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选举美国当下基本竞争格局解析

本文来自:李勇宏观债券研究,作者:李勇 陈伯铭

美国中期选举存在多种变数

事件

美国中期选举正在进行时,初选仅剩8州未定。美国中期选举将在今年11月8日进行,届时选民将投票决定美国国会众议院所有435个席位和参议院100个席位中的1/3席位的归属。中期选举的初选已于今年3月开始,大部分州已经初步完成初选。截至发稿,目前仅剩8个州还未进行。

观点

■ 中期选举是总统大选和国会控制权的“风向标”。虽然目前民主党现阶段保有微弱的多数席位优势掌控两院,但或将最终难保国会掌控权。具体因素体现在:

1) 民调数据显示总统满意度和其他三个关键的国家情绪指标远低于过去中期选举年测得的历史平均水平。

2) 根据历史规律,总统所在的政党通常会在中期选举中失去美国众议院席位。二战过后,执政党在参众两院席位增加的情况非常少见。仅出现的两次情况也是当时美国处于十分特殊时期,美国民众凝聚力空前高涨,但是据目前来看再次出现类似历史特殊事件概率极低。

利好民主党选情的三大催化剂因素产生的边际效果或较为有限。

1) 反堕胎法案影响有限。反堕胎法案的裁决落地虽有可能使得选民“左倾”,但共和党党内的边际变化较弱,加之目前政治极化较为严重,因此堕胎法案裁决对中期选举民主党产生的利好边际效用较为微弱。

2) 疫情治理认可度有限。虽然拜登政府相较于川普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了新冠疫情进一步蔓延和爆发,但是随着选民对于新冠疫情悲观情绪的下降和对拜登处理新冠疫情的认可度波动小,新冠疫情的控制程度在对于中期选举的效果上或较为有限。

3) 通胀越顶确定性有限。通胀拜登最新签署的《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和最新公布的CPI指数增速出现暂缓助力8月拜登的总体支持率有所回升。但通胀下行是否成势,仍有待进一步验证,若极端环境变化及海外俄乌冲突风险有所进一步演绎,联储强干预态势转弱,不排除通胀二次探顶的可能性,彼时民主党民调将再次经受考验。

两党在对华政策的价值观或目标上没有根本性的差异,都要求加强竞争,同时寻求非核心利益上的合作。

1) 能源气候投资方面,美国与我国议题合作,寻求在非核心利益领域的“再挂钩”。利好我国绿色低碳行业。

2) 但在高科技领域,两党达成罕见一致意见,都希望通过“精准遏制”和“精准脱钩”,防止我国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跃升。《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 of 2022)进一步遏制了中国芯片行业的发展,短期内利空我国芯片行业。但此法案或无法在根本上阻遏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甚至可能在客观上加快中国芯片产业的赶超步伐。因此长期来看或利好我国国产芯片行业。

风险提示:(1)全球“再通胀”超预期;(2)以Omicron为首变异株对经济活动影响超预期;(3)地缘风险超预期。


1.引子:美国中期选举存在多种变数


特朗普弹劾“清算”持续,共和党内部派别对立。十名支持弹劾特朗普的共和党众议员仅两人有可能留在国会。去年1月,在时任总统的特朗普任期结束的一个星期前,众议院10名共和党人加投票弹劾特朗普。原因是他煽动了1月6日发生在国会大厦的骚乱。随后,特朗普对那些反对他的共和党人发起了一系列猛烈抨击。在这10名投票支持弹劾的议员当中,四人选择退休。还有四人最近几月在党内角逐中被特朗普支持的挑战者淘汰,也将离开国会。10人当中,得以进入11月中期选举并面对民主党对手以争取继续连任的,只剩下两人。其中,最高调的特朗普反对者丽兹·切尼(Liz Cheney)星期二(8月16日)在初选中惨败给特朗普支持的候选人哈丽特·哈格曼(Harriet Hageman)。不过,对特朗普来说,摆在面前更紧迫的问题是好几项州和联邦当局的调查,调查涉及他试图推翻2020年选举的行为以及他在国会骚乱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

民主党总体选情暂时落后。一方面,基本面仍然对民主党不利。乔·拜登总统的支持率远低于平均位,选民们绝大多数认为国家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高通胀率持续存在。另一方面,最高法院推翻 "罗伊诉韦德 "案的裁决为民主党人提供了亟需的能量。这是否足以抵消执政党在中期选举中通常面临的逆风?

