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去香港的高铁票背后意味着什么?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的开通,拉近了香港和内地的时空距离,加速了在“路上”的粤港澳大湾区行进的步伐,然而,这可能还只是个开始。

作者:朱宝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的开通,拉近了香港和内地的时空距离,加速了在“路上”的粤港澳大湾区行进的步伐,然而,这可能还只是个开始。


2016年夏天,广东中山人袁源和家人到香港去度假,住在维多利亚港湾附近的一家酒店,站在窗前,望着室外的夜景,突然坚定了近一个月以来的想法:在中山再买一套别墅。

这个想法让他激动不已,第二天一早,他便带着家人从香港匆匆赶回中山。要理解这个有些跳脱的决定的前因后果,需要先听听此前他的一番观察发现:“那段时间,我开车送客人从中山到广州白云机场,或者开车去珠海、深圳,路上总是看到有香港和澳门牌照的车。之前也有,可是那段时间越来越多,而且堵车越来越厉害。我感觉这里正在悄悄发生某种变化。”袁源告诉《第一财经周刊》。香港之行只是一个催化剂。

袁源在中山古镇做灯饰生意,之前开始做灯饰生意,和他看到路上香港与澳门车牌增多决定要再多买一套别墅的逻辑有点像——他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山古镇采买灯饰,于是开始学习做起了灯饰生意,成为了一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灯饰生意人。

袁源是在两年多前购买的那套别墅,之后随着深中通道的概念、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如今再加上广深港高铁的香港段开通,别墅的总价已涨幅惊人。

这是一名小生意人最直接的商业嗅觉,不过,变化的确正在发生,更直观的感受,首先发生在“路上”。

9月23日,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正式开通。开通首日,计划发送95对列车,可直达内地44个城市。广深港高铁香港段,虽然只有短短的26公里,但却是一张香港与内地快速连接的大网。用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的话来说则是,“它是把香港直接联接到中国内地的一个非常庞大的高铁网络,现在我看,大概是2.5万公里,高铁香港段的重要性,无论是在经济发展,或者是民生改善,都比较广泛。”

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广深港高铁全线贯通。

对于这一年来,香港和内地道路基建跨境建设进度如此快速,连林郑月娥都觉得吃惊。

“今年对香港发展很重要,迎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有了这几个跨境的基建(项目)。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位更加凸显。希望在粤港澳大湾区能提升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先把基建联接起来,对其他方面的工作非常有好处。”林郑月娥接受中新网采访时称。

据中新网报道,高铁香港段自2010年开工以来,历时8年,才终于建成,期间接受了不少挑战。作为这个大型跨境基建项目的见证者、参与者,林郑月娥说,当中最大的挑战是在今年之内落实“一地两检”通关程序

“你要是一年多前问我跟特区的官员,我们都觉得这个事情很难,要经过法律程序什么的,但结果我们能按时把这个‘一地两检’步骤安排做好,现在可以在西九龙站开通时,用‘一地两检’。要是没有它,高铁的好处就不能发挥出来。” 林郑月娥称。

这是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之前人们的担忧。

“一地两检”,简单来说,就是在香港西九龙站同一个区域内,设立香港口岸区和内地口岸区两个口岸区,由双方分别按照各自法律,对乘坐高铁往来内地和香港的人员与随身物品和行李,进行出入境边防检查、海关监管和检验检疫等出入境监管查验。

高铁西九龙站“一地两检”示意图。图片来源:香港大公文汇全媒体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张晓明近日在北京接受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相信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一地两检”实施后,香港和内地居民会从亲身体验中,增强对“一地两检”模式的认同,并意识到有关担心大可不必。

尽管香港段只有短短的26公里,但它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又一重大突破性进展。公开资料显示,广东省发改委已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20—2030年)》编制工作,大湾区将建成“一小时城轨交通圈”。

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开始运营,首班列车(G5736次)以深圳北为终点,上午七点从香港西九龙站开出。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倒是和“一小时城轨交通圈”很契合。

广深港高铁途经广州南、虎门、深圳北和西九龙站等7个短途站点,香港市民无须转车,可直达福田、深圳北、虎门和广州南4个短途站点。从香港西九龙出发,至深圳福田,最短14分钟,至另外三个重要的一线城市广州、上海和北京西站由近及远则分别最短需花费47分钟、8小时17分钟和8小时56分钟。从香港到广州南的班次大约15至30分钟一班。

跨过这条线就从内地到香港啦!

