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国家能源结构转型红利,产能建设助力达力普(1921.HK)业绩步入上升通道

笔者认为在港上市的达力普能够实现长期增长的确定性较高,建议持续跟踪公司产能建设进度和其新客户营销拓展情况,这些能够印证公司持续成长的关键指标和数据的公布,都有机会成为公司价值重估的重要契机

近日千年一遇的河南暴雨灾害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关切之心,涌现出的许多感人事迹相信让大家印象深刻无偿上街为受困群众提供食物的河南大妈,手挽手一起趟过洪水的人墙和上财学生的救援文档...... 

对笔者来说,因为当时正好有一位朋友在郑州出差,他述说的别样郑州遭遇,从另一角度带给笔者对这次灾害的颇多思考。就是失去能源供应后,我们的社会会变得怎样?

朋友正好是在暴雨灾害当天到达的郑州,下飞机时大雨已经漫灌了郑州的众多街区,好不容易到达之前预定的酒店后,却因暴雨导致的供电中断使得酒店管理系统不能开启,无法按正常方式查询旅客的预约信息为旅客匹配空房而难以入住。同时商家的扫码支付也由于电力问题不能顺利使用,在移动支付高度渗透的环境下,朋友已经没有了随身携带现金的习惯,所以,在灾害面前第一时间也购买不了所需要的物资。

很显然,能源供应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旦缺少能源,电梯将无法使用,许多人上班回家只能原始地爬几十层的楼梯;高铁飞机地铁不再能有效运行,我们将无法完成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

但事实是,我国能源系统对于进口度依然处于较高位置,根据官方数据,2020年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高达73%。

而一则原油行业消息引起了关注:7月18日,新一轮OPEC成员国增产协议达成,OPEC组织成员国计划今年8月到12月,每月扩大40万桶/日的供应。消息一出,WTI纽约原油价格应声下跌,当日收于66.42美元/桶,跌幅达7.51%,OPEC组织对原油行业供给端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2021719WTI原油价格

来源:公开资料 

‍以上信息说明了,即使是世界头号强国美国,过去几十年也一直在能源获取方面受到OPEC组织的掣肘,因而持续对原油进出口进行结构性调整。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统计数据,美国2020年的原油平均进口量为每天590万桶,是199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自2005年美国原油进口量达到峰值以来,到2020年原油进口量已累计下降了42%。

可以明确的是,能源的自力更生能力对于任何国家都是处于战略意义的高度,美国对此应该是深有体会

除了原油价格的剧烈扰动,同时,去年芯片被卡脖子的影响仍在眼前。这些事件无不提醒着我们,对于关键资源把控的重要性,把控的核心是需要的时候随时拥有的能力,华为的芯片备胎计划就是最好的榜样。

回到能源行业来说,中国需要建设自主高效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这也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伟大进程的客观需要,毕竟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稳定的能源供应。


石油和天然气受到国家战略关注,石油专用管需求增长确定性高

在公布的《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对石化行业的未来发展关注甚多,不难看出石油和天然气的扩产增产是行业主基调,从而将带来行业上下游的一轮发展红利。从中可再提炼出一些重点:

1)“夯实国内产量基础保持原油和天然气稳产增产,做好煤制油气战略基地规划布局和管控。扩大油气储备规模,健全政府储备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油气储备体系。”

2)“加强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准噶尔等重点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稳定渤海湾、松辽盆地老油区产量,建设川渝天然气生产基地......稳妥推进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山西晋北、新疆准东、新疆哈密等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建立产能和技术储备。”

中国原油产量步入上升通道

来源:达力普招股书

参考第三方机构灼识咨询调研数据,中国原油产量正在扭转之前下降趋势,步入上升通道。

对照三大油(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2021年的资本开支计划,也可以印证原油行业增长向好的趋势。

2021年,中石化资本支出将达到1,672亿元,同比增长;中海油计划资本支出为900-1,000亿元,同比增长13%-26%;中石化计划资本开支2,390亿元,对比去年实际支出2,464亿元,仍保持较高水平。这表明,未来中国将在油气资源勘探开采方面加大投入,由此将为石油开采必需材料的石油专用管带来市场增量。

此外,碳中和政策指导下,天然气需求有望快速提升。据悉,中国天然气产量预期在2023年达到2,504亿立方米,较2018年的1,615亿立方米,年复合增长率可达9.2%。业内人士特别指出,中国页岩气储量储量世界第一,2018年页岩气在国内天然气产量中占比为6.4%,较2014年1.0%的占比增长迅猛,未来将继续快速增长。

页岩气相对原油或其他类天然气勘探难度更大,因而需要在勘探和开采上支出更多,这也为石油专用管的发展带来机遇。

石油专用管示意图

来源:达力普招股书

综上,参考灼识咨询数据,受天然气需求增长和油气田钻探扩产驱动,石油专用管行业预计未来几年复合增长率为5.6%2023年整体市场规模超300亿元,叠加政策支持,行业增长确定性较高。

