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港股”路演实录】51信用卡(2051.HK),顶尖的线上信用卡管理生态系统

51信用卡旗下的“51信用卡管家”是中国最大的在线信用卡管理平台,早在2012年,我们就首创了通过邮箱绑定的方式,让用户在一个手机APP里管理所有的信用卡账单。

编者按:2018年12月19日,由格隆汇打造的“决战港股2018——海外投资系列峰会”第三场在北京举行。众多优质上市公司高管前来与投资者零距离面对面沟通。为了让更多投资者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精准捕捉未来的投资机会,格隆汇为您整理了这次上市公司路演的演讲,以飨格隆汇诸君。

图片.png

下面是51信用卡副总裁魏总的分享:

图片.png

51信用卡旗下的“51信用卡管家”是中国最大的在线信用卡管理平台,早在2012年,我们就首创了通过邮箱绑定的方式,让用户在一个手机APP里管理所有的信用卡账单。不仅提供信用卡账单的管理功能,我们还帮助用户管理水电气等生活账单、以及房贷车贷等多种个人负债。由于可以省去每月登录多个银行网站或APP的烦恼,我们很快就开始吸引了大量的信用卡用户在我们的平台上管理他们的信用卡,截止2019年6月,我们已管理了1.19亿张信用卡的账单。

 图片.png

2014年起,我们开始与银行合作,让用户可以在线申请办理信用卡,而避免线下填表的繁琐过程。我们与中国大多数大型银行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取得迅速发展。仅去年一年,用户就通过我们办理了超过200万张信用卡, 我们已经是国内领先的信用卡在线申请平台。2014年,为了满足用户的消费金融需求,我们做了另一项业务创新,开展信贷介绍业务:用户可以在51信用卡管家的APP里提出借款申请,我们得到授权后将需求介绍给宜人贷等合作机构。这两项业务的推出,既满足了用户管理账单以外的财务需求,提供了更好的使用体验,也使我们能够从合作的银行或消费金融平台那里获得不错的营业收入。

2015年我们又做了一个重要的产品创新即向借款人提供信贷撮合服务,并上线了以信用卡持有人为目标人群的“51人品贷”。使用“51信用卡管家”管理信用卡账单的用户提交消费贷款的申请后,我们会对信贷风险进行评估,通过审核后,与资金的提供方进行撮合。资金提供方既包括个人投资者,也有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

我们最新拓展的重要业务是联名信用卡业务。就在线办卡业务而言,我们的流量与其他互联网流量相比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在于,我们的用户主要是已经持有信用卡并且有较高消费及信贷需求的人,因此银行后期可以从这些用户那里获得更多收入及利润。2017年开始,我们与一些规模中等的银行开始探索联名信用卡,不仅向银行提供流量、还输出他们所需要的信用卡科技能力。通过这种合作,发卡行可以快速提高信用卡业务规模及利润,我们也因此能分享更多的技术服务费收入。

51信用卡的用户

 图片.png

截至2018年6月,51信用卡管家已经有6890万用户。APP的核心功能是帮助用户管理信用卡账单,因此我们建立了一个可以与用户持续发生交互的场景,产生很高的粘性,我们也是中国金融科技企业中除了BATJ等巨头之外少有的具有自有流量的互联网公司。

我们用户的主要特征是持有信用卡,很多都不止一张信用卡。由于每月有多张账单需要处理,因此他们具有管理账单、避免逾期、维护自己良好信用记录的需求。除此之外,我们观察到我们的管卡用户里近80%的人曾经有过生息记录,比如做过商品的分期,或者账单分期等,这体现了我们的用户是消费活跃、信贷需求强的人群。通过管卡的功能把这些高价值的用户留存下来,51信用卡就有很多业务变现的机会和潜力。

