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怎么还在为盗版惋惜?

一个盗版字幕组的“理想”

时代的眼泪,人人影视字幕组彻底落幕了。

11月22日,创始人梁永平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不可否认,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曾使用过盗版资料。

但随着相关法律的健全,盗版剧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2009年,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详细规定了:视听节目需获得许可证才可在互联网传播、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单位所播节目,应当具有相应的版权,我国互联网传媒开始进入正版的时代。

一个盗版视频传播团伙,按理来说应该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此案落幕后,大众却很“双标”的表示惋惜,并授予字幕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之誉——在古希腊神话中,该神明因盗取火种造福人类而触怒宙斯,被困于悬崖之上受火燎、鹰啄之刑。

更魔幻的是,这个被“捣毁”的字幕组,在十年前还曾阐述过他们的理想:

“人人影视是一种自由分享,学习进步的精神,我们的路线还是得走,永远做字幕下去?拜托!总有一天你会烦的。每当看到老外的剧集做得这么精细严谨,我们都在想,我们是否有能力拍摄出如此精彩的电视剧呢?”

“做字幕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消化掉别人的精华来集合自身条件进行进化蚕变,最终成型!”

当年有多慷慨激昂,现在就有多讽刺。

想做原创内容的那群人,最终却走成了侵犯著作犯。

01

不划算的海外剧

人人影视案,归根结底,网友惋惜的不是人人影视抑或字幕组时代的结束,而是海外剧“自由“的逝去。

2014年3月广电总局在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补充通知》,要求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需要实行“先审后播”的管理制度为内容把关。同年9月,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网上境外影视剧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重申海外剧引进规范和内容审核流程。

自此,我国对引进海外剧目开始了严格的审查,海外电视剧必须拿到一整季全片并配好字幕提交审核,通过后才可以正常上线播出。这意味着,海外剧目引进周期的拉长以及成本的提高。

一般来说,娱乐型的视听节目观众看一次就够了,所以剧目引进的时效性很重要。就审核流程来说,引进剧比自制剧要简单。但只有剧目在海外完全上映完才能开始引进的规定,让“正规军”失去了时效性,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更快的盗版资源大大的挤压了正版引进的盈利空间。

烧钱买来的版权不能充分发挥价值,让“爱优腾“三巨头很恼火,今年的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爱优腾“三家公司的代表纷纷针对盗版短视频在内容上存在侵犯长视频版权的问题发出质疑。

其中,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最为尖锐:“这两天朋友圈很多人都在发一个美剧叫《东城梦魇》,其实我就很好奇,发朋友圈的人是都在家里装了HBO有线电视吗?还是通过带中文翻译、中文字幕的某些视频网站的内容来看的呢?为什么一些海外剧尚未在国内播出,大家就对其赞不绝口,按理说应该由有持牌的公司去广电总局申请配额购买。”

孙忠怀此论就差点名人人影视的同胞兄弟人人视频(二者曾同属“老“人人影视,2017年分道扬镳),后者打着擦边球,游走在版权的灰色地带,靠着盗版赚取高额利润,还获得了李开复、小米、百度的投资。

(人人视频融资历程,来源:企查查)

此外,正规平台高价引进的海外剧,还可能被“阉割“。因为我国仍未有正式的分级制出台,涉及色情、暴力、血腥的内容,为了避免对低龄观众身心健康的危害,在引进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删减,但剪辑前后的观剧体验可谓天壤之别。《斯巴达克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抽掉暴力场面后,角色刻画变得苍白单调,即便在全球有口皆碑,也很难让观众为”阉割版“买账。

(二手交易平台上可购买未删减版《权力的游戏》)

少、慢,还不完整,海外剧正规引进的种种局限为盗版撑起了一片生存空间。人人影视为代表的盗版资源网站一波又一波的倒下了,但在各个社交平台、二手交易软件上,卖片小贩频现身影,即便买到的剧目翻译质量低,还夹杂的各色低俗广告,观剧体验极差,消费者还是趋之若鹜,可见观众对海外优质剧目的渴望。

02

为什么都在拍“烂片”?

观众对海外剧渴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电视剧发展的滞后。

在豆瓣上有一句调侃广为流传:“韩剧在稳中求变,台剧在爆发式突变,我们的剧以不变应万变。“

近十年,长视频平台为了留存会员吸引付费,重金求剧,少说烧了上千亿在剧集的制作和购买版权上,但每每打开长视频平台,我们都难以寻觅到口碑剧的踪影,不得不陷入无剧可看的尴尬时期。

早年爆款层出的甜宠、古装偶像(下称“古偶“)题材电视剧如今表现也极为一般。

据艺恩数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甜宠题材剧集的占比超三成,但大基数并没有提高爆款率,排名前十的甜宠剧用户热度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2020-2021上半年上线甜宠剧数量占比,来源:艺恩数据)

古偶的表现更为辣眼,2021年被网友评为“古偶灾难年”,在豆瓣上,4分烂剧遍地走,全年仅有2部达到了及格线,近日开播的《斛珠夫人》,虽然有豪华明星阵容、天价后期、全渠道宣发,但还扑的轰轰烈烈,豆瓣评分4.9,1-3星的低分差评占比超八成。

好剧和观众是双向奔赴的,资本当然知道观众的需求,但为何还要投”烂片“呢?