加之在俄乌危机笼罩下,此次美国中期选举所蕴含的政治意涵更加丰富,对观察2024年大选也有更大的指标意义。


2.中期选举美国当下基本竞争格局解析 


2.1. 中期选举是总统大选和国会控制权的“风向标”

今年的中期选举初选正在进行中,选举将在所有 50 个州举行。美国选民即将在今年的11月8日重返投票站投票,届时选民将投票决定美国国会众议院所有435个席位和参议院1/3席位的归属。各州的计票结果通常在美东时间11月6日20:00左右(北京时间11月7日9:00左右)出炉。选情基本会在北京时间11月7号中午左右基本明晰。

民主党现阶段保有微弱的多数席位优势掌控两院。目前第117届的国会,民主党人只是以极小的多数控制两院,优势十分的微弱。参议院席位以50-50平分秋色,众议院的席位中,民主党占220个席位,共和党占210个席位。本次参议院对35个席位将进行改选,其中14个目前归属民主党、21个目前归属共和党。

2.2. 三项指标亮红灯,民主党或难保国会掌控权

拜登各项指标比过去中期选举时的历史平均水平至少低 10 个点,而且大多数指标都将成为此类读数中最差的。根据最新数据截至 7 月底,盖洛普民调数据显示总统满意度和其他三个关键的国家情绪指标(国会民意支持率、民众对现状满意程度、经济情况指标)远低于过去中期选举年测得的历史平均水平。我们发现 ,41% 的美国人赞成拜登总统所做的工作,18% 的人赞成国会所做的工作,16% 的人对美国的情况感到满意,当前经济状况的正面评级(14%)与负面评级(46%)相差 32 个百分点。

民主党在国会保持优势的可能性不大。总统所在的政党通常会在中期选举中失去美国众议院席位——自 1974 年以来平均失去 23 个席位。二战过后,执政党在参众两院席位增加的情况非常少见,只有两次——1998年克林顿政府和2002年小布什政府。而且当时都处于非常特殊的情况。当时克林顿政府处于互联网泡沫之下,而小布什政府处于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凝聚力空前高涨。然而再次出现历史特殊情况概率的极低。

2.3. 参众两院摇摆席位归属分析

过去民主党对于两院的掌控权十分焦灼,但近期有好转迹象。根据最新(截止到2022年9月7日)27towin报告及美国主流媒体的预测情况,8-9月的民调数据有所好转倾向于民主党,但是仍旧存在较大变数。预测显示,众议院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有望获得204、208个席位,另有13个摇摆席位;参议院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有望获得47、49个席位,另有4个摇摆席位。

2.3.1 参议院摇摆席位(4席)归属分析

参议院目前的席位更为紧张,共和党只要多拿下1个席位,便可获得参议院的掌控权。目前来看, 4个摇摆州中,大概率3/4的归属权可能倒向民主党。假若上述概率发生,参议院的控制权仍旧可能会保持目前国会的50-50的平分秋色的局面。

2.3.2 众议院摇摆席位(13席)归属分析

根据前文2022年各大美国主流媒体达成的共识(图3左1)中我们所看到的,众议院中的最为焦灼不下13个席位(地图中棕色区域)主要集中在三个个州: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缅因州(State of Maine)和纽约州(New York State)。虽然民主党有较大概率赢得大部分的摇摆席位占席,但是即使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民主党赢得全部摇摆席位,以目前的共和党遥遥领先的投票占比来看,民主党大概率最终丢掉众议院的控制权。


3.利好民主党中期选举选情因素的边际提振效果几何?


