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投睿eToro:我ZAO!你的隐私被泄露了

从朋友圈爆款到隐私泄露“元凶”,AI换脸软件“ZAO”只用了短短不到24小时。回想不久前另一个引起如此轰动的现象级捏脸软件Zepeto,起码还在社交圈驻足停留了一礼拜的时间才销声匿迹。如今ZAO可能还没来得及享受爆款流量带来的光环,甚至还

从朋友圈爆款到隐私泄露“元凶”,AI换脸软件“ZAO”只用了短短不到24小时。

回想不久前另一个引起如此轰动的现象级捏脸软件Zepeto,起码还在社交圈驻足停留了一礼拜的时间才销声匿迹。

如今ZAO可能还没来得及享受爆款流量带来的光环,甚至还没能执行任何的变现手段,就已猝不及防的陷入了舆论漩涡中...

问题还是出现在这张脸上。

想要跟上潮流玩换脸游戏发个朋友圈,你必须同意ZAO默认的用户协议,即“统一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等权利。”

这意味着你一旦上传自己的换脸视频之后,就无法再删除里面的照片,哪怕删除应用也不行。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面部数据将会被利用在什么方面?

在台湾就曾经出现过百名女生脸书等社交照片被人处理后上传不雅网站的事件。

并且在有手机号、有面部图像的情况下,通过技术合成,好像犯罪分子都可以替你和你的家人通话了。

如此一想,那些我们常常漠视的隐私泄露风险真的令人感到不寒而栗。

陌陌的一步新棋

ZAO的走红其实并不令人意外,它身上聚集了太多爆款特质:

  • 内容来自热门影视作品,让人想起那些年玩过的“小咖秀”;
  • 跟明星换脸,满足了大家展现自我,顺带借着电影妆发沉溺于自己盛世美颜的需求;
  • 与朋友一起表演、与偶像同台,融入社交功能、追星元素,撩拨着大家的兴奋感与传播欲望。

实际上AI换脸技术并不算是新鲜事,Pornhub、Reddit的用户大概早就见识过。

2017年12月,用户“Deepfakes”在Reddit上发布一个“假视频”,将成人电影中演员的脸替换成斯嘉丽·约翰逊、盖尔·加朵等知名女星的脸,画面以假乱真。这为AI换脸技术吸引来了一大波流量,“Deepfakes”也逐渐成为这一技术的代称,同名算法也在GitHub开源。

ZAO的特别之处在于,通过大公司的运力加持,将这一技术的门槛大大降低。用户不需要研究如何渲染如何训练AI,只需动动手指上传照片,再花5s-10s等着视频生成,然后再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就好。

而这样一个爆款背后的团队力量早已不再神秘,毕竟它与上市公司陌陌之间的关系已经通过各种工商资料展示得明明白白:ZAO所属的长沙深度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海南喵咖网络的全资子公司。而海南喵咖网络的实际控制人则是两位陌陌联合创始人——王力、雷小亮。

图片来源:企查查

如果深挖,ZAO跟陌陌的关系,恐怕还不止是股权关系那么简单。据知情人士透露,该项目由陌陌CEO唐岩主导,2019年春节后立项,归属于陌陌企业发展部,这个部门主攻开发独立App,陌陌软件矩阵的其他项目如赫兹、meet相册等均为该部门的成果。与之相对的是陌陌创新业务部,主要负责陌陌主App内的创新尝试。

在移动互联网红利消失的大背景下,做App矩阵已经是各家平台公司的发展共识,字节跳动是将这一战略践行得最为成功的一家。陌陌同样也早就开始了App矩阵的战略,只是此前发布的一系列独立App,包括Doki、哈你、Cue在内都不算成功。直到ZAO出现,才算引爆关注。

ZAO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避免爆款APP难以逃避的“月抛”命运。

正如文章开篇所提到的,2018年12月初,Zepeto爆红。一个月后,2019年1月12日,其中文版“崽崽”在苹果App Store上线。但此后再无大的水花,不温不火,在社交类APP的20-30名附近徘徊。

图片来源:蝉大师

新鲜感过后,Zepeto没能抓住多少用户。没有社交关系链,用户毫无压力地抛弃了它,等待下一个爆款。

与Zepeto相比,ZAO的社交属性明显更强,并且是一款熟人社交软件:依托于最大的社交软件微信和QQ,用户可以顺畅地导入社交关系。更强的社交属性让ZAO在尝试逃离非刚需类App昙花一现的惯例时显得优势明显。

被工信部盯上!