我们还通过管理用户信用卡的账单不断积累数据,为业务发展服务。这里既包括消费数据,也有信用数据,比如说信用卡授信额度,还款习惯等。

相互促进的业务及有机的生态系统

图片.png

我们业务模式的特点是,51信用卡管家作为最主要的入口,提供信用卡管理服务,形成用户与我们高频交互的场景。在这种场景下,当用户产生金融需求时,就自然而然会在我们的APP里发生交易。例如信贷交易是相对低频的交易,但每次发生时的价值贡献很高。如果某个用户一年里有一小段时间有借款需求,那么由于他定期会来我们这里管理自己的账单,那么当他产生借款需求时,他很大概率就会直接在我们这里提出申请。办卡的需求也是类似的, 而当用户多办理了一张信用卡、多了一张账单需要管理时,反过来对我们依赖性也会增强。通过管卡场景留存高价值用户、不断与他们发生交互,并在用户产生金融需求时有效地转化为交易,这是我们与绝大多数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在业务模式上最重要的区别。

  图片.png

上图是我们2015至2017年以及2018年上半年的主要业务数据。左边是合作银行通过我们发行的信用卡数量, 2017年达到210万,今年上半年也已经有140万,同比增速75%。2017年中国一共新发信用卡约1.2亿张,所以虽然我们的增速很快,但在整个市场的占有率现在还只有2%不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右边是我们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业务,针对信用卡持有人的信贷撮合业务,这里不包括向第三方合作机构的信贷介绍业务。

图片.png

我们的营业收入近几年来也快速增长,2017年全年收入22.7亿,2018年上半年12.8亿,比去年同期增幅50%。

 图片.png

各项业务中增速最快的信用卡科技服务费,包括在线信用卡申请服务和联名信用卡科技服务,2018年上半年获得收入近1.2亿,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多;信贷撮合服务费收入今年上半年增速35%,达到9.3个亿;信贷介绍服务费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6%,达到8400万。可见各项业务都在今年上半年获得了不错的营业收入增长。

从占比变化的趋势看,信贷服务费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在下降,去年上半年我们的信贷撮合业务收入在总营收的占比还超过了80%,而今年上半年只有70%左右。这个趋势体现出营业收入的来源正在向更加多样化、也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图片.png

剔除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和股份支付影响的经调整净利润可以更好地反映我们的盈利情况:随着营收的不断增长,我们的经调整净利润从2016年开始获得转正并迅速扩大。今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7亿增加到2.5亿,获得近50%的增幅。

放眼全国,今年上半年在用的信用卡数从去年底的5.88亿张,增长到6.38亿张,半年就有8.5%的增速,说明中国的信用卡渗透过程仍保持较高的速度。持有信用卡的人越来越多、在用的信用卡张数越来越多,表明我们面对的是很大的市场和巨大的发展机遇。未来我们将持续提升科技水平,发力科技能力的输出,并与金融机构在信贷、信用卡科技等方面拓宽合作领域、加深合作深度。

问:因为做投资主要是关注未来,51信用卡是大数据的平台,将来如何把这样的数据运营,有没有考虑过从战略上把认为有价值的数据变现?

答:利用科技能力,包括大数据分析的能力提升营收并对外输出我们的科技能力是我们已经开始做的事情。以联名信用卡为例,我们利用积累的科技能力向合作机构进行赋能。我们向合作的银行提供的服务不止是办卡的流量,我们还向他们提供很多信用卡业务方面的科技,使他们节省这方面的学习成本。我们未来还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维持信贷撮合业务的规模和营收,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力信用卡科技服务等流量相关的营收,达到一个良性的平衡。

问:能否解释一下财务报表显示公司的净资产为负,净资产何时才能变为正数?

我们公告的最近期的财务报表是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为负,主要是公司历史上数轮融资发行的优先股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在期末以公允价值记录为负债而导致的。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公司的整体价值提升,这些优先股的公允价值也因此较高,导致这项负债形成很高的金额,并使得净资产变为负数。这种情况在香港上市的高科技公司里比较常见,不应该以这种会计处理导致的负数净资产影响公司的估值。

这项负债并不是公司需要以现金支付的,而且随着公司在2018年7月IPO,优先股会自动转为普通股。因此,在2018年的年报里,我们的负债总额会随着优先股转为普通股而大幅下降,净资产也预计会体现为正数。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