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可纳入医保支付,港股通医药ETF涨超4%

消息面上,3月13日,针对将互联网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费用纳入医保结算体系的建议,国家医保局日前明确,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远程会诊服务价格政策,按照属地化原则,由公立医疗机构或其所在地区的省级医保部门制定。“互联网+”医疗服务如果与医保支付范围

3月15日,港股互联网医疗拉升。截止发稿,平安好医生涨超8%,阿里健康涨超6%,京东健康涨超5%,麦迪卫康、叮咚健康等纷纷上涨。

ETF方面,截至发稿,港股通医药ETF涨超4%,香港医药ETF、港股生物科技ETF、生物科技ETF港股、恒生医药ETF、港股通医药ETF、港股创新药ETF等均涨超3%。

消息面上,3月13日,针对将互联网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费用纳入医保结算体系的建议,国家医保局日前明确,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远程会诊服务价格政策,按照属地化原则,由公立医疗机构或其所在地区的省级医保部门制定。“互联网+”医疗服务如果与医保支付范围内的线下医疗服务内容相同,且执行相应公立医疗机构收费价格,可纳入医保支付。

线上看病是否能够报销,是社会关注度很高的一个话题。为此,国家医保局于2020年10月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此后,指导意见逐渐变成了实际行动,目前这项工作已取得较大进展。此次答复坐实了这项工作已经进入全面落地阶段。

“互联网+医疗”主要包括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和医院自建互联网医院两种模式。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达2.98亿人,占整体网民的28.9%。互联网与医疗相结合,重塑了医疗的业务流程和模式,触发了医院跨越式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内容也十分丰富,既包括患者自己在线上寻医问药,也包括患者在医疗机构里接受异地专家的远程会诊、隔空检查,甚至两地医生联合做手术。

近年来医保福利持续增加,“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则是一次影响更深远、惠民程度更高的福利增进行动。

并且,此举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在促进互联网医疗快速健康发展、带动基层医疗水平向上提升、让民众在家门口也能看名医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助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医疗整体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大。艾昆纬研报显示,2015年至2019年,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年复合增速为44%,处于超高速发展状态。据华安证券预测,2023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预期达876.1亿元,同比增长25.1%。

中商产业研究院指出,国家鼓励支持各方加大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布局,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飞速发展。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达2230亿元,同比增长43.87%,预计2023年将达3647亿元。

华安证券认为,在市场政策环境向好和医疗需求增加的情况下,未来随着多种应用场景促互联网+医疗的深度融合,互联网医疗服务、医疗信息化、医药电商、互联网商保、医疗智能硬件等将成为行业重点,形成完整的医药闭环。

该团队认为现阶段互联网医疗服务更加依赖线上线下结合的医疗闭环——医疗服务的发展将以深化建设和探索互联网医院模式为主,以优化在线问诊平台为辅。

另外,在《“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的大背景下,后续可以期待更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届时行业将会迎来更快的发展。

长城国瑞证券此前表示,政策是医疗IT行业短期内发展的直接驱动力,而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才是医疗IT行业长足发展的底层性逻辑。未来市场将向产品线较全、交付能力较强的头部企业集中;在细分领域拥有专业化程度高的公司也拥有一定的机会。

长城国瑞证券建议,长期关注互联网医疗、公卫信息化建设、电子病历等院端核心系统等细分领域以及医疗AI、智能病房、医疗机器人等新兴赛道龙头。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表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有助于缓和我国医疗资源不平衡和居民日益增加的健康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付一夫认为,一方面,可以提高医疗效率,重塑就医范式;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