令人意外的是舆论反噬之快,经过互联网大佬关于“中国用户乐意以隐私换便利”言论的洗礼,以及苹果、谷歌、亚马逊相继承认监听用户谈话的等等隐私泄露风波,一直被忽视的互联网隐私问题终于被慢慢重拾起来。

9月3日,针对媒体公开报道和用户曝光的“ZAO”App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对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

此负面消息一出,在美上市的陌陌自然是难辞其咎,在中概股整体表现平稳的情况下,陌陌在美东时间9月4日开盘后便急转直下,截止收盘股价下跌6.55%。值得注意的是,8月27日至9月3日的5个交易日,陌陌一度累计上涨超10%。

图片来源:e投睿eToro数据截止2019年9月5日

正所谓“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爆款的出现原本是社交媒体可遇而不可求的,然而一旦触及了用户心理底线,其流量带来的反噬力量却也是巨大而不可阻挡的。

在被约谈后,新版协议内容做出了调整。内容方面用专业律师的话来说,新版协议符合网络安全法“数据提供给第三方时必须由用户再次授权”的要求,从隐私保护的角度就没有问题了。

至于利用用户面部信息破解支付系统的担忧。ZAO和支付宝双方均表示刷脸支付安全门槛极高,仅通过一张照片实现的“换脸”技术完全无法突破刷脸支付的安全系统。

信息时代的“隐私之殇”

事实上,在信息流通性极高的今天,隐私泄露的隐患绝不止停留于国内。

几年前,一段用Deepfake技术造假的奥巴马讲话视频在网上疯传,引起关注。

你以为你看到的是奥巴马吗?其实不是,是使用换脸技术的里根总统,只不过安上了奥巴马的脑袋。

从前,虚假视频仅限于公众人物和名人,而技术并未发展得如此逼真,如今,网上数据库已有数以百万计人的面容资料,技术也发展得更精密和先进。让自己化身银幕中的男女主角固然有趣,但当它用于传播恐惧、政治宣传或侵犯他人时,后果可能也会非常严重。

目前已有不少西方政客对于Deepfake技术用于政治用途发声表示关注,以当前情况来看,这并非危言耸听。今年较早时,Facebook便因为无法识别一段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讲话的虚假视频,而被狠狠抨击。

如果说因为“躺枪”而陷入争议还情有可原,那主动泄露用户隐私的行为则是令人细思极恐的。

对于社交巨头Facebook而言,2018年或许是创立以来的至暗时刻。数据泄漏、操纵选举、国会听证、高管出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去年3月,Facebook曝出史上最大数据泄露事件,涉事的剑桥数据分析机构与特朗普的通俄门调查有关。剑桥分析被指,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利用在 Facebook 上获得的5000万用户的个人资料数据,来创建档案、并在2016总统大选期间针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宣传。

去年9月,Facebook又爆出,由于安全系统的漏洞导致该公司网站受到黑客攻击,可能导致近5000万用户信息的泄露,后将受影响用户数量降至3000万。

对于Facebook信息保护的不信任危机甚至蔓延至旗下颠覆性加密货币Libra的发行。

万众瞩目的Libra在发布白皮书后可谓是连连受挫。今年8月,美国、欧盟、英国、澳大利亚与加拿大的数据保护机构对Libra的隐私问题再次表示担忧,这是Libra项目遭受的最新也并非第一次打击。

而就在两天前的9月4日,Facebook再次被《卫报》报道,存储了超4亿条与Facebook账户关联的电话号码数据库被曝光。Facebook随即证实了这一消息,并表示目前数据库已被删除,没有证据表明Facebook账户遭到入侵。

一次又一次触目惊心的数据泄密事件,让背后的亿万用户深感愤怒却又无奈,不由感叹隐私之廉价——即便是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出于不愿或视而不见等因素,也没有保护好用户隐私。

图片来源:e投睿eToro数据截止2019年9月5日

当然,巨头们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股价闪崩,市值缩水…

对于Facebook而言,如果说账面上近千亿市值的损失还可估量,那么人心的向背则是一向爱惜“羽毛”的扎克伯格所不敢估量的。

或许有人会说,用户应该擦亮双眼、明辨是非,又如李彦宏曾说:

“中国人对隐私问题更加开放,也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

然而,我们需要正视的问题是,在隐私保护方面,很多国家尤其是欧洲地区依然远远的领先于我们。大数据时代,用户数据成为了互联网公司的猎物,如何在收集用户数据的同时保证隐私,这不仅需要立法机构的政策,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令人痛心的是,往往在媒体或公众发现端倪并捅破前,泄露公司及高管基本上处于缄默状态,骨子里缺乏对数据安全的危机意识。

对于芸芸普通用户而言,其实内心诉求无过于防患于未然的安全保护措施,而非亡羊补牢的事后致歉,即便态度再诚恳,泄露也已成事实且难以弥补。


免责声明:请注意,由于市场波动,部分价格可能已经出现变化而不适用于上述情形。过往的表现无法判断未来的结果。本文并非是一篇投资建议,您的交易存在风险。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