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提效降本过万重山,打造光伏领域新蓝海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国泰君安证券研究,作者:肖洁、鲍雁辛

多企业布局钙钛矿,2025年产能有望高速增长

摘要

钙钛矿高效率低成本优势显著,5-10GW级组件成本有望低至0.5-0.6元/W。钙钛矿电池具备优异的光电性能,吸光效率高,带隙连续可调,更新迭代速度快,在光电转换方面具备诱人前景。单结钙钛矿电池理论转换效率33%远超晶硅电池(29.4%),通过叠层结构则有望进一步突破效率极限至46%。此外,钙钛矿电池投资成本与生产成本低,组件投资有望低至5亿元/GW,5-10GW级组件量产成本仅为0.5-0.6元/W,高性价比优势有望实现光伏领域的又一突破。

稳定性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考验,材料封装决定钙钛矿高效稳定。稳定性是钙钛矿产业发展的关键考虑因素,且决定了钙钛矿电池长效光电转换效率。解决稳定性主要从材料体系优化和封装设计提升两方面考虑,优化材料体系手段包括配方调节、界面优化,进而获得更稳定的晶体结构,封装结构设计则以沉积+胶膜封装解决水氧敏感问题,助力钙钛矿长效稳定。

钙钛矿首要落地场景为BIPV,光伏幕墙投资回收期有望缩短。钙钛矿电池的柔性、高透明、颜色可调及吸光性能优异使其成为BIPV市场上最具吸引力的光伏器件,因此BIPV成为钙钛矿电池首要落地场景,以遮阳棚、雨棚、公共场馆为首的公共BIPV为当前最佳试验场所。我们对BIPV幕墙进行经济性测算,假设2024-2025年钙钛矿电池实现GW级出货,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8%,由于需要双倍TCO玻璃,钙钛矿电池成本约为1元/W,通过“自发自用,余量上网”,在理想特定条件下,投资回收期预计为10.56年。随着钙钛矿电池稳定性及效率不断提升,投资回收期将进一步缩短,并在远期实现在VIPV及地面电站的应用。

多企业布局钙钛矿,2025年产能有望高速增长。当前,钙钛矿电池头部企业处于百兆瓦级中试阶段,协鑫光电、纤纳光电和极电光能走在扩产前列。传统晶硅电池龙头企业纷纷布局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由于目前头部企业产线仍处于调试探索阶段,钙钛矿GW级产线建成可能需要1-2年,将从2025年起实现高速增长。

风险提示:钙钛矿电池技术提升不及预期、产业链推进不及预期、下游应用需求不及预期

正文

近年来,钙钛矿电池掀起新一轮投资与产业化热潮。面对碳中和、碳达峰的风口,钙钛矿电池正凭借更高的效率极限与成本下探潜力逐步打开市场空间。钙钛矿系列报告将详细梳理钙钛矿技术的魅力所在,讨论产业发展瓶颈及崛起条件,深度挖掘钙钛矿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1、高效率低成本,钙钛矿应运而生


钙钛矿材料最初于19世纪末由美国科学家H.L.Wells首次合成,随着人们对其极具魅力的吸光能力认识的逐步深入,2009年,日本铜荫横滨大学Miyasaka等人首次将钙钛矿材料引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获得了3.8%的转换效率。从此,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成为全世界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钙钛矿电池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光伏新能源市场的强势崛起,极具性价比潜力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开始获得产业青睐,而我国在钙钛矿产业化领域处于领先地位,2022年钙钛矿相关专利申请量全球占比已超过70%。随着钙钛矿电池企业中试线、量产线相继建立,标志着钙钛矿电池产业化时代的到来。

图1:钙钛矿电池从2015年起进入快速成长期

资料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图2:钙钛矿电池专利申请量自2015年起迅速提升

资料来源:CNKI,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1.1电池效率决定发展潜力,单结钙钛矿将理论极限拓宽至33%

钙钛矿电池发展迅速,十年效率迭代等效晶硅近五十年。自1954年美国Bell实验室制作出了光电转化效率为6%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以来,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如今已经经历了三代。当前最主流的太阳能电池为晶硅电池,量产效率达到24%-26%,已接近理论效率。第二代以碲化镉、铜铟镓硒为代表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光电效率已经超过20%,但受制于原料稀缺、毒性污染等问题。而随着2009年钙钛矿材料首次被应用于太阳能电池领域,人们发现其作为直接禁带半导体十分适用于光电转化,单结的钙钛矿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高达33%,而仅十年时间,其实验室转换效率就从2009年的3.8%发展到2022年的25.8%,完成了晶硅电池近五十年来所取得的进展,未来潜力可期。