3.1.   反堕胎法案影响有限

3.1.1  争议从何而起?

首先关于“罗伊诉韦德案”。罗伊是一名生活在1972年的底层女性,她家庭破碎,生活贫困,曾遭到过数次性侵,并且多次怀孕产子。美国当时对于堕胎的监管十分严格,州内只有极少数合法的堕胎诊所。对于罗伊这种底层女性来说,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那些上百公里开外的堕胎诊所去堕胎。在数次沟通无果过后,她起诉了拒绝她行使堕胎权的地方检察官韦德,并诉诸最高法院。最后在1973年,最高法院的9名大法官以7比2的比例认可了罗伊的堕胎权,认为堕胎权属于隐私权的一部分,受到宪法保护。这个判决最关键的一点是它认定堕胎权受到宪法保护。

然而,2022年6月24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5:4的决定,推翻1973年对“罗伊诉韦德案”(Roe v. Wade)的判决,宣布维持近半个世纪的宪法堕胎权不再存在。

3.1.2  预期影响几何?

对于这项判决,美国左右两派分歧异常巨大,至已经变成了一个非0即1的极端问题。左派认为,赋予堕胎宪法权是保护女性的最基本权利,而右派则认为未出生的胎儿也享有生命权,甚至将堕胎等同于“谋杀”。传统宗教权威形成了绝大部分“正统”价值的立场,但随着族群多样化、外来文明的引入为多元文化主义和相对文化主义的不断发酵提供了土壤。两党为了增加选民基础,固化已有支持群体,会根据另一党的政策为蓝本不断的调整政策。逐渐的两党政治极化,最终,原本的“温和派”不得不在两党中进行选择,从而进一步扩大政治极化的范围。

此次堕胎法案的裁决对中期选举的影响或将从两条路径上产生影响:

路径1:此法案的裁决或导致选民向“左”移动。

两党选民逐渐地“自我靠拢”加深政治极化,加快极化过程。历史上,里根总统为了吸引更多投票,带动共和党逐渐南方化和宗教保守化。因而使得原先是共和党天然选民的精英群体逐渐向“左”,慢慢转向更加“自由”的民主党。

根据盖洛普民意调查,在注册投票的选民中,认同堕胎权宪法化的选民中17%表明会投给和他们想法一致的政党。这项比例相较于2020年抬升7%。

针对此次堕胎法案的裁决,近57%的美国人不赞成法院的全面裁决,其中 43% 的人强烈反对,是自199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拜登在裁决出来的当日表明:“非常明确的是,我们国家女性的健康和生命现在处在风险之中。这对国家来说是令人悲哀的一天。”同时,拜登也在最大程度上通过此法案的裁决拉动选票。他说:“恢复罗伊的最快方法是通过一项国家法律,挑战是出去投票。看在上帝的份上,11 月有选举!”(“The fastest way to restore Roe is to pass a national law, the challenge is go out and vote. For God’s sake there is an election in November!”)有很多独立的女性没有参加过投票,此项裁决一出或许会刺激他们参与投票,投向支持堕胎权的党派(民主党)。加之民主党选民近年来逐渐依赖女性选票,所以堕胎权的裁决或许能使得更多女性向“左”,刺激民主党基本盘的投票率。

路径2: 政治极化已经较为明显,边际空间收窄。

尽管此次堕胎法案的推翻或对中期选举左移产生边际上的影响,但是我们认为影响是有限的。目前政治极化已较为明显,法案裁决结果产生后,党派对于此项法案的分歧虽然走阔,但共和党的边际变化几乎为0,主要变化体现在民主党党内。

“蓝州更蓝,红州更红”。堕胎裁决一出,各州根据意识形态的不同相应的做出了对法律的修改。在保守州,立法者除了通过“罗诉韦德案”被推翻后便生效的所谓“触发法”外,还采取行动收紧了对堕胎的限制。而一些偏向自由派的州则通过立法扩大堕胎服务的可及性。通过对比“堕胎权”和2020大选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在边际上,红州因堕胎法案裁决而转蓝的效用较小。

