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稳增长的两大发力点!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君临,作者:君临研究中心

这次将坚决执行“滴灌策略”

1


5月25日,高层在稳经济大会上强调:

“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来,一些经济指标明显走低,困难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

今年以来,我国一直强调稳增长、促销费。

但实际表现来看,低于预期。

看4月份的数据,消费品零售同比-11.1%、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下滑至6.8%。

消费受疫情冲击,下滑大可以理解;

固投也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10%以上,就令人担忧了。

分行业来看,建筑业表现最差,累计降幅25%,房地产业降幅1.9%,首度进入负增长;

分区域来看,东北地区表现恶化,累计降幅达到-7.7%,其次是东部累计增幅大降至6.3%,可能跟吉林和上海的封城有关。

看来,即使是固投和基建,也受到了疫情的明显影响。

受它们的影响,4月份挖掘机国内销量同比下滑61%、环比下滑40%,相当惨淡。

31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和青年群体(16-24岁)调查失业率分别攀至6.7%和18.2%,均为有数据统计以来新高。

要知道,在2020年2月,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两个失业率数据,一个不到6%,一个低于13%。

这场全国关注的十万人电视会议,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召开的。

回顾4、5月份的几次会议,包括最新的“5·23国常会”给出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即6个方面33条措施。

这次会议其实没有透露出新的信息,主要是动员“落地执行”。

比如:“国务院26日将向12个省派出督查组,对政策落实和配套开展专项督查。对各地二季度经济主要指标,将由国家统计部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分省公布,国务院对相关工作情况予以通报”。

市场曾经盼望的全面放水刺激、在国家层面发放消费券来刺激经济等方式,目前看来可能性越来越小了。

高层似乎已下定决心,这次将坚决执行“滴灌策略”。

因此,在财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会把钱用在刀刃上,而不是撒胡椒面。

这体现在:

1,消费方面,重点对地产、汽车产业扶持,前者是房贷利率下调,后者是购置税减免;

2,基建仍将是重点,包括交通、水利和地下管网、清洁能源等。

另外,由于高层在4月底的会议中,曾提出全面加大基建投资力度,并提及网络、产业升级、农业农村、城镇化、国家安全5个新领域。

考虑到——

1)俄乌战争下,近期美国在日韩动作频频,国际形势趋紧;

2)中信国防军工板块2022年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在29个一级行业分类中排名第8,业绩确定性较强;

3)军工行业配套体系封闭,管控有力,受疫情影响小;

因此,市场开始对军工的投资加码,也有了更乐观的预期。


2


今天我们对4月以来的稳增长重点,进行一次全面梳理。

以4月26日的高层会议为例,这次会议上提出了需要加强的4大领域基础设施:

1)网络型基建,包括交通、水利、能源等;

2)产业升级类基建,包括信息、科技、物流等;

3)城市类基建,包括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垃圾处理等;

4)农村类基建,包括农田水利、农村供水、冷链物流等;

这四大领域,按照券商给出的预测值,则2022年的投资金额将分别为:

网络型基建2.9万亿元>城市类基建1.3万亿元>产业升级类基建0.5万亿元>农村类基建0.3万亿元

下面进行拆解。

1)网络型基建,预计2022年投资约2.9万亿元,是稳增长第一大方向。

这里面包括三大块:交通、水利、能源。

第一块:交通,预计投资1.6万亿元,占比55%。

其中又可以细分为高铁、普铁、高速公路、普通国道、沿海港口、内河航道等,年度增速约8%左右。

根据交通部数据——

2021年我国铁路新开通线路超4000公里、新增高速公路超8000公里、新增及改善高等级航道约1000公里。

2022全年规划新增铁路新线3300公里以上、新改扩建高速公路8000公里以上、新增及改善高等级航道700公里以上。

对比去年和今年的规划,铁路、水运的规划新增建设都是缩减的。

因此新增的重点,将主要是高速公路。

这跟君临跟踪一季度基建公司的财报中,路桥公司业绩相对较好,可以互为印证。

重点关注:地方国企四川路桥,山东路桥等。

地方路桥公司体量较小,往往业绩弹性更大,并且更受益于中西部的三四线地区道路建设。

————

第二块:水利,预计投资8000亿元,占比28%。

根据水利部数据,2022年水利投资规模力争超过8000亿元,持续加大老少边穷地区水利项目投资力度。

投向上,西部地区占比46.2%,其中在广西、海南、江西等地区开工新建一批大型灌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4月的基建投资受疫情影响,相应放缓。