图3:钙钛矿电池效率迭代速度显著

资料来源:NREL

4:钙钛矿电池属于薄膜电池的一种

资料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图5:钙钛矿电池理论效率达到33%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钙钛矿材料体系探索空间大,吸光能力强。钙钛矿材料是指具有钙钛矿结构类型的ABX3型化合物,其中A为大半径的阳离子(如甲胺阳离子MA+、甲脒阳离子FA+等),B为小半径的阳离子(最常见的为Pb2+、Sn2+、Ge2+等),X一般为卤素阴离子(如F-,Cl-,Br-,I-)。当前常用的钙钛矿材料主要为FAPbI3,其相较于MAPbI3具有较好的光热稳定性,带隙也较小(1.43eV v.s. 1.55eV),更接近吸光层的最佳带隙1.34eV,因此开路电流更高。而钙钛矿材料中,A、B、X元素可灵活优化调整,探索空间大,寻找与最佳带隙契合且稳定的钙钛矿材料仍然是研发的重点。在光入射时,钙钛矿层材料直接吸收光子,产生受库仑力作用束缚的电子-空穴对,自由电子通过电子传输层被阴极吸收,空穴通过空穴传输层被阳极吸收,从而在闭合回路中产生电流。

图6:钙钛矿电池为有机-无机杂化晶体结构

资料来源:朱荣志《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研究》

图7:钙钛矿电池光电转化原理

资料来源:《Organometal halid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

钙钛矿吸光效率高,带隙连续可调,理论光电转换效率拓宽至33%。与晶硅电池相比,钙钛矿具备更为优异的光电性能,主要由于:1)吸光效率高。与间接带隙晶硅材料相比,钙钛矿直接光吸收过程具有较高的光吸收度。例如,单晶硅的光吸收层需要几百微米,砷化镓大于十几微米,即使是薄膜电池碲化镉、铜铟镓硒也需要几微米,而钙钛矿的光吸收层仅需几百纳米,是晶硅的千分之一,可见光范围内吸收系数可达10-4-10-5cm-1,仅很薄的吸收层即可吸收绝大部分入射光。此外,由于钙钛矿中激子束缚能小,容易生成自由载流子,自由载流子的扩散距离长,可以达到微米甚至百微米级,意味着传输过程中复合损失小,光电利用效率更高。2)钙钛矿材料带隙连续可调。通过改变A、B、X离子的结构和化学组成,钙钛矿材料中带隙调控范围可拓宽至1.2-2.3 eV,覆盖了半导体材料的最佳带隙1.4 eV,而晶硅电池的带隙范围仅在1.1eV左右。连续可调的带隙使得钙钛矿材料能吸收全光谱范围内的可见光,光能利用率更高,也为更高效率的叠层电池提供可能。

钙钛矿单结电池效率年均增长1.7%,叠层电池效率极限高于46%。钙钛矿电池发展逾十年,平均保持每年1.7%的光电转换效率增长,2022年实验室单结转换效率达到25.8%。单结钙钛矿电池理论转换效率为33%,远超过晶硅电池29.4%的理论极限。而电池的最大理论效率受限于Shockley-Queisser (SQ)极限,只有太阳能叠层电池才能够突破,得到更高的效率。由于钙钛矿电池禁带宽度可调节,易制备,非常适用于作为叠层电池的顶电池,从而将理论最高极限拓宽至46%以上,具备诱人前景。

图8:钙钛矿电池带隙覆盖半导体电池最优吸光带隙

资料来源:索比光伏网

图9:钙钛矿电池转换效率不断提升

资料来源:协鑫光电,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表1:主流太阳能电池技术参数对比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1.2低成本优势吸睛,钙钛矿组件原料易得流程缩短

钙钛矿制备流程短,设备投资成本仅5亿元/GW。由于钙钛矿材料易于获取,纯度要求仅为95%(晶硅需99.9999%以上),省略硅片复杂的提取制备工艺,将晶硅电池从硅料-硅片-电池-组件4步工艺环节缩短至电池片-组件两步,带动初期设备投资额显著降低。以PERC为例,晶硅电池从硅料厂到组件厂所有设备加在一起投资额约7.5亿元/GW,而钙钛矿组件厂投资额仅为5亿元/GW。

