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文最新发声:2022年市场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高善文

回望和反思今年的市场脉络

9月18日,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发布了《2022年市场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一文。对于该如何回望和反思今年的市场脉络,并从中有所启发呢?

他在文章中指出,2022年中国的住户部门出现了广泛的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其变化为多年所未见。这一新的行为模式产生了许多重大后果,其原因也耐人寻味。

具体来看,一方面是住户的储蓄率在2022年上升了超过3个百分点,这伴随着消费的减速和可选消费的明显下降;另外一方面,住户显著地降低了资产负债表的风险暴露,在降低负债的同时,大幅度减少了股票和房地产等风险资产的持有,并系统性地增加了存款、货币基金等低风险资产的配置。

相对于可支配收入而言,在资金流量意义上,这些资产类别的调整幅度,数倍于住户储蓄率的上升。

换句话说,住户部门不但将增加的储蓄全部配置到存款类科目中,而且大幅度减持了股票和房地产科目,并将所得资金转配到存款类科目。

从宏观上看,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市场的反常表现,即在没有明显流动性紧缩的背景下,市场出现了持续大幅度的下跌,这在历史上十分罕见。

高善文提到,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些地缘政治事件或其他风险事件的冲击很容易被放大,从而加剧市场的调整,例如俄乌冲突在20222-3月份对市场形成了明显的交易冲击,此后市场又经历了1-2个月的时间才完全吸收这一事件。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类似事件导致的市场调整幅度也许会更小,时间也更短。

那么,当下我们应该如何评估住户资产负债表调整的趋势,以及其市场影响呢?

从交易的情况来观察,一个比较大的可能性似乎是:市场已经较为充分地吸收了疫情的冲击,以及行业监管政策的影响。

国内外金融市场的情况一般地表明,市场难以有效地对地缘政治风险进行预测和定价,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地缘政治因素的冲击对2022年的资本市场造成了许多困扰,并在近期继续影响着市场。

如果我们认为2022年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脉络是住户资产负债表收缩与地缘政治冲击的交互作用,那么判断市场目前处境和长期趋势的关键即在于:住户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在多大程度上具有长期性?以及企业长期盈利增长的趋势是否发生了转折?

尽管短期内疫情、房地产等领域的发展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但一方面其影响在较大程度上已经得到吸收,更重要的是从长期的角度看,这些事件更可能是一过性的,尽管我们难以准确判断其演化的轨迹和转折的时点。

高善文还指出,2015年以来由民营企业主导的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在加速展开,表现为在电子设备、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竞争力的巨大提升和国际市场份额的显著扩大,并有效地反映在资本市场的股价表现上。

政府正在加大对关键技术及核心零部件的投入和攻关,以军工行业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发展历程为参照,这些变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无疑需要得到市场的进一步重视。

从这些讨论来看,似乎可以认为,尽管短期的走向充满不确定性,但目前的市场已经处于明显偏低的水平,在长期内必将经历向合理更高水平的均值回复,其基础在于住户资产负债表的再次扩张,以及企业部门继续维持过去多年所展示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这些情况也再次一般地表明,维持住户、企业和金融机构具有强健的资产负债表,加强宏观政策框架和经济制度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预见性,灵活务实地调整短期政策以应对各种内外冲击,这构成了经济和资本市场具有强大韧性的坚实基础,值得市场参与者认真思考。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