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作会议,这次不一样?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赵伟宏观探索,作者:赵伟团队

会议聚焦改革发展和防风险两条主线,推动我国资本市场、防风险体系不断发展完善。

摘要

随着新一轮金融监管改革开启,第六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或将召开,可能重点关注哪些领域?系统梳理历史经验和年初政策信息,或可提供参考。

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金融工作最高规格会议,对后续金融发展改革具有重要指引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通常五年召开一次,是金融业最高规格的政策部署会议,对我国金融业长期发展与改革具有重要指引意义。不同于其它金融相关会议每年多次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自1997年至今共召开五次,每次会议持续2-3天,参会者包括中央领导班子、有关部委和机构负责人和地方领导等。回顾过往,历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基于时下经济背景、各有侧重,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金融监管体系和防风险制度等做出重大改革和部署。

不同经济背景下,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重心不同。前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重在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包括金融机构体系、监管体系和市场体系;第三次、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重在推进金融体系改革,在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提供金融优质服务等方面做出重要指引;最近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聚焦防风险,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补齐监管短板等方面做出重要部署。

二、会议聚焦改革发展和防风险两条主线,推动我国资本市场、防风险体系不断发展完善

推动我国金融业持续改革发展,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主线之一;会议指引下,我国逐渐形成市场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2022年我国直接融资比例增长至32%,除主板外,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和北交所等亦对股票市场形成重要补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也持续推进,QFII、RQFII,沪港通、沪伦通等逐渐放宽试点。

防风险也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不同阶段侧重不同。前两次金融工作会议侧重防范国有银行业风险,第四次会议首提地方债务风险,第五次会议注重防范金融风险。近年地方债务风险加快显现下,防风险聚焦地方债务领域;债务化解政策指引下,城投平台带息债务增长放缓,2021年同比11.7%、较2012年下降超20个百分点。

作为防风险体系的重要一环,金融监管随环境变化等持续改革,当前正由分业监管向功能监管过渡。随着金融业务不断创新发展,我国监管框架亦持续改革,2003年“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形成,2017年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有效推动监管协同,2023年为顺应混业经营态势,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组建,则进一步加强行为监管与功能监管。

三、当前政策信息显示,扩内需、防风险、完善金融监管等或是本次金融工作会议重点议题

较过往规律有所延后的第六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召开;结合历史经验和年初政策信息,加强服务实体经济、扩内需,防风险、完善金融监管等或是本次会议重点关注领域。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首次公开讲话也指出,后续金融工作将围绕恢复扩大有效需求、加强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主动防控金融风险等领域开展。 

2023年上半年经济修复内生动能不足下,金融体系如何助力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或是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2022年底扩大有效需求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扩内需、促消费亦摆在优先位置背景下,金融资源如何提升服务实体效率,助力消费投资修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或在本次会议上进一步部署。

新发展理念下,安全发展成为重要原则,化解地方债务压力、降低中小银行风险等防风险或是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2023年地方城投债到期规模攀升,部分地区专项债付息明显承压;以城商行与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风险凸显。后续政策如何部署主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化解地方债务等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

政策超预期,政策理解不到位。

正文


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金融最高规格会议,

对后续金融发展改革有重要指引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通常五年召开一次,是金融业最高规格的政策部署会议,对我国金融业长期发展与改革具有重要指引意义。不同于其它金融领域会议每年多次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自1997年至今共召开五次,每次会议持续2-3天,参会者包括中央领导班子、有关部委和机构负责人和地方领导等。回顾历史,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均基于时下经济背景,对我国金融监管框架、资本市场发展、防风险制度等金融体系做出重大改革和部署。

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1997年召开,重点在于加快建立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对部分亚洲国家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冲击;同年,我国国有四大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仅3.5%、低于当时《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下限。在此背景下,首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提出深化金融改革和整顿金融秩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会议指引下,1998年中央金融工委成立、实现对金融机构的垂直领导;保监会、证监会成立,分别负责保险业、证券期货业监管;人民银行撤销省分行、改设九大区行,增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监管的独立性。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1998年8月财政部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为四大行充实资本金;1999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先后设立,帮助剥离四大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不良贷款近1.4万亿元,有效缓解四大国有银行和政策行不良率高企的问题。

2002年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延续了第一次改革的方向,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推进新一轮国有银行业改革,同时开启农信社改革。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WTO,在此背景下,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2022年2月召开,重点提出“必须把银行办成现代金融企业”,并将农信社改革提到了重要位置。会后的2003年,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撤销、银监会成立,“一行三会”格局形成,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系初步建立;国有银行改革领导小组成立,研究部署国有银行改革方案、推动国有银行上市,农信社改革也于吉林、山东等省市率先试点,后逐步推广。同时,中央汇金公司也于2003年12月成立,高效利用外汇储备,以补充国有银行资本金,进一步缓解银行业风险。

2007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除了延续国有银行业改革外,重点对过往金融工作会议未涉及的农村金融改革、外汇储备管理、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等领域进行部署。国有银行业改革方面,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推进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并推动国家开发银行开启商业化改革。面对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2007年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成立中投公司,以有效管理外汇储备进行国际化投资运作。为建立成熟、现代化资本市场,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于2009年正式落地,开启了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第一步。