主要原因之一,是资方对稳定收入的追求。

如今,在二级市场上,爆款口碑剧难以拉动公司股价。2020年,华策影视出品的《以家人之名》夺得了27个播放量日冠、23个热度值日冠,芒果TV累计播放量超53亿次,在8月10日上映至9月6日收官,公司股价上拉16%,但没几天就暴跌近15%,《以家人之名》对股价的拉升直接被抵消。

(华策影视股价走势)

回溯各大上市的影视公司股价,可以发现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对公司来说,制作爆品剧像是赌博,特别是在”限薪令“以及”饭圈“整治等严管措施出台后,爆款剧出现的概率越来越低。

业内也流传着“小红靠捧,大火靠命“的说法,但企业的发展显然不能靠命,偶出的几部爆款很难让一家公司健康运营,所以影视公司们只能选择从大数据的角度出发,为剧目强加一些确定性因素。

第一步,先抓取一些爆款元素。2015年《花千骨》凭借师徒虐恋、大女主等要素爆红,直至今日,市场上的古装偶像剧还能见到模仿的影子,近日较热的古偶剧《周生如故》就是师生虐恋路线代表。

堆砌爆款要素,必然会导致剧目同质化明显,可是复制经过市场检验的剧本,显然比创新开发来的更简单也更稳妥。

但这还不够保险,好剧本带来的收益不一定理想,还需要流量加持。以今年5月播出的古偶剧《御赐小仵作》为例,该剧启用新人担任主创,在豆瓣斩获8.0高分,收视率也远超预期,可仍称不上“出圈”,与才播出一半、评分仅有4.9的《斛珠夫人》相比,播放量落后了数亿次,显然在收益方面远不及《斛珠夫人》。可见,强势的演员阵容对剧目收益的提振作用。

(《御赐小仵作》、《斛珠夫人》播放量对比)

并且,启用流量明星除了保证收视,还有利于招商引资,据媒体报道,很多影视项目的评级都取决于演员阵容,甚至有些项目直至一线明星确定参与后才得以成立。

可是一味的追求流量,选角失去底线,势必会影响剧目的质量。刚播出的电影《第一炉香》中彭于晏饰演“忧郁软饭男”饱受争议,《斛珠夫人》中杨幂对少女感的诠释也被观众诟病,一线明星确实具有流量资本,但不考虑演员的状态、演技就拍板选角,显然大大的伤害了观剧体验,也难怪网友直呼尴尬。

《斛珠夫人》中杨幂饰演的女主角难掩疲态

扎堆投资烂剧,除了资本逻辑导向外,大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近年来,受东亚文化影响,我国也逐渐吹起“饭圈“之风,粉丝与偶像之间的情感联系已然明码标价,对偶像的爱慕与为偶像花的钱画上等号,“不花钱,不算粉丝”、“白嫖党”等洗脑话术广为流传,已然成为一种畸形的“道德标准”,粉丝经济的规模显现。

并且粉丝在提高对自身群体的筹资、数据能力的同时,降低了对偶像们业务能力的要求,在影视剧中,偶像无需拥有精湛的演技,仅需展现一张漂亮脸蛋,就能引起粉丝的吹捧和漂亮的数据。

拍摄“影视快消品“,偶像们能拿到高片酬,粉丝们能看到偶像,片方能收割利益,三者在这场资本的游戏中都乐的眉欢眼笑。

剧目的质量,无人在意。

03

尾声

“影视快消品“们虽然回报率亮眼,但也仅能满足公司”养家糊口“的基本需求,影视行业还处于普遍亏钱的状态。

大家都知道,投资“烂片“是没有未来的,并且随着”饭圈“乱象整治的趋严,长视频的竞争势必会回归到质量上来,走捷径不是长久之计。

Netflix的成功也让长视频公司们看到了盈利的方向,可惜复制成功模板并不容易,过去十年里我国内容成本居高不下,演员薪酬飞涨,今年,流量小花郑爽拍摄《倩女幽魂》片酬1.6亿,平均每日进账208万,引起轩然大波,要知道十年前《甄嬛传》总投资仅有7000余万元,单集成本不足百万。

虽然近年来长视频平台联手压缩成本,“限薪令“也愈发严格,但目前,内容成本和内容质量还是背道而驰的状态,这显然不是一个良性的发展环境。

在这样的生态中,盗版字幕组的理想,到底何时才能实现呢?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