事实上,近两年来,珠三角地区的一小时生活圈已然成行,“路上”粤港澳大湾区的进程走在了前面。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先需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做一个简要介绍。粤港澳大湾区,通常是指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和惠州这九个城市,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即“9+2”的粤港澳大湾区。

过去,粤港澳之间水路的通行速度更快,人们也普遍依赖这种方式,但水路通行难免灵活度受限。现在,基础建设中道路交通发生的变化,正在给这个大湾区中的城市和生活带来新的变化。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也好、规划也好,仍然在路上,甚至才刚刚开始。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这个基于“路上”连接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仍在“路上”。

不过仅目前的建设进度,已经开始另一部分人收益。袁源的感知来自于细微的香港和澳门的车牌增多。而家住中山的广东载信律师所创始人、合伙人黄子明的感受却是,之前在珠三角地区相对闭塞的中山,却正在成为受欢迎的“冉冉升起的新星”。

为了感受这颗“新星”,《第一财经周刊》记者驱车前往中山。从广州番禺(广州南站所在区域)到中山城区收费站,一共用了1个小时15分钟,途经南沙港快速、广澳高速等。这段路程大约85公里,如果不是遇上暴雨需要打着“双闪”、经历能见度最短只有十米的天气,驱车去这里大约不到1小时。

尽管是非周末时间,但路上的确看到了不少从身旁飞驰而过的香港和澳门车牌的车,在快到中山时,车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堵。

我们做了一个简要的统计,从广州南站出发,乘坐列车前往其他诸如深圳、珠海、佛山、东莞、肇庆、江门和惠州这几个城市,需要的时间最短都可以在1小时内实现。

每周需要在广州和珠海往返的吴丰,从广州开车到珠海,大约需要两个小时,这个路程比广州开车到深圳要长半小时左右。和他一起工作的香港同事,则从珠海坐船约一小时到达香港。

“他坐船回香港,可能比我开车回广州还先到。”吴丰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如果我坐高铁比他坐船快。但如果他也坐高铁,都真的很快。现在太方便了,有时就像城市穿梭的路人。”

对于这种便捷性,林郑月娥的感受是“从香港西九龙到深圳福田就十多分钟,可能比我到另外一个办公室去看我的同事还快。”

林郑月娥坦言自己比较喜欢坐高铁,2017年年底,亦即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前,她曾在个人社交网站上传和家人一起乘内地高铁旅游的视频和照片。

在短途方面,「广州-深圳-香港」高速铁路会连接到福田、深圳北、光明城、虎门、庆盛及广州南。图片来源:港铁官网

高铁的贯通并不是行进在“路上”的粤港澳大湾区的全部。港珠澳大桥同样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被誉为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王冠”。目前,港珠澳大桥路政养护、大桥收费、交通救护等人员基本到位,大桥进入通车前演练测试阶段。港珠澳大桥通车后,港澳之间的车程将从3个多小时缩短到半小时。

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将缩短香港、澳门和广东的时空距离,为开创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新格局,提供了硬件基础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9月中旬,港珠澳大桥还经受住了那场历史罕见、最高风力达17级的台风“山竹”的考验。

广东珠海,港珠澳大桥上的道路指引牌。

在港珠澳大桥建成之后,2018年9月6日,伶仃洋大桥、中山大桥主墩桩基同时开钻,标志着深圳到中山跨江通道桥梁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全长约24公里的深中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跨海通道,计划于2024年建成通车。届时,珠江西岸的中山市去往东岸的深圳市不必向北绕行虎门大桥,车程由2小时缩短为30分钟。

