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心念念的二次探底,可能不会来了

有没有泡沫,不是以买不买得起来判断的。

作者 | 沽民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进入5月以来关于股市是否二次探底的担忧在升级。最近几年,5月都成了黑天鹅月。川普在5月容易精神失常,搞出许多不合情理的事情来。也许他是为了他的总统宝座,但苦了普天下的投资者。

比如2018年5月撕毁伊朗核协议,比如2019年5月本来谈得好好的贸易协议突然变卦;同样的剧本,到了今年,剧本不变,主人公还是那些(比如某H企业),台词也没啥变化;须知金融市场上最吓人的不是“搞事情”,而是预期之外的“搞事情”,当人们都知道你要搞事情,那这个“搞事情”也就搞不出什么事情了吧。

今年5月到今天,股市还算冷静,特别是A股,大神创还保持着“多头排列”的技术形态,不肯低下他高贵的头颅。去年那种一下去大盘震去5个点的恐怖片,到今年也演不出来了。一句话,谁家股市也不是吓大的。

问题在于,今年和过去几年预期不同了,疫情的短暂冲击以及去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全球经济衰退已经是确定性时间,何时复苏没有人知道。短期来讲,中国4月份数据出来了,的确是“凹”出来了个“深V”的造型。但问题在于,欧美现在经济还在探底的过程中,毕竟中国与欧美的贸易项还是在那摆着的,他们探底了,在底部徘徊,会不会把我们的经济再给带下去呢?这是中期的焦虑

还有长期焦虑,一些过去悉以为常的生产生活方式,现在面临全面挑战。会议真的要面对面开吗?买东西、看电影这些,一定要去商场吗?人类还需要飞机吗?等等。

虽然经济分析不能照搬历史教条,但是以史为鉴还是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的。在我看来,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大萧条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这两次全球重大的系统性危机,可以作为度量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下限和上限。这次,无论如何不会比1929年更差,但绝不会比2000年好。


1

1929


很多人认为,这次比1929年冲击更大。

我持不同意见。

理由在于,1929年的当时,人们不知道萧条是可以战胜的,而现在人们对于战胜危机和萧条,已经有了许多理论、工具、以及实践。

1929年的美国,胡佛执政,秉持“自由放任不干预”的思想道统,将“小政府”的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就在10年前的1918年,哲学总统威尔逊搞出了一大堆增强政府权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玩意,包括开征联邦所得税、建立央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战时言论管控。

自由放任不干预的思想道统,对于1929年大萧条的影响有三点:

1 绝望

2 陷入费雪“债务通缩”恶性循环

3 民粹主义抬头

当时著名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1932年出版的著作《繁荣与萧条》之中指出,政府应当通过干预货币政策,制造通胀,来稀释债务,而不是抱着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不死的幽灵,作壁上观。

但是很可惜,费雪的主张没有得到认可。他自己在债务的重压下破产,按揭买的房子被银行收走,还是他任教的耶鲁大学帮他买下了这栋房子,并返租给他,使得这位大名鼎鼎的明星经济学家不至于流落街头。

后人对此的认识逐渐清晰,如果在大萧条刚刚爆发的时候,当时的美国央行——美联储——就能及时采取一定的宽松政策,那么大萧条的冲击也许会小得多。我想起了2018年我们有位某信的首席分析师提到过蒙古大夫,这样看来,1929年的美国当局才是不折不扣的蒙古大夫。

但毕竟当时美联储成立才16岁,就摊上这么大个事,也怪不得处理的手忙脚乱。

总而言之,放水没那么难。2B or not 2B, that’s the question.

现在,因为已经有了2008年发动QE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所以美联储从思想上到工具上,都没有这么大的限制,只要股市一跌,立刻流动性给上,丝毫不犹豫。当然这有副作用,人们都清楚;但还有另一句话,直击心灵深处:

如果能够把一个问题拖上100年不爆发,那也基本上等同于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这就像癌症,以前是害上了就死人;现在可以通过切除、化疗、甚至靶向治疗,使得它能够维持10年、20年不复发,为患者延续20年的寿命。这也基本上就等同于治愈了。

因此,我的结论是,这次股市的表现一定不会比1929年差。原因也很简单,1929年没有哪家央行会放水,现在地球人都会了。一句话,学会新技能了,装备也升级了,那原来的老怪就不在话下了。


2

2000


与2000年的可比性在于,这次和2000年一样,也是美国加息挤泡沫导致全球资本市场轮流跌一圈,最后跌回美国的故事剧本。

很多人知道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纳斯达克指数大跌50%,但这是故事的下半场;上半场是那个轰轰烈烈的亚洲金融危机。这里有很多阴谋论,索罗斯,曾荫权,港币,朱总理,等等。

但底层的逻辑和2018年是一样的。美联储加息,导致全球资本回落美国,当时作为全球资本流入的热门地区——东南亚——就被“抽水”“剪羊毛”了。

2000年的时候中国股市不健全,所以用港股来做比较分析。1997年8月开始下跌,恒指不到1年的时间里从接近17000点,跌到6500点。跌60%多。还有更惨的是香港的楼市,不多描述了。

而同期美股,特别是纳斯达克,根本就没跌。标普500也只是1998年8月跌了1个月而已。毛毛细雨。

但2000年,情况不同了,跌了一圈的全球资本市场,终于引火烧身回到美股了。纳斯达克跌了两年半,从2000年3月的高点5132点,跌到2002年6月的1108点,跌去80%。同期港股也跌了,恒指从一万八跌到8500点,跌一半。

