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增出生人口连续2年萎缩,人口红利将“消失殆尽”?

2018年,人口出生率为10.94‰,这是1961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今日10时许,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8年全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去年全年GDP达到900309亿元,是历年来首次突破90万亿元,增速较2017年增长6.6%,创下1990年以来的新低。

经济宏观增速基本符合预期,A股也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因为资本市场此前已经预料到了,被定价定进去了。

除了经济数据以外,统计局还披露了一组有关人口数据。我们下面就重点聊聊人口的那些事。

截至2018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比2017年新增人口737万减少200多万。

由于二孩政策的放开,2016年中国新增出生人口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创下了2000年以来的新高,高达1786万人。不过,随即2017年便出现了增量萎缩,新增人口缩减63万,为1723万人。而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仅为1523万人,可以用断崖式下跌来形容吧!

新增人口连续两年萎缩,跟这一轮房价大涨无不关系。老百姓不愿生、不敢生的现象明显多了起来。

2018年,人口出生率为10.94‰,这是1961年以来的历史新低。去年全年死亡人口993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3‰;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3.81‰。

从这些数据也表明,2016年的全面二孩政策是不及预期的。如果趋势继续下去,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时代将会来临。

根据联合国中方案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14.42亿,从2030年开始进入持续的负增长,2050年减少到13.64亿,2065年减少到12.48亿,即缩减到1996年的规模。

但如果中国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6的水平,人口负增长将提前到2027年出现,2065年人口减少到11.72亿,相当于1990年的规模。

中国“老龄化”问题不容乐观

从统计局披露的数据看,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972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3%;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

1982年,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4.9%,2001年占比超过7%,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7年占比11.4%,而到了2018年,一年就增加0.4%,达到了11.9%。据恒大研究院预测,中国大概用31年,即2050年前后,这一比例将高达30%以上。

除了老龄化速度前所未有,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其老龄化人口的规模也将是空前的。2018年中国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已达1.66亿人,预计2050年将达到3.9亿,届时约每3.3个人中就有1个65岁以上的老人。

在中国老龄化背景下,对应的则是年轻人一代比一代少。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80后、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19亿、1.88亿、1.47亿,90后比80后少约3100万,00后比90后少4100万。

男比女多3164万,“剩男”问题严峻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总人口7135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1.13%),女性总人口6818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8.87%),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4(以女性为100)。这一比例处于联合国设定的103-107的正常范围内。

如果从存量规模上来看,男性比女性多出了3164万人,男女失衡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剩男”现象日益严峻。1990年中国30岁及以上未婚男性仅略超1000万人,2000年超过1600万,2015年超过2000万。从城乡分布看,“剩男”超过一半在农村,2010年30岁及以上未婚男性在城市、建制镇、乡村的分布分别为24.4%、13.5%、64.2%,2015年变为30.0%、17.8%、52.2%。

从受教育程度看,乡村“剩男”超过90%为低学历者。在30岁及以上未婚男性中,2010年未上过学、小学文化、初中文化的比例分别为17.5%、44.6%、33.1%。

中国人口红利将“消失”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9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6401万人,减少126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

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86亿人,比上年末减少450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41亿人,比上年末减少378万人。

此外,据报道,劳动人口数量也在2018年出现首次下降。数据表明,2018年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相比2017年末的全国就业人员77640万人,为最近多年的历史首次下降。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依靠庞大且年轻的劳动力资源,以及与之相关的巨大市场,快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过,在近些年低生育率背景下,中国“人口红利”也将消失殆尽。

2010年,中国15-64岁人口比例和人口总抚养比迎来拐点,储蓄率和投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贸易顺差收窄,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到了2017年,中国人口总抚养比为39.2%,小于人口负担较轻的“人口机会窗口”的50%,未来可能还有几年 “好日子”。

不过,人口红利的“消失殆尽”,可能会抬升某些产业的用人成本,但长期来看,冲击可能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大,并且不也是什么大的坏事。因为中国未来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不是吃低端产业劳动力的人口红利,而是吃工程师的红利。

目前,中国适龄劳动力为1亿人次,并且每年还毕业800万大学生(含研究生+博士生),这样的高学历人才规模是欧洲和美国的总和。庞大的人才厚度是中国未来高科技产业竞争的最大底气。

并且,像华为工程师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长为50个小时以上,而西方发达国家仅为25个小时左右。很显然,中国的工程师们也更加勤奋。未来,人口红利快吃完了,中国将继续吃工程师红利的。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