比如4月单月电热气水投资环降22.1pct、同降3.7pct,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环降5.2pct、同降0.9pct。

只有水利投资在逆势上扬:环比增长13.8pct、同比增长18.1pct。

可见疫情之下,位于老少边穷地区是关键。

可惜的是,这个板块目前缺乏优质上市公司,相关概念股业绩都不太好。

————

第三块:能源,预计投资5000亿元,占比17%。

其中又分为能源基地、智能电网、油气管网三个细项。

重点是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200GW,总投资额为10600亿元,平均每年约2120亿元。

重点关注:

中国电建

2022年1-4月,公司累计新签合同3338.31亿元,同增23.49%;

4月单月新签合同862.52亿元,单月同增121.07%。

2021年公司新签风电业务合同金额865.2亿元,同比增长29.8%;新签光伏发电业务合同金额379.8亿元,同比增长84.2%;新签抽水蓄能电站业务合同金额202.4亿元,同比增长342.90%。

中国能建

2022Q1公司实现营收712.76亿元,同比增长16.26%;实现归母净利/扣非净利9.60/8.37亿元,同比增长16.44%/23.89%。

————

2)城市类基建,预计2022年投资约1.3万亿元,是稳增长第二大方向。

这里面包括5大块: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污水和垃圾处理、灾害应急设施、智慧基建。

重点是前两块:

第一块:城市轨道交通,预计投资8462亿元,占比65%。

这块资金占比虽然大,但实际上都属于常规建设规模,缺乏新增量。

由于疫情之下,国家建设的重点已经转向中西部、县镇、农村等地区的补短板,因此预期要放低。

第二块:地下综合管廊,预计投资3000亿元,占比23%。

据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技术中心测算,地下综合管廊年均建设需求超过3000公里、投资超过3000亿元。

另外,根据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制定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投资估算指标(试行)》,综合管廊项目建设成本为每公里0.5亿至1.7亿元。

这个成本,还是比较昂贵的。

因为地下管廊属于“后勤保障类”需求,不能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过去经常被忽视。

尤其是在城镇地区,欠账很大。

这两年,同样是因为疫情,国家建设重点转向小县城,欠账必须补上,因此存在超预期的空间。

遗憾的是,跟水利类似,这个板块目前缺乏优质上市公司,相关概念股业绩都不太好。

————

其余两个方向:

3)产业升级类基建,预计投资5000亿元,包括IT类投资4000亿元、物流1000亿元、科技设施超百亿元。

IT类投资无疑是重点。

由于5G基站的建设高潮已经过去,接下来的重点将是东数西算工程。

根据工信部《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内容,到2023年底,全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规模占比超过70%。

不过,就跟过去君临的跟踪文章所分析——

“东数西算”作为系统性工程,投资浩大,时间横跨多年。

按政策文件,预计需要分三个阶段实现:

1)2022-2023年:将对时延要求不高的业务部署到西部数据中心,做到“东数西存”;

2)2023-2024年:完善不同区域高速率骨干网络建设,实现基本的东数西算;

3)2025年以后:强化并网能力,实现跨区域可灵活调度的实时计算能力。

我们跟A股结合,预计会是这种节奏:

第一年(2022),也就是今年,主要是工程土建,利好的是基建股。

第二年(2023),主要为IDC配套风火水电设备,机柜等基础设施。

第三年(2024),采购数通设备、自主可控设备、软硬件等通信、IT设备。

第四年(2025),IDC运营商、公有云运营商、IDC运维企业等进场提供服务。

可以看到,满打满算,今年能够利好的也只有传统基建股,而新基建概念股们今年只能望梅止渴。

以数据中心机柜空调龙头英维克为例,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4亿,同比增长17.1%;实现归母净利润1268.6万,同比下降59.3%

政策的蛋糕还远在天边,但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业绩是铁打的下滑。

————

4)农村类基建,预计投资3000亿元,包括农田设施、农村公路、城乡冷链、农村供水、环保治理等。

这类投资分散,单项金额小,缺乏可受益的上市公司。

————

整体来看,重点还是应该关注地方路桥公司、央企能源建设公司两大类。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