图10:钙钛矿产业链显著缩短

资料来源:能镜公众号《协鑫纳米范斌:5年后,钙钛矿崛起》

表2:钙钛矿初始投资成本优势显著

资料来源:CPIA,公司公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钙钛矿原材料易得,组件成本有望低至0.6元/W以下。晶硅电池成本受硅料价格波动影响显著,且最终传导至组件下游,晶硅环节占据产业链价格近一半。而钙钛矿电池产业链更短,无稀缺性材料,钙钛矿常用原材料FAPbCl3原料易得,主要成本聚焦于电子/空穴传输层及玻璃封装耗材。据协鑫光电,100MW中试线钙钛矿组件单位成本仅为0.94元/W,在5-10GW级别量产时,组件成本可降至0.5-0.6元/W,而当前晶硅组件价格约1.34元/W,极限价格在1.1元/W左右,钙钛矿电池具备显著成本优势。

图11:产业链主要受多晶硅硅料价格波动影响

资料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图12:晶硅环节成本占光伏组件成本近一半(元/W)成本

资料来源:PVInfoLink,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图13:晶硅环节成本占光伏组件成本近一半(元/W)成本

资料来源:PVInfoLink,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图14:100MW钙钛矿组件成本中钙钛矿材料占比仅3%

资料来源:协鑫光电,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图15:钙钛矿电池成本有望降低至0.6元/W以下

资料来源:协鑫光电,公司公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钙钛矿组件能耗仅为晶硅1/3,显著降低制造成本。根据测算,晶硅电池产业链能耗约为36100万度/GW,其中提纯工艺占据晶硅电池产业链能耗一半以上,工艺温度约1050℃,而由于钙钛矿电池无需提纯,工艺温度小于200℃,能耗大幅降低,仅为12000万度/GW,是晶硅电池的1/3。随着钙钛矿工艺改进降本,有望控制在6000万度/GW。

钙钛矿电池生产耗时短,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据协鑫光电,传统晶硅电池的生产需要经过从硅料厂到组件厂4个工厂的连续生产,整个生产过程需要经历3天;而钙钛矿电池仅需要单一的工厂就可完成电池组件生产,整个流程仅需45分钟,将大幅提升电池组件生产效率。

图16:硅料提纯能耗占晶硅电池产业链一半以上(万度/GW)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图17:当前钙钛矿电池能耗仅为晶硅的三分之一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稳定性是钙钛矿产业化关键考虑因素,材料封装共同推进产业迭代


材料稳定性是钙钛矿电池器件稳定性的决定因素。钙钛矿电池能否真正产业化取决于其稳定性,主要包括材料本征稳定性和组件稳定性。钙钛矿层作为离子晶体,同晶硅电池的分子晶体不同,粒子间离子键强较弱,且对离子大小有着严格的要求,非常小的晶格膨胀或畸变都会使材料对称性和结构稳定性大幅降低。因此钙钛矿对热、水、氧气、光照较为敏感,例如,CH3NH3PbI3在100℃下加热20min后,会分解成PbI2、CH3CH2和HI,CH3CH2和HI挥发后剩余PbI2固体。而太阳能电池实际运用时要求85℃的热稳定性,钙钛矿材料热稳定性是对其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挑战。此外,电荷传输层(电子/空穴传输层)也对光照、水汽等较为敏感。如正式结构中常用的TiO2电子传输层受紫外光照射后易形成缺陷态,从而导致器件电流显著下降。正式结构空穴传输层中常用添加剂Li-TFSI易吸潮,从而影响电池的效率与稳定性。

图18:钙钛矿电池三大因素互相掣肘,需实现共同最优

资料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图19:钙钛矿电池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材料稳定性及组件稳定性 

资料来源:材料导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研究进展及模组产业化趋势》

图20:钙钛矿器件核心层为钙钛矿层、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 

资料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图21:(a)钙钛矿材料在水汽氛围下的分解循环图;(b)钙钛矿材料在不同湿度下的XRD图;(c)FAPbI3在水汽下分解各阶段 

资料来源:Nano Lettters《Atomistic Origins of High-Performance in Hybrid Halide Perovskite Solar Cel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Humidity-Induced Degradation via Grain Boundaries of HC(NH2)2PbI3 Plana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2.1材料及界面是钙钛矿稳定性第一诱因,配方及工艺提供解决路径

优化材料稳定性是器件设计第一考虑。钙钛矿材料ABX3可以通过更换或部分引入不同大小的离子,实现对容忍因子的调节,进而获得更具稳定晶体结构的钙钛矿材料。例如,加州大学将少量的铷离子添加到钙钛矿材料中,有助于稳定晶体结构,在2000多小时后仍保留初始转换效率的84%。另一方面,降低钙钛矿材料和界面缺陷态暴露也是提高材料稳定性的核心。例如,研究者通过磷基路易斯酸/碱分子对钙钛矿材料进行钝化,可有效降低其表面缺陷,在未封装、75%湿度环境下14天后平均光电转换效率维持在21.4%。

