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创百亿利润“神话”!九安医疗的疑问不少

文|翠鸟资本三个月创造超百亿元净利润?一年前,九安医疗(002432.SZ)的股价徘徊在10元以内的低价股阵营中。一年后,这家公司股价翻了十倍。­瞬间显露出一只大“牛股”的气场。这家公司真的这么“牛”吗?基本面与股价走势契合吗?深交所一纸

文|翠鸟资本

三个月创造超百亿元净利润?

一年前,九安医疗(002432.SZ)的股价徘徊在10元以内的低价股阵营中。一年后,这家公司股价翻了十倍。

­

瞬间显露出一只大“牛股”的气场。

这家公司真的这么“牛”吗?基本面与股价走势契合吗?

深交所一纸问询函戳破了其财报背后的隐蔽信息。

背后的试剂盒

在医药生物板块,九安医疗在去年此时并没有任何可见度,股价未能触及10元大关,各方资本也并未注意到。

但从去年4月开始,仅用了一年时间股价涨幅超过800%,一度涨至接近100元/股的高位。

是什么因素让九安医疗几乎跻身至百亿股阵营?

试剂盒就是重要的催化剂。

公司2021年财报如此“回忆”管理层的战略眼光:

随着欧洲疫情的发展,公司管理层意识到美国市场对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产品未来可能有潜在需求,公司抱着志在必得、一往无前的信念,开启了公司iHealth抗原检测试剂盒项目的筹备。公司快速组建iHealth试剂盒研发小组,依托iHealth美国子公司的地缘优势,公司上下齐心协力,一方面加紧根据FDAEUA授权的申报要求,准备相关申报文件;另一方面,在当地奔赴疫情一线地区,进行临床实验。

2021年11月6日,九安医疗获得了相关授权,股价开始呈现井喷式上涨态势。

九安医疗的“老本行”是什么呢?

此前一直以血压计、血糖仪、体温计为主打产品。不难看出,公司管理层灵敏的“嗅觉”。

最终资本市场也非常“买账”,各路资金押注。

梳理公司2021年三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股东变化,数家买方机构拿出真金白银,包括华夏核心制造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云古湛卢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珠海星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北信瑞丰基金百瑞143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万顺通1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上述基金的在大股东行列的进出,可谓时隐时现,他们对股价有哪些影响,还不得而知。

业绩遭质疑

我们来看看九安医疗的基本面变化。

公司2021年财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23.97亿元,同比增长19.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9亿元,同比增长274.96%。

再来看2022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7.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646.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527.35%。

上述业绩可谓羡煞众人。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有一个非常矛盾的数字,隐藏在公司年报中。

从公司费用明细中可以看出,2021年研发费用6673万元,比2020年同比减少12.82%。

公司2020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4.69%,同比也下降0.66%。

换言之,2021年净利润9.09亿元,并实现超200%的同比涨幅,但对应的研发却减少了。九安医疗在研报中并未对这一变动做出说明。

同时,也可以看到公司研发人员相比2020年,减少了30人,下降幅度为7.59%,这个比例也不低。

再来看看公司的研发项目,分为糖尿病诊疗照护项目、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和血糖连续监测系统。

三大研发项目叠加在一起的研发费用,还不足全年净利润的十分之一。

再来看毛利率。

公司试剂盒相关的iHealth系列产品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8.6亿元,毛利率72.65%。

不足一亿的研发成本,换来高利润、高毛利率,这个投入产出比似乎不错。

此外,公司年报仅仅披露了通过“新零售”模式拓展B2C端市场,上线亚马逊等大型电商平台等路径。对此,深交所要求公司披露通过亚马逊、政府订单等多渠道销售试剂盒产生的收入占比,以及毛利率数据。

而九安医疗对试剂盒的销售明细在年报中避而不谈。

管理人员降薪?

如此高企的基本面业绩,以及股价涨幅,管理人员反而整体降薪?

公司年报披露,关键管理人员薪酬从2020年697.3万元降至2021年的653.8万元,降幅大约为6%。

再往前看,公司2019年关键管理人员薪酬477.2万元,2020年刚刚实现加薪。但仅过了一年,这个数字就减少了,而且是在九安医疗发生基本面快速向好的背景下。

然而,2021年部分高管的年薪出现上调。

比如:董事长、总经理刘毅税前报酬从前一年101.77万元增至124.74万元;再如:技术总监王任大的税前报酬从前一年57.69万元增至63.51万元。

董事会秘书邬彤也获得了加薪,从39.48万元增至46.12万元;财务总监孙喆的年薪从41.67万元增至46.88万元。

公司在年报中解释为,报告期内,在公司任职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按其岗位职责,根据公司现行的薪酬制度和业绩考核规定获取薪酬,依据风险、责任、利益相一致的原则,年底根据经营业绩和个人绩效考核结果确定薪酬。

※此文为翠鸟资本原创文章,未获授权请勿转载。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