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中国张晓蕾:建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绿色发展和可持续金融为重要抓手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吸引跨国企业设立财资中心,提升上海在全球资金配置中的地位。

今年8月发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又翻开新的一页,正在迈向更高发展水平。

《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两中心、两枢纽、两高地”(注:全球资产管理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国际绿色金融枢纽、人民币跨境使用枢纽、国际金融人才高地、金融营商环境高地)的目标。为此,本届峰会设置专题云峰会“十四五时期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市场开放与制度开放”,力求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阶之路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针对《规划》提出的目标,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张晓蕾从市场参与者的度提出了五点极具建设性的建议:一是要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二是要以绿色发展和可持续金融作为重要抓手;三是要吸引跨国企业设立财资中心,提升上海在全球资金配置中的地位;四是要持续扩大市场开放,吸引更多国际机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建设;五是要推出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打造国际金融人才高地。

首先我想跟各位分享一下我们近期的四个观察:

一,中国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持续增强。

渣打银行针对境外机构投资者的 2020 年度《人民币机构投资者调研》显示,境外投资机构普遍看好中国市场。95%的机构表示中国市场对其“最重要”或者 “日益重要”;76%的机构认为中国的重要性在去年有所增加;59%的机构表示将“开始投资中国”或“增加对中国的投资”。

渣打的研究还表明,境外投资者是今年中国国债最主要的增量买家,2021年前7个月,中国国债净增发行量的80%以上为境外投资者购买。

中国经济率先从疫情中恢复,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是境外投资机构持续加仓中国的重要推动因素。

二,人民币在全球的使用持续扩大。

最新一期的“渣打人民币环球指数”显示,自今年3 月首次突破 2015 年 9 月峰值以来,7 月“人民币环球指数”再创新高,反映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全面提速。

离岸人民币的用途正在不断丰富。随着我国债券和股票市场的扩大开放,北向投资持续强劲,外资持有在岸资产持续上升。同时,贸易和投资相关的跨境人民币结算占比近几年逐年上升,特别是服务贸易和跨境投资中的使用增长较为明显。此外,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持续强劲,离岸人民币存款稳中有升。

三,绿色转型正在成为中外企业运营的重点,绿色可持续投资正在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

渣打集团在今年6月发布的《零碳倒计时》研究报告显示,供应链排放量平均占跨国公司总排放量的73%。随着向净零排放转型,跨国公司预计将在全球范围内替换35%的现有供应商。受访的跨国公司认为他们的中国供应商中,有79%在碳转型方面取得了良好或非常好的进展,在受调查市场中排名第一。

渣打集团在今年9月发布的《2021可持续投资调查》显示,全球投资者对可持续投资的意识和兴趣达到了历史高点,而中国内地投资者在投资兴趣、配置规划、信心等多个方面均领先于其他市场,显示了中国可持续投资市场的巨大潜力。

四,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影响力逐步提升。

近年来上海在英国智库Z/Yen的国际金融中心排名中一直稳居全球第三。上海的股票、债券、黄金等市场规模全球领先,以“上海金” 、“上海油” 、“上海铜”为代表的“上海价格”全球影响力显著提升。

今年8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的6个具体目标中包括打造人民币跨境使用枢纽,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国际金融人才高地,金融营商环境高地。

下面我想结合这几个具体目标,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

一个活跃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对于进一步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我们建议培育一个更完善的离岸人民币回购市场。一个有效的回购市场有助于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得到更高效的再配置,并帮助缓解不时出现的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紧张,是中国人民银行与离岸央行机构(如香港金融管理局/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现有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有效补充。上海可以利用现有上交所境内回购产品的经验优势,发展针对离岸人民币市场开拓面向海外投资人的交易所回购市场。这将大大活跃离岸人民币市场的空缺,有效弥补其他主要离岸人民币市场的缺失。

第二,我们建议高质量发行人(比如财政部,甚至上海市政府)发行更多、更常规地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当市场的基准债券供应充足时,市场可以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并容纳更多的企业债发行。同时,支持企业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为企业提供成本合理的人民币融资渠道,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离岸人民币投资产品。

第三,离岸人民币市场作为跨境人民币的资产流动平台,企业可以进行融资、质押和回购交易,并盘活“一带一路”市场的离岸人民币资产。

二,以绿色发展和可持续金融作为重要抓手。

当前,中国可持续金融的规模全球领先,绿色贷款余额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含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规模世界第二。未来的一个重点将是可持续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与其它市场标准体系的接轨。

上海市政府本周刚刚发布了《上海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 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意见》,渣打银行也有幸作为唯一的外资金融机构受邀参加了发布会。

上海发展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具有综合优势。在金融市场体系方面,上海拥有较完备的金融市场平台,为绿色金融产品的交易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绿色信贷、债券、信托、碳金融、资产证券化等重点领域的创新发展,可以集聚国内绿色金融领域的专业机构,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盘活绿色资产。

我们认为,上海应加速构建绿色金融产品交易平台,扩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绿色金融产品与碳交易的联动;加强绿色数据的收集、应用、认证、监控并完善绿色金融信息披露,建立绿色金融数据库等新型金融基础设施;加强境内外绿色金融合作,在绿色投融资方面丰富境内外绿色基础资产,引入国际资本,对接不断增长的全球可持续发展需求。

今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上海上线。我们认为,未来以碳交易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品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吸引跨国企业设立财资中心,提升上海在全球资金配置中的地位。

上海聚集了大量中外资跨国企业,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吸引跨国企业在上海设立全球或区域财资中心。

一方面,完善相应法规政策,扩展资金运作与管理的范畴,形成统一的认定标准。例如对跨国企业财资中心的认定包括外资企业也包括中资企业;

另一方面,协同地方及国家财税部门,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安排。短期内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由当地财政局对符合条件的区域财资中心进行税收返还;

此外,在特定区域内,对财资中心开展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试点,放宽跨境资金池门槛、额度、资金来源以及使用限制,在跨境资金收付的自由度和便利度方面达到国际通行水平。

四,持续扩大市场开放,吸引更多国际机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建设。

开放是创新和发展的原动力。自2018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速度大大加快,国际金融机构在华经营范围不断拓展,提升了海外投资者的参与度,促进了境内外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也对中国金融市场的产品创新做出了贡献。

我们希望上海能够帮助国际金融机构推动在细分领域的市场准入,例如银行间债券市场A类主承销业务、国债期货等,从而使国际机构能更加深入和广泛地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建设。

五,推出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打造国际金融人才高地。

金融业的发展依赖于人才。近年来,中国各大区域和城市竞相推出了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

上海拥有较好的金融人才基础,但是当前其它地区和城市的税收优惠等人才政策可能对上海产生虹吸效应。我们建议上海参考内地其它城市的情况,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为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持续动力。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