图22:阳离子调节有效提高光电转化效率和稳定性

资料来源:Science《Rethinking the A cation in halide perovskites》

图23:表面钝化可有效提升器件稳定性。85%湿度下(a)钙钛矿薄膜照片及接触角、(b)光致发光峰波长、(c)光电转换效率变化

资料来源: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Multifunctional Phosphorus-Containing Lewis Acid and Base Passivation Enabling Efficient and Moisture-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表3:提升钙钛矿材料稳定性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材料导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研究进展及模组产业化趋势》,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2封装显著提升钙钛矿电池稳定性,主流工艺路线为沉积+胶膜封装

严密封装有效解决水氧问题,部分企业已通过IEC相关测试标准。由于钙钛矿材料对湿度、光照等条件的敏感性,钙钛矿器件对封装的要求比晶硅器件更为严格,在常规光伏组件玻璃、胶膜、背板和边框的基础上,往往需要在钙钛矿电池上额外加入1层保护层,再用胶膜、玻璃完全覆盖封装,并用丁基胶封边或激光熔融封边。额外的保护层制备方法主要包括:1)当前主流为用CVD、PVD、ALD等方法沉积氧化铝等材料封装器件,该方法可形成致密薄膜、调控精确及能大面积制备;2)玻璃密封层;3)其他自制封装薄膜。该保护层的加入除了能够对水和氧气进行显著阻隔外,能够有效防止在140℃左右用POE等胶膜封装时对在常温下制备的钙钛矿活性层造成不可逆损伤。目前,部分企业已经公布了其稳定性数据,其中,纤纳光电宣布其α量产组件通过IEC相关标准的稳定性加严测试,已可满足12年产品材料与工艺质保,25年线性功率输出质保。

图24:两种主要封装方式(a)完全覆盖封装;(b)边缘封装

资料来源:Journal of Power Sources《Encapsulation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 for enhanced stability: Structures, materials and characterization》

表4:不同聚合物封装材料对比

资料来源:CNKI,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表5:钙钛矿企业封装方式以两层封装为主

资料来源:中国专利局,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表6:钙钛矿主要企业稳定性进展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公司公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3、钙钛矿半透明吸光效率高,有望在BIPV上率先应用


3.1BIPV为钙钛矿首要落地场景,VIPV和光伏电站打开远期空间

高效吸光+颜色可调使钙钛矿成为最适合做BIPV的光伏类型。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要求在不影响建筑美观的情况下能够广泛应用太阳能,一般光伏组件和建筑同时设计和施工,光伏组件兼具发电和建材双重功能。钙钛矿电池吸光性好(吸光系数可达104~105)、带隙连续可调,使其接近弱光下电池最高效率所需带隙,在阴雨天气、日出日落等弱光条件下均能工作。且钙钛矿器件可以实现半透明化、色彩可调节、能够沉积与柔性可弯折薄膜基底,这些都是目前晶硅电池难以实现的,使其在建筑上使用时具备独特魅力。因此BIPV将成为钙钛矿电池首要落地场景,其中以遮阳棚、雨棚、公共场馆为首的公共BIPV是钙钛矿电池实现规模化落地的最优试验场所。此外,由于钙钛矿材料的柔性可弯折、投资成本低特性,使其相比与光伏、薄膜电池,远期更有望用于制备光伏车顶(VIPV)。伴随着后续产业化降本和效率稳定性突破,钙钛矿电池有望应用于地面电站,与晶硅电池同台竞技。

表7:三类光伏电池主要光电特性

资料来源:CNKI,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图25:光伏企业BIPV示范项目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3.2短期光伏幕墙用钙钛矿电池成本仍较高,光伏幕墙投资回收期有望随规模化缩短