选民更看重经济问题。虽然对于堕胎禁令的裁决很有可能给予民主党利用进步派愤怒大幅度提升选票的政治机会,但是对很多选民来说,经济问题比堕胎更重要。目前,美国通胀问题居高不下,连续创下新高的物价水平让美国居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加之俄乌冲突,美国选民对当前政府满意度持续走低。“文化战争”是否能够战胜美国当下存在的经济及政治问题成为直接影响2022年中期选举的因素还有待商榷。

因此,堕胎法案的推翻虽然是利好民主党的一大催化剂,产生的边际效果却十分有限。

3.2. 疫情治理认可度有限

美国选民的关注度集中在国内因素,超半数美国选民担忧新冠疫情问题。拜登在竞选时承诺会更加有效地对抗和处理疫情,因此他在胜选时被寄予了结束疫情的厚望。虽然新冠疫情相较特朗普时期得以控制,但是对中期选举产生的边际影响较小。

选民对于新冠疫情的恐惧程度下降,对拜登处理新冠疫情的认可度波动小。根据fivethirtyeight最新调查显示,虽然疫情是选民关注的第二大问题,但是选民对于新冠病毒悲观情绪大幅减弱,担心感染风险也从2021年年初的39.3%持续下降。同时,整体来看不论是在民主党内还是在共和党内,对于拜登处理新冠疫情的满意度上边际变化甚微。因此,目前来看新冠疫情的控制程度在对于中期选举的效果上十分有限。

3.3. 通胀越顶确定性有限

前文提到根据最新的民调显示(图12),超7成美国公民认为通胀所引发的经济问题是当下最紧迫最待解决的问题。拜登的支持率在参议院通过《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前后开始有所回升。

我们认为《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对缓解美国通胀,短期内影响有限。具体来看,此次签署的《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于2022年8月16日正式落地,总价值为7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913亿元)。该立法将在未来十年内将政府的预算赤字减少约3000亿美元。从理论上讲,降低赤字可以减少通货膨胀。但从今年10月1日开始的下一财年内,美国财政赤字仅会缩小180亿美元,不到美国GDP的0.1%。同时,无党派的国会预算办公室(Nonpartisan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上周得出结论,这些变化对今年和明年的通货膨胀的影响 "可以忽略不计"(the changes would have a "negligible" impact on inflation this year and next)。因此短期的财政刺激对于通胀的效果十分有限。

此法案对于经济供给面或有长期的有利影响。不论是大规模的接近3700亿美元的气候投资,还是对于削减药价,亦或是税收。然而这是经济增长问题,不是通胀问题。

同时,拜登的支持率在更新最新的通胀数据后也有所回升。7月CPI同比增长8.5%,较前值9.1%大幅回落。其中汽油价格指数环比下跌7.7%,美国汽油价格基本回落至俄乌冲突前水平。但是此次下跌主要受大宗商品开始交易强衰退逻辑。并不代表着联储有效的控制住了通货膨胀。因此, CPI价格指数的增速放缓是否会持续,从而预期拜登后续支持率走向,并帮助中期选举的民主党拿下国会两院还为时尚早。

两个较大风险系数或将反转当下“好转”的通胀形势,需要关注:

3.3.1 极端高温天气加剧能源价格复杂局面

环境问题包含在在美国公民前5大关注的问题中,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轮番上演,极端天气逐渐体现常态化趋势。根据经世界气象组织整合的六个主要国际数据集,尽管全球平均气温因2020-2022年的拉尼娜事件而暂时降温,但2022年仍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年份之一。极端气候事件通过全球供应链和国际贸易等渠道在全球范围内相互作用,不仅会推高用电量,同时也会对传统能源发电需求激增,供需缺口加大,促使能源价格的上升。能源价格的反弹作用体现在CPI价格指数上或将“反转”当下的“好转”局面。