事实上,粤港澳大湾区还有更多的变化在悄然发生。

2017年6月和12月,内地和香港与澳门分别签署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下的投资协议和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协议的签订,意味着内地和港澳的经贸交流有了新的进展。中央媒体的报道数据显示,2017年广东对港澳进出口额、实际吸收港澳投资和对港澳投资,分别占全省的17.3%、82.8%与57.5%。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发生在这个区域内频繁的沟通和交流,机构和个人都想积极参与其中,他们生怕错失了难得的发展大机遇。

一位刚刚在完天津达沃斯论坛,参加了有关粤港澳大湾区讨论归来的金融业从业人士,兴奋地在微信朋友圈描述了他在那里的所见所闻,仿佛粤港澳大湾区,随处都有可以拾捡的金子。

无论是金融业、医药产业还是地产行业,亦或消费行业,身处其中的人士,踊跃地出现在有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各种论坛、沟通会、经贸交流会,以及投资促进或推介会中,他们都隐隐感觉到,机会来了。

公开资料显示,广东已出台《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将建设产业联动、空间联接、功能贯穿的创新经济带。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为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进行顶层设计。

中央级别的媒体评论称,这些规划、建设方案,为推动粤港澳高层次融合做了顶层设计。

2018年5月,科技部、财政部出台政策,鼓励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组织实施;深圳和香港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推动港澳高校对接、广东科技成果转化。

用数据来说,则是有6所香港高校,在深圳设立了超过70个科研机构。此外,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进驻港澳资企业分别达1700家、8000家、2800家,合计1.25万家。它们包括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横琴粤澳合作产业园。

更多的消息是,关于南沙粤港澳青年创新工场、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等基地也在建设。

细微的变化也发生在诸如就业和提取公积金这样的“小事”上。

2018年8月3日,中国国务院宣布了取消一批行政许可等事项的决定,其中就有取消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事项审批。

广东则推出了“便利湾区”18项举措,也就是说,粤港澳专业资格互认深入推进,前海、横琴试行香港工程建设模式、全省52所高校面向港澳招生、港资澳资医疗机构超过40家,等等等等,甚至包括给港澳青年提供新的学习工作平台。

更让年轻人关注的举措是,随着取消就业证、缴纳和提取住房公积金享受市民待遇,港澳居民在内地工作生活越来越便利。

广东省社科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认为,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进入建设年。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初步显露世界一流超大城市群和国际自由贸易港雏形,未来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门户枢纽和世界级经济平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一切都看起来美好又顺利。不过,在9月18日的201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分论坛——“中国的湾区经济”论坛上,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也坦言,粤港澳大湾区涉及几个关税区,要把湾区做好,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的效益,就要三地的人才、资金、资讯和货物实现自由流通,这是一个大的挑战。

他说,如果从科技发展来说,粤港澳大湾区有高校的科研力量,可以吸引国际科研机构、大学和科技公司落户,把这些机构的中下游科研放到香港,再与深圳的科技龙头企业加强合作,在东莞、惠州或佛山的先进制造业进行成果转化,就有机会在这里打造一个国际科技中心。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公司们进入国际市场是发展的必然,这是全方位双向的开放。如果它们把国际业务平台的风险管理,放在这方面比较擅长的香港,走出去的步伐可以更加平稳,香港可以在税务、保险、财资中心等给内地企业提供优惠”,陈茂波称。

如此看来,香港似乎正积极地透过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向内地寻找更多的市场机会。正如陈茂波所言,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是人口多,GDP总量大。加上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龙头的科技产业、先进的制造业,以及土地资源、人才和劳动力资源,如果再算上粤港澳大湾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与境外市场打交道经验较多、更加国际化等等,粤港澳大湾区听起来前景可期。

可是当下,袁源很关注的问题是,他在中山古镇的灯饰生意,特别是对欧美国家的贸易成交额,什么时候从颓势,变为增长,而不是收缩、收缩,再收缩。这一年来,在与他的境外贸易伙伴合作时,他已一再让利,放宽付款条件,但生意还是很难,利润越来越薄。

“希望前些年的光景能再重现。”袁源说。

(注:文中袁源、吴丰为化名。)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