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高宁谢幕:一生忙于将“二十六只猫打造成一只虎”

现年六十四岁的宁高宁,从中化董事长的位置上荣休了。央企“一把手”六十四岁才退休,宁高宁虽不是唯一,但也极为罕见。卸任时,他赋诗一首《老了的美好》,向众人告别。“老了才有自知,才有自在,知道生命长短了,知道世界大小了……”万亿央企领导人的杀

现年六十四岁的宁高宁,从中化董事长的位置上荣休了。

央企“一把手”六十四岁才退休,宁高宁虽不是唯一,但也极为罕见。卸任时,他赋诗一首《老了的美好》,向众人告别。“老了才有自知,才有自在,知道生命长短了,知道世界大小了……”

万亿央企领导人的杀伐决断,在这一刻全化作了诗意昂然。

在宁高宁尚值壮年的时候,讲过一个关于二十六只猫和一只虎的故事:

山里有一只恶狼遇到26只猫,面对众多的猫,狼不免心存畏惧,但迫于饥饿,狼还是壮着胆子向一只猫下了手,猫虽多,但无法合力相救,终难逃厄运,结果猫全部被狼吃掉。尝到甜头的狼每日食猫一只,颇感满足。又一日,狼偶遇一虎,误认为猫,欲食之,终被虎食。

宁高宁从中得出的结论是:“大猫非猫,猫大成虎,一只虎的力量远超过26只猫。

正是在这句话背后体现出的思想下,宁高宁不断地进行着他的整合之路。

三十余年来,宁高宁先后执掌华润、中粮和中国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集团,长于收并购和资本化运作的他,一直都在推进其“猫大成虎”的经营思路,去打造一只又一只的万亿级“老虎”。

中国目前有98家央企,宁高宁执掌过的这4家,全部都是财富世界500强的一员。如今他正式荣休,留给中国企业界的,是一个“红色摩根”的企业家传奇。

“红色摩根”

1987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到了第十个年头。这一年,宁高宁28岁,他从美国学成回国后远赴香港,加入华润集团企划部,成为该部门唯一的兵。

华润是一家拥有84年历史的红色央企,它的前身是于1938年成立的“联合行”。1983年,华润公司再次改组成立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站在市场化最前沿,拥有雄厚资金实力、摩拳擦掌准备进入内地市场的华润集团,为宁高宁日后成长为资本运作高手提供了肥沃土壤。

很快,宁高宁就等来了将所学用于实践的机会。

当时,华润集团收购了上市公司永利达企业有限公司。起初,华润想将永利达办成印染厂,但考虑到环境污染后决定调整方向。重新锻造永利达的任务,就这样压在了年轻的宁高宁肩上。

19903月,宁高宁被任命为永利达董事兼总经理,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仅仅两年时间,这位年仅32岁的高管不仅出色地解决了所有难题,还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使企业当年净赚了4亿多元。

1992年,华润集团通过注资,将永利达更名为华润创业有限公司,成为最早一批在香港上市的中资企业。当时,华润创业主要投资于地产物业。

仅仅一年后,华润创业与沈阳啤酒厂合资成立华润(沈阳)雪花啤酒有限公司,开始将触角伸向了啤酒产业。短短几年内,在宁高宁的带领下,华润创业的啤酒资产以辽宁、四川为双中心,进行了大整合,公司总资产从数千万港元,飙升至200亿港元。

1999年,刚过不惑之年的宁高宁被任命为华润集团副董事长、董事会主席。宁高宁随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战略构想:再造华润,即用三到五年时间在内地打造一个新华润。这意味着,华润集团的营业额和利润必须翻一番。

此后,从2000年开始,到2004年离任,短短四年间,宁高宁在中国市场掀起了并购潮。娴熟的资本运作,让华润这艘大船驶向了地产、啤酒、零售、纺织、发电、制药、建材等多个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华润收购万科及华远,称得上是宁高宁在华润集团地产业务打造的关键一役。在此之后,由宁高宁奠定基础的华润置地,已经成为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

2004年,华润集团总资产超过1000亿港元,年营业额也达到了623亿港元。宁高宁时代的华润,因资本引导下的多元化路线,被不少国内媒体指为“中国的摩根”。

挥别华润之际,宁高宁还不忘叮嘱自己培养起来的接班人宋林,要尊重王石为首的万科管理层。而履新中粮集团董事长后,宁高宁借助中粮集团的地产平台,继续实现其在房地产行业的抱负。

改造中粮

200412月,宁高宁从华润跨界“空降”到中粮集团,此后十年间,宁高宁从公司战略到业务运营对中粮进行全面重塑,大刀阔斧地对中粮进行改造。在中粮的经历,让宁高宁完成了向“国有资本管理者”的蜕变。

2009年,中粮正式提出打造全产业链业务,从一家主营粮油贸易的公司,开始展开“从农田到餐桌”的业务布局,在农产品加工和食品行业做了一系列收购。纪念间,“中粮系”公司纷纷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和职业经理人,同时切入互联网电商领域。

2014年起,宁高宁开始把目光转向海外布局,一开始即引入外部资本搭建海外投资平台。厚朴投资、国际金融公司、淡马锡、渣打私募股权投资等财务投资人组成的跨国投资财团,和中粮集团按4060的投资比例,共同成立了中粮国际,作为中粮集团执行海外业务的主要平台,设立北京和瑞士双总部架构。

20142月和4月,中粮集团联合厚朴、淡马锡等跨国投资团,先后收购了荷兰农产品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尼德拉(Nidera51%的股权,香港来宝集团旗下来宝农业(Noble Agri51%的股权,共斥资约30多亿美元,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粮油食品行业规模最大的海外并购。