光伏幕墙投资回收期有望随规模化降本缩短。我们对短期内BIPV光伏幕墙项目进行经济性测算。其中,核心假设包括:1)2024-2025年钙钛矿电池实现GW级出货,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8%。2)钙钛矿弱光吸光性能更好,假设幕墙立面上钙钛矿光伏转换效率为理想条件,可以达到1000W/m2*59%*25%,每平米装机容量可达到146.5W/m2;3)光伏组件由于用到两倍TCO玻璃,成本比普通钙钛矿组件稍高,以1-2年后钙钛矿电池实现GW级规模生产为测算基础,预计18%效率幕墙用钙钛矿电池成本约1.08元/W,其中TCO玻璃占比约44%;4)安装总成本参考《BIPV 的经济性及环境效益分析》一文,光伏幕墙面积为26m*60m,将光伏组件替换为钙钛矿组件,计算得出光伏幕墙安装总成本为1773元/m2,扣除原本玻璃幕墙成本800 元/m2,得到初始投资成本174.5万元;5)BIPV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方式,假设80%作为自用电,假设自用电价0.6964元/kwh、上网电价0.4153元/kwh。综合以上假设,我们测算,以20年使用年限为例,在此所述理想特定条件下,如果钙钛矿弱光吸收效率能够达到25%,1-2年内光伏幕墙投资IRR为6.37%,投资回收期为10.56年。随着光伏幕墙规模化降本,投资回收期有望进一步缩短。

图26:朝南立面晶硅电池发电效率为59% 

资料来源:中瑞电力公众号

27:18%效率GW级幕墙用钙钛矿电池成本约1.08元/W

注:幕墙用钙钛矿电池需用到2层TCO透明玻璃。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测算

表8:26m*60m光伏幕墙初期投资成本

资料来源:PV infolink,光伏幕墙系统成本参考CNKI《BIPV 的经济性及环境效益分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表9:光伏幕墙经济性测算

注:钙钛矿电池弱光光电转换效率较晶硅更优,晶硅立面发电效率为平面效率的59%,以平面单结钙钛矿电池达到20%效率为基准,假设在幕墙入射效率为59%时,钙钛矿光电转换效率可达25%。

资料来源:PV infolink,光伏幕墙系统成本参考CNKI《BIPV 的经济性及环境效益分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4、多企业布局钙钛矿电池,钙钛矿产业有望加速


初创企业产业化初具雏形,传统晶硅企业着手叠层布局。目前,钙钛矿电池头部企业处于百兆瓦级中试阶段,协鑫光电、纤纳光电和极电光能走在产业化前列。从目前披露的数据看,协鑫光电钙钛矿大面积组件的性能最优,量产线1m×2m组件当前光电转换效率已达16%,预计将于2023年实现18%的目标,届时将与晶硅PERC组件效率持平。锂电龙头宁德时代也宣布进军钙钛矿电池领域,正在搭建中试线。以通威股份、晶科能源为首的晶硅龙头倾向于布局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以充分利用其在晶硅电池制造上的优势,进一步打开晶硅电池效率空间。初创企业仁烁光能则选择钙钛矿-钙钛矿叠层路线,成本和效率双向兼顾,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稳态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8.0%。 

钙钛矿产业蓄势待发,预计2025年产业高速增长。当前,头部企业钙钛矿产线仍处于调试探索阶段,多企业陆续着手中试大尺寸组件项目搭建。据我们保守估计,钙钛矿GW级产线投产预计需要1-2年,2024年可能形成GW级产能。钙钛矿产业预计将于2025年起实现高速增长,2025年产能预计突破5GW。

表10:单结钙钛矿电池企业布局动态一览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表11:叠层钙钛矿电池企业布局动态一览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图28:钙钛矿电池产能有望从2025年实现加速(GW)

注:数据以投产口径保守估计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5、风险提示


钙钛矿电池技术提升不及预期。当前大面积钙钛矿电池效率最高只有15%,低于当前主流晶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钙钛矿产业化发展有赖于通过技术进步而提高钙钛矿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长效稳定性等,以使其具备可与晶硅电池媲美的性能。如果钙钛矿电池技术提升不及预期,将影响其在地面电站、分布式电站等多处应用前景。

钙钛矿电池产业链推进不及预期。当前钙钛矿电池尚未形成产业链,上游成本较高,部分原料需要定制生产。钙钛矿产业的降本同样依赖于产业链的完善。如果钙钛矿电池产业链推进不及预期,或对钙钛矿经济性提升产生影响。

钙钛矿电池下游应用需求不及预期。钙钛矿电池下游应用首先为BIPV,其次可能在地面电站、VIPV等多场景开展应用。BIPV项目的经济性及成熟度将首要影响钙钛矿电池的下游需求。其次,如果长期地面电站、VIPV等需求不及预期,钙钛矿产业发展也可能受到影响。


注:本文来自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发布的《钙矿电池深度报告(一):钙矿提效降本过万重山,打造光伏领域新蓝海

报告分析师:肖洁,资格证书编号:S0880513080002;鲍雁辛,资格证书编号:S0880513070005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要求,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