石油专用管市场规模

来源:达力普招股书

 

达力普产品力获三大油高度认可,市场份额位居行业前列

达力普作为民营行业第一的石油专用管制造商,石油管产品力获得三大油背书。公司招股书显示,以2018年石油专用管销售价值计量,达力普市场份额为9.6%,排名整体行业第三,行业中民营企业第一。

石油专用管产业链

来源:达力普招股书

结合近期的公司公告,达力普连续中标中石化和中石油的石油管项目,公司综合实力和产品优势得到市场、客户的认可。

据悉,中石油年度项目是2021年中国境内油套管最大规模的成品招标项目之一,中标产品包括API成品管、非API成品管,合同总金额超过20亿元;中石化中标项目产品为API成品套管及油管,虽尚未披露合同金额,但据一些资料及报道,该API成品套管及油管中标的单价是要高于中石油项目。

众所周知,三大油在中国石油行业具有绝对权威议价能力,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的年均石油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此次介绍的两个三大油项目完全是通过市场化的招投标方式取得,一般而言,只有综合实力领先的企业才能成功中标。因此,能够中标三大油项目,既是对达力普综合产品实力的直接认可投票,同时也将增强达力普公司品牌力,为今后达力普的产品销售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产能建设驱动长期业绩增长,智能化工厂为公司降本提效

在对达力普目前的市场地位和近期成果梳理之后,接下来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便是,在行业增长性确定的环境下,达力普未来业绩的增长驱动怎么看?

产能建设是未来达力普业绩空间增长的关键之一达力普一期工厂已经建成投产,一期项目设计的年产值约30亿元,可以看出公司当前营收规模或已接近产能天花板,特别是今年公司中标的中石油项目订单金额就已达到21亿元,达力普明显需要提高产能才能匹配或继续满足客户订单需求,以及由行业增长带来的其他潜在需求。

据悉,达力普二、三期工厂项目筹备和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计划在2023年前后完成建设任务。二、三期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产能、销售收入利润和目前相比都将会有较大的营收增长空间。

除了在营收绝对值提升的贡献外,二、三期工厂在推进公司效率和利润率方面的潜力也值得期待。

达力普管理层介绍,二期、三期项目总体设计立足于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绿色化,充分运用工业互联网及5G技术,全面打造石油管制造行业智能工厂,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同行业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高,生产和管理效率高,低耗能低排放的智能化工厂并具备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达力普也着手开展优化客户结构工作,响应国家“碳中和”政策号召进行积极布局,持续提升非传统石油、天然气行业客户占比,为公司拓宽收入来源。

笔者认为,二、三期工厂建成后,不但可帮助达力普降本提效提高盈利能力,也可开拓新产品品类增加收入来源,同时借助智能化工厂的优势,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使得达力普在今后再次遇到类似新冠疫情这类偶发事件之时,依旧能够保持生产的有效运行,提高达力普业务的可持续能力。

 

总结部分

站在行业发展角度,能源的结构性长期调整趋势与中国“碳中和”政策目标,为中国的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新能源的增产扩产提供了增量需求,从而带动对上游油气服务设备(如石油专用管、新能源用管)的需求提升。

一个常识是,通常在行业发展红利面前,龙头企业有望受益更多。

作为石油专用管行业Top3的达力普,过往在石油专用管领域积累深厚,生产产品具备市场化竞争力,产品品质得到下游权威客户认可,石油专用管营收的基本盘相当稳固。

结合当前公司积极推进的建设产能,加上持续开拓更多天然气及其它新能源用管产品客户,在不远的将公司营收呈现出营收的稳步增长收入结构多元化持续的降本增效以及周期穿越能力抗风险的能力不断获得加强等特征或会逐步得到兑现和验证

从达力普新发布的盈喜预告来看,公司在行业复苏后迅速扭亏为盈,未经审核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实现了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的净利润,这还是部分产品价格,在去年产品定价的基础上实现的。今年产品价格明显提升,对下半年和明年的经营提供相对确定的盈利保证。公司已快速走出疫情出现后行业出现的负面影响,或可从侧面反映其在石油专用管基本盘业务方面的经营能力。对比之下,去年同期受疫情而导致的石油需求疲软,使得达力普录得约3,470万元亏损。今年上半年出现的扭亏为盈,属于较为明确的反转信号,值得一再留意。

最后,从整体来看,笔者认为在港上市的达力普能够实现长期增长的确定性较高,建议持续跟踪公司产能建设进度和其新客户营销拓展情况,这些能够印证公司持续成长的关键指标和数据的公布,都有机会成为公司价值重估的重要契机。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