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2012年召开,会议重点聚焦提供更多优质金融服务,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并首次提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会后,金融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利率管制放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民营银行试点、沪港通试点等相继推出。为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地方政府预算管理于2014年起逐渐规范化、隐性债务化解开始推进,存款保险制度也于2015年正式落地。

最近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2017年召开,面对逐渐显现的金融风险,会议重点强调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推进金融监管改革等。随着我国经济由“高增长”步入“新常态”,金融服务实体重要性提升的同时,金融“脱实向虚”现象也逐渐显现。2017年我国金融部门杠杆率明显高于实体部门,同时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均有下降,“影子银行”问题逐渐暴露;在此背景下,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重点强调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提出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会后,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银保监会设立、统一监管银行、保险业,形成 “一行两会”监管格局;同年11月,“资管新规”出台,开启资管领域改革序幕。此外,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相继落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也进一步推进。


二、会议聚焦改革发展和防风险,

推动我国资本市场、防风险体系发展完善


推动我国金融业持续改革发展,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主线之一;会议指引下,我国逐渐形成市场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经历二十余年发展,我国直接融资比例持续增长、资产管理规模快速攀升,2022年我国直接融资比重达32%、资产管理规模达115万亿元。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渐建立,从创业板、新三板设立及改革,到科创板和北交所落地,股票市场变得更为市场化、多元化;2023年股票及债券注册制改革正式落地,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推进。同时,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QFII、RQFII制度,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试点相继落地、范围逐渐拓宽。

防风险也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不同阶段侧重不同。前两次金融工作会议侧重防范国有银行业风险,第四次会议首提地方债务风险,第五次会议注重防范金融风险。近年,地方债务风险加快显现下,防风险聚焦地方债务问题。2015-2018年首轮化债中,地方发行超12万亿元置换债,基本将2014 年底的不规范存量债务置换完毕。2018 年开始的第二轮化债侧重化解隐性债务,财政部提出的化债方式中,项目结转资金偿还、转为经营债务、借新还旧、破产清算等均为市场化化债方式。地方隐性债务管理也进一步加强。政策多次强调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下,以城投平台带息债务表征的隐性债务增长放缓,2021年同比为11.7%、较2012年下降超20个百分点。

作为防风险体系的重要一环,金融监管根据环境变化等进行改革,当前正从分业监管向功能监管过渡。前两次金融工作会议推动下,证监会、银监会与保监会相继成立,初步形成“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格局。而随着金融业务不断创新,分业监管模式不再适用,第五次会议提出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并将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成立银保监会,推动监管协同。2023年,为进一步强化功能监管,在银保监会基础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组建,监管体系迈入“一行一局一会”新格局。


三、当前政策信息显示,

扩内需、防风险、完善金融监管等或是本次会议重点


较过往规律有所延后的第六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召开,结合历史经验和年初政策信息来看,加强服务实体经济、扩内需,防风险、完善金融监管等或是本次会议重点关注领域。年初以来,中央多次强调扩大有效需求、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投向科技创新等实体经济领域,亦多次强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同时,新一轮金融监管改革开启下,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指出,后续金融工作将围绕恢复扩大有效需求、加强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主动防控金融风险等方面开展。

2023年上半年经济修复内生动能不足下,金融体系如何助力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或是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2022年部分国有大行对对科技、高端制造、绿色转型等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增强;工商银行2022年战略新兴产业贷款、绿色贷款余额增速达75%、65.8%,高于其9.3%的贷款总余额增速。2023年在扩内需、促消费亦摆在优先位置背景下,金融资源如何提升服务实体效率,助力消费投资修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或在本次会议上进一步部署。

新发展理念下,安全成为发展的重要基石,化解地方债务、降低中小银行风险等防风险议题或是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重点之一。2023年地方债务压力攀升,地方城投债到期规模达3.9万亿元、较2022年增长2400亿元;年初以来土地财政持续低迷也导致部分地区专项债付息明显承压。此外,以城商行与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风险凸显,不良贷款率处于较高水平。后续政策如何部署主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化解地方债务压力等值得关注。

随着新一轮金融监管改革开启,加强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亦是当前金融领域重点工作之一,具体部署或在金融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2023年 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出台,金融相关改革包括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促使金融监管机构体系由“一行两会”转向“一行一局一会”。此次金融机构改革推动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更加完善,有助于强化金融监管,实现金融监管体系向行为监管与功能监管进一步转化,具体部署或于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进一步明确。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1)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通常五年召开一次,是金融业最高规格的政策部署会议。不同经济背景下,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重心不同;最近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补齐监管短板等方面做出重要部署。

(2)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聚焦改革发展和防风险两条主线。会议指引下,我国逐渐形成市场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作为防风险体系的重要一环,金融监管根据环境变化等进行改革,当前从由分业监管向功能监管过渡。

3)较过往规律有所延后的第六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召开;结合历史经验和年初政策信息来看,加强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扩大有效需求,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进一步部署金融监管改革等或是本次会议重点关注领域。

风险提示

1、政策超预期。历史经验或难完全代表当前政策变化。

2、政策理解不到位。对过往政策解读或不到位。


注:本文来自国金证券于2023年06月26日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金融工作会议,这次不一样》;分析师:赵   伟 S1130521120002、杨飞 S1130521120001)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