3.3.2 欧洲过冬或遇颠簸

影响通胀的另一个因素来自于欧洲能源供需错位,结合前期报告《欧洲能源危机下半场如何看?——变局系列3》的观察,我们认为后市欧洲天然气等大宗能源供需仍整体维持紧张,尤其欧洲抢购液化天然气(LNG)所引起的“挤出效应”或对包括北美、乃至东亚在内的天然气港口价格、在港库存均带来一定压力。

美国天然气库存拉响警报,价格飙升引发CPI反弹担忧。俄乌冲突爆发的背景下,寻找天然气替代供应来源,成为欧洲的当务之急。欧洲买家愿意支付的天然气采购价远超美国本土售价近7倍。美国一跃成为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美国向欧洲供应的液化天然气(LNG)逐月攀升,在今年4月份高达19.7%,大幅高于历史水平。与此同时,今年美国液化天然气库存处于自2019年以来的低位,加剧天然气储备压力,美国国内天然气价格承压。推高的天然气价格将体现在CPI能源分项的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的“好转”局面的反弹。


4.结论与展望


总体来看利好民主党选情的三大催化剂因素在边际上产生的影响效果或较为有限。

1. 反堕胎法案的裁决落地虽有可能使得选民“左倾”,但共和党的边际变化几乎为0,加之目前政治极化较为严重,因此堕胎法案裁决对中期选举民主党产生的利好边际效用有待进一步商榷。

2. 虽然拜登政府相较于川普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新冠疫情进一步蔓延和爆发,但是随着选民对于新冠疫情悲观情绪的下降对拜登处理新冠疫情的认可度波动小,我们认为新冠疫情的控制程度在对于中期选举的效果上十分有限。

3. 尽管8月拜登的总体支持率有所回升利好民主党的中期选举,但是随着极端环境变化及海外俄乌冲突风险的加剧,未来CPI或将再次攀升。接下来具体看拜登政府如何进一步压低通胀,假若通胀“反弹”,民主党或将丧失两院控制权。

同时,基于我们对国会的预测,虽然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处于明显劣势,但他们有可能保留对至少一个议院的控制权。两党在对华政策的价值观或目标上没有根本性的差异,都要求加强竞争,同时寻求非核心利益上的合作。

在两党在已经达成重大共识的领域,如技术和加密货币监管、处方药定价和能源投资,为新立法提供空间。能源气候投资方面,美国与我国议题合作,寻求在非核心利益领域的“再挂钩”。利好我国绿色低碳行业。

但是,在高科技领域,两党都希望通过“精准遏制”和“精准脱钩”,防止我国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跃升,如最近拜登政府最新签署的2800亿美元的《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 of 2022)。两党在推动这一法案上达成罕见共识。该法案进一步遏制了中国芯片行业的发展,短期内利空我国芯片行业。但《芯片法案》或无法在根本上阻遏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甚至可能在客观上加快中国芯片产业的赶超步伐。因此长期来看或利好我国国产芯片行业,中国芯片企业的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空间。

风险提示

(1)全球“再通胀”超预期:包括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在内的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的物价指数同比都逼近,或超过近40年以来高点,由于深层次逆全球化、全球供应链重组等因素,覆上短期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俄乌局势演化对大宗商品的结构性冲击,当前通胀风险或仍被低估;

(2) 以Omicron为首变异株对经济活动影响超预期:Omicron变异株的致死率虽然大幅下降,但传染性更强,R0约为5.5,较Delta变异株4.3更高,较新冠初期2.2更高,且90%为无症状感染者,隐匿性更强,对经济活动的抑制作用短期内或较难根除;

(3) 地缘风险超预期:俄乌冲突所造成二战以来的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当前还较难以下定论,影响面至少直接波及东、西欧,中东,远东等地区,间接波及面或涉及全球均势发生显著变化;另外,韩国大选后执政党易主,亲美政权更替,中周边外交环境或伴随2022年各国迎来大选年,而边际出现恶化倾向。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