞刺激政策,我也舍得花钱。房子就算不降价,我也拼了命去买。

说白了,阳痿患者嗑再多伟哥也很难支棱起来,刺激再多也很难打动穷人。

而预期的更底层,是分配问题。

资本分配比重过大,劳动分配比重过低,且持续下降……

好了,点到即止,再聊就不礼貌了。


03

尾声


最后,再提一下基尼指数,这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指标。

1981年,中国基尼指数为0.288;1988年,0.341;1995年,0.389;1999年,0.397。

2000年,突破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

2012年,官方披露的基尼指数为0.474,且仍呈现扩大趋势。

当年,全国共有260个百亿富豪和7500个十亿富豪。与之相对的,全国贫困人口(年收入2300元以下)则仍有1.28亿人,占总人口的10%。

2021年,统计局口径(几乎不包括前1%人口)的基尼指数约为0.47。

如果包含富人,但不包含顶级富豪,基尼系数约为0.55到0.6。

如果包含所有富人,这个数字甚至可能达到0.6到0.67。

如此看来,某些看起来不可思议,却是事实的数据,也就不那么突兀了。

所以,仍任重道远啊,一起努力吧!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