中粮时期的宁高宁

收购来宝农业后,中粮集团采用国际化的人才招聘,聘任了原世界四大粮商之一ADM的副总裁Matt Jansen担任中粮来宝的CEO。这样大踏步地“走出去”,在央企中并不多见。

20151222日,中粮集团旗下中粮国际有限公司以7.5亿美元,收购了来宝农业剩余49%的股权。至此,中粮将来宝农业全数收入囊中,坐实全球第三大粮商之位。

对于宁高宁的资本并购手法,一位市场研究人士曾总结称,中粮进入一个产业后,到一定阶段就开始引入外资或专业投资人,一方面是其通过股权多元化引入外力,用资本运作倒推国企体制改良,另一方面,未来有前景的业务可能逐个证券化。在宁高宁时代,中粮扮演的是农业全产业投资人的角色。

在一定程度上,中粮那些年来搭建的国际收购平台类似于一家基金。海外投资者和职业经理人的加盟,都和宁高宁自身的号召力不无关系。

当然,宁高宁在中粮的11年,收获许多赞誉的同时,亦面对诸多质疑。中粮以极快的速度扩张全产业链各环节,但内部整合并不到位,协同效应亦未见充分发挥,企业规模翻倍扩张,利润却不涨反跌。

对此,宁高宁彼时公开表示,“给我时间。企业的成长、全产业链要做成需要时间。”

与此同时,宁高宁亦深知对国企进行改造时的机制掣肘:“选择经理人,达到某个层级后,必须要在上级圈定范围内作筛选。”

两化重组

正当多起并购之后中粮集团多元业务整合吃紧之际,201512月,宁高宁突然转任中化集团董事长。

宁高宁赴任新职之际,中化集团已然是行业巨擘。2015年,公司营收3851亿元,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位列第105位。

在宁高宁履新中化之后,市场上开始有了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两化合并”的传闻。一方面是因为,当年国企改革再度成为战略方向和热点话题;另一方面则是两家央企的业务多有重合。

在宁高宁履新中化之后不久,20162月,中国化工宣布收购全球第一大农药企业、第三大种子企业——先正达。此后一波三折、耗时整整一年半才尘埃落定。最后的交易价格为490亿美元,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一单海外并购案。

中国化工能够最后顺利收购先正达,跟宁高宁在幕后的协调大有关联。作为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获得中国政府层面放行的一个重要条件,中国化工和中化集团在先正达收购完成后要实施合并,这主要为中国化工化解收购过程中使用的巨大杠杆。

中国化工针对先正达490亿美元的收购费用中,250亿美元来自股权融资,240亿美元为债权融资。收购完成后,中国化工的总负债规模陡增。另一边,中化集团的负债率也居高不下,在进行合并前,两家央企的资产负债率均超过央企64.5%的平均值。

2018630日,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兼任了中国化工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化工原掌门人任建新退休,宁高宁成为“两化”双料董事长,中国化工与中化集团的整合也蓄势待发。

20191月,先正达CEO傅文德 (Erik Fyrwald)在一次采访中谈及宁高宁,“他是个非常国际化、执行力很强的人;他不仅深谙中国市场,还懂得如何去推动国际化布局。”

有意思的是,傅文德还对任建新和宁高宁进行了比较:

“任建新和宁高宁都是非常有趣的人,在商业领域身经百战;任建新白手起家,帮助中国化工步步做大,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易能手,他做成了很多笔交易,也成功收购了先正达;然后宁高宁来了,他非常专注于促进公司的发展,以保证公司有更好的盈利,给消费者更好的服务。我非常感谢宁高宁作为董事长,给了公司很多建议,引领我们学着如何在中国扩大市场。”

2021331日晚间,国务院国资委官网发布消息称,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正式实施联合重组。宁高宁成为了重组后的中国中化的首任董事长。“两化”整合之后,资产总额超过1.58万亿元。

2022826日上午,宁高宁迎来了“到点下车”的时刻。中国中化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宣布免去宁高宁的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由总经理李凡荣接任,同时免去李凡荣的中国中化总经理职务。

在离别诗《老了的美好》结尾,宁高宁写道:“如果你老了,Congratulations!如果你还年青,Enjoy!”离去的宁高宁,值得Congratulations的不仅仅是老去,更是功成身退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而继续深入整合“两化”的任务,也有待年轻的继任者继续……

后记

知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央国企体制下不能产生真正的企业家。而民营企业由于上不靠天下不靠地,天然地具有自生能力,因此是培养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的摇篮

但是,也要看到,只要存在市场化竞争,国企就需要不断创新与超越,同样能催生企业家才能。那些称得上企业家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其付出与敬业程度并不逊色于私有企业主。他们有企业家的创新才能,又有事业家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还要有在体制内平衡各种关系的耐心和韧性。而得到的,更多是精神安慰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

在央国企领导人中能够称为企业家的,宁高宁算是一个。

因为三十余年间主导诸多大手笔资本重组与并购,宁高宁还被称为“中国的韦尔奇”。众所周知,通用电气集团原CEO韦尔奇因诸多堪称传奇的并购与整合,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尊敬。

宁高宁发现收购标的眼光,以及发起并购的果敢,不输韦尔奇。目前尚不能盖棺论定的也仅仅是,收购之后的整合功夫与效果,是否也达到了韦尔奇一样的高度。

“我老了,退休了,有些话想说给你”,超期服役的宁高宁终于还是退休了。然而,不管他是不是有话要说,他的身后遗产都将被放到国企改革的历史天枰上,任人评说。历史和时间,将会给他一个最公正客观的评价。

(转载请标明出处,文章来源:华夏能源网)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