两次相比,1997/98年,港股受伤严重,美股毫发无伤;2000年,港股跌幅与上次接近,但美股(特别是纳斯达克)可以说达到了灰飞烟灭的程度。

有了1997-2000的印象,我们来看这次。这次的剧本是相同的,配料也差不多:美国加息,全球股市惨兮兮,2018年开始轮流暴跌;到了2020年,跌了一圈之后,引火烧身,暴跌回到美国。所以说,全球资本流动的大背景下,疫情只是神助攻。

这一轮全球资本流动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2018年A股受伤较大,下跌持续时间较长,而美股影响较小。而2020年,则是美股收到的冲击很大,A股则没什么伤害,连技术性熊市(跌20%)都不算。

这次意外的是,香港股市遭受的打击比较大,这是之前XL风波,连续3个月经济衰退,资本流出,以及长期社会民众的不满情绪等多重缘故叠加的结果。

1997-2000和2018-2020这两次全球股市下跌的逻辑如出一辙,都是美国加息导致EM先崩溃,随后引火烧身,跌回到美股(或者说是DM)。但2000年之后,中国积极加入全球化,2001年申奥成功,2002年加入WTO,随后就是一轮热火朝天的全球化与经济大繁荣。

所不同之处在于,这次危机走出来之后,一定不是全球化的加速,而是全球化的减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最终的结果一定不会比2000年那次好。比那次要差。


3

中国何时取代美国?


很多迹象表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的冲击明显比欧美传统发达国家要轻微,而中国的经济复苏也更早、更快、更强。有人认为美国瞎折腾可能会使自己失去全球经济领头羊的地位,中国将取而代之。

这个问题如何看待?

答案的症结还要回到1929年。在我看来,无论从时间定位上,从国际大国关系上,以及大国之间资本和贸易流动的特征上,现在也和1929年之前,非常接近。

1929年,一战之后欧美社会经历了10年的复苏,实现繁荣;但当时全球经济老大哥——英国——被战争大伤元气。债务超发导致英国被迫于1931年放弃金本位,英镑贬值,旋即无法承担全球经济火车头的作用;而美国,此时一方面受制于“自由放任不干预”的思想道统,一方面自身实力尚不足以承担起世界经济火车头的地位:于是在全球经济格局上,出现了短暂的“权力真空”。

根据布罗代尔(Braudel)资本积累的理论(阿锐基《漫长的二十世纪》),美国在1870年取代英国成为新的资本积累中心,表现为伦敦有资本净流入转为资本净流出;同样,东亚四小龙以及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新的资本积累中心的时间标志,在1970年,时间顺序上一次是港新(1970s)、台韩(1980s)、最后到中国大陆(2002年)。

但是,即便早在1870年美国就已经取代伦敦成为新的全球资本体系积累中心,但那时英国仍然是全球经济的火车头;而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全球经济老大,要到1945年之后。1929年的时候,这两个同文同种的资本主义大国,隔着大西洋互道一句“SB”,其它什么都没有。

事实上,如果没有欧洲的资本旧贵族在大萧条、民粹、以及嗣后的两次世界大战中毁于战火,美国取代英国的这个历史进程也许还要更加漫长。

对于今天而言,经历了古巴导弹危机,人类对于发动大规模“总体战”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低。所以不要再指望战争摧毁资本。而如果没有战争摧毁资本,那么在自然过程下衰落下去,肯定需要的时间更长。

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正在崛起的一方,主动发动战争,都没啥好下场。你只能自己不出错,等着对手犯错误。


4

结论


说远了。回到二次探底。

记得2018年底的时候,很多人都在预测2019年一季度经济可能扑街,进而股市会再挖一个坑。但没想到,股市忽忽悠悠就涨起来了,多少机构聪明的钱被甩在了后面,反而那些冲进场的散户大妈都美滋滋了。

到了去年5月,特朗普搞事情,那些没上车的人开始嚷嚷二次探底了,说那些散户大妈要被割了;结果呢?也没割多少下去嘛。

所以,如果持续低迷算作探底的话,那么对于今天而言,二次探底就是有可能的。但无论如何,1932年那种道琼斯跌到40点,或者2000年那种纳斯达克跌得还剩1100点,这样的惨烈的二次探底,基本上不会存在了。

首先,目前不论A股港股还是美股,都没有大规模的价格泡沫。其次,泡沫都是相对的,与其它资产(特别是中国以及香港的房价)相比,股市还是很便宜的。第三,即便有泡沫,也不是立刻就会破裂。泡沫破裂的根本原因永远是流动性危机,恐慌会造成流动性危机,但现在一旦出现一点点恐慌各国央行就放水,甚至恨不得亲自下场买股票的话,那流动性危机也就不那么可能爆发,今年3月那种情况已经是极限了。

最后奉劝大家一句,泡沫不是以你买得起买不起来衡量的。如今核心资产(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核心地段房子,蓝筹股,科技股龙头等等)普遍存在单价较贵、门槛较高的事实,但并不能说明这些东西都要暴跌。茅台1手要十几万,但茅台有泡沫吗?会跌吗?

所以说,金融机构需要做的,是推出适宜的产品,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其投资中间。比如推出一个茅台ETF,那就平民百姓都买得起了,就不会天天有人在那哔哔茅台要跌了。当然,这也许才是终极的泡沫制造者。毕竟金融是人的游戏,人性的复杂性使得金融交易充满不确定性。

至于操作建议,牢记核心一条:永远不要让自己手中没有弹药。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