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知马力:下一个金光闪闪的康波

作我小时候,家里有本阿拉伯寓言集,叫《卡里莱和笛木乃》:从前有位大叔,遇到一头发狂的大象,拼命躲逃。求生本能使大叔触及人体极限,肌群爆发,越跑越快。

作者:肖小跑

来源:肖小跑

1

我小时候,家里有本阿拉伯寓言集,叫《卡里莱和笛木乃》。爱不释手,读了很多遍,里面有个故事现在还记得:

从前有位大叔,遇到一头发狂的大象,拼命躲逃。求生本能使大叔触及人体极限,肌群爆发,越跑越快。最后纵身一跃,跳进一个山沟,扒住一条树根。逃过一劫。

刚松口气,发现沟底有条龙,张开大嘴等他来塞牙缝;再向上望,发现两只老鼠,一白一黑,正在咔咔啃树根。每咔一声,身体就下坠一寸。叔惊出一身冷汗——又是一个生死关口。

如果叔再次燃烧小宇宙,左右肱二头肌和腹肌爆发,把自己举出沟沿,是有希望再次逃出鬼门关的。

而就在此时,他看到头上有个蜂巢,伸伸脖子,蜂蜜就流进嘴里。鲜甜的蜜汁让身体分泌出幸福的激素,分散了他的注意力。叔忘记了头上咔咔啃树根的老鼠,和脚下啧啧吞口水的巨龙,继续吮吸,飘然,陶醉,忘乎所以。

直到树根的最后一根纤维被啃断,大叔带着痴醉的笑容,跌进巨龙嘴里。

这位悬在龙和老鼠之间,在生死一线寻找生路的大叔,让我觉得似曾相识。

2

他就像现在卡在秋天和冬天之间,寻找“下一站发展”的我们——不管是中国人民,美国人民,还是世界人民。

我也喜欢找“趋势”,不是眼前涨跌,而是能让横纵坐标轴移动的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如果能把人间像洋葱一样层层剥开,您会发现人生辉煌靠康波,人的区别只有先知和后觉。发展,真的是硬道理。

也曾经写过几篇文,试图寻找增长的“下一站”。很多比我聪明千倍的老师们也在找,还没解。您可能也有感觉:十几年了,经济似乎还没爬起来;中间央行吗啡不断,能让新细胞加速分裂的荷尔蒙并没有大面积分泌,漩涡却一个接一个,在不同国家间游荡。

虽然有震撼您小心灵的新技术不断出现,人类对发展的信仰也从未丢失,可为什么企业不愿在“真功夫”上撒币了?不再花钱买更多更大的拖拉机了?为什么挂在树上的大叔不愿燃烧小宇宙,再超极限了?

为什么生产力不生产了?

因为大叔发现了蜂巢,蜜糖的快感麻醉了肌肉。新技术出现的同时,人类历史上最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最简洁的借贷方法,也同时出现了——就像如懿一样懂您的心思,想方设法让您“借”的舒服,总有一款杠杆适合您。

数学,是个神奇的工具,您可以通过缩小分母,或扩大分子来达到同一个效果,比如给EPS美容。如果借钱回购股票能击败盈利预期,干嘛还要辛苦为“增长”投资?如果收入能被“买”来(兼并收购),还要拖拉机干哈?

在分母上玩耍,更简单,更有效,风险更低,更可预测,是居家旅行,业绩美容,必备良药。如您所知,这就是“金融化”。

只可惜它有个期限。

我妈说,据史料记载,看透一个男人的时间大概是两三年——这个规律也能用在这儿:“金融化”的过程就像一杯刚倒满的啤酒,两三年,大概是那层厚厚的白沫平掉的时间。杯中酒到底有多少,您总会看见。

那层厚厚的白沫是什么?EPS中的分母“S”。

当钱很便宜时,“发债、借钱、回购股票、抬升股价、质押、换更多资本”是正常逻辑。只要您不是太磕碜,或者明显还不起利息,都发的出债。投资人的信仰,也不是您的还款能力,而是借新还旧有没有障碍。

如果钱不便宜了,这么做就很不划算了。

一旦市场发现玩耍“S”的理由没有了,眼光就同时落在“正确的地方”——泡沫下面到底有多少啤酒。啤酒是什么?“E”(盈利):您到底赚没赚过钱?赚了多少钱?以后还能不能赚钱?如果发现答案很失望,情绪便如山洪爆发,全发泄在“P”(股价)上。

同样故事,会发生在很多地方。您会发现,这些年的“生产力”不过半杯啤酒泡沫。

3

这就是过去十几年传统产业里上演的剧情,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

“金融化”是瓶神奇的鸿毛药酒,您得足够大才喝的到,小微还没权限喝。疗效呢?当然也很神奇:真正创造价值的肌肉被挤出,我币找不到锚了。

真正创造价值的肌肉是什么?是新经济吗?我们大蝙蝠(BAT)的创新竞争力,不是外国人民都在膜拜吗?

它们的确是新希望。只是在不知不觉间偷换了“生产力”的概念。它们配置了资源,成功地提高了您的生活质量,但并没有直接拉动GDP。

将卫星定位、移动电话、和网络支付一起下锅,大火翻炒,Uber和滴滴就出炉了——交通从此轻而易举,能让您在不买车的情况下,消耗更多的“车”。吃的、穿的、住的、用的;能源、物流、人流、信息,一切资源都可“滴滴”——把十几亿人用一张互联网连接起来,资源随叫随到,用后即走。需求就“裂变”着爆发了。

这样不好吗?

当然好,只不过这种“裂变”也有个期限。把这一片欣欣向荣放在显微镜下看:快递小哥,体验经济,生活方式……这里的创意像蘑菇一样摘不完。“增长”在低附加值行业中表现强劲,但在高附加值的“硬技术”里,并没多大动静。美国也一样。

低附加值的“发展”,其实并不难。基础资源配置交给市场,只要给空间就长大,给阳光就灿烂。长身体时,只要吃饱就能竖着长;过了发育期,红利没了,荷尔蒙停了,如果还是硬要长,那就只能横着长:再投入,再烧钱,一人份的GDP,十人份的投入。投入的什么?全是脂肪,全是债。

那到底应该怎么长?

一人份的投入,十人份的GDP。用更少的资源投入,产生更大的能量。不横着长,也不竖着长,而是精准成长。

什么才能帮我们精准成长?

技术——科学技术、管理技术、一切和简单粗暴“撒币成长法”相反的东西。如您所知,这就是Know-how。

如果您仔细回想下,若干年来,主导一切“成长”的,其实是资本,技术是二等公民。看银行便知:头重脚轻,重前端,赚钱的原材料始终是资本金,而不是痛苦的流程改革,烧脑的风险定价,和高超的管理技术。这就是为什么在我的国,银行越赚钱,每年补充资本的压力反而越来越大。于是只好继续吃,用财富幻觉求心理安慰。就像吮吸蜂蜜的大叔。

蜜汁可以减轻痛苦,但不会帮您燃烧小宇宙去逃生。

4

能帮我们精准成长的Know-how在哪里?

我也不知道。但Harari老师在《未来简史》中已经给出了定义:

“不能改变人类行为的知识,没用;但是能迅速改变人类行为的知识,没意义”(Knowledge that does not change behavior is useless. But knowledge that changes behavior quickly loses its relevance)

意思就是“路遥知马力”。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下一个金光闪闪的康波开启,肯定不是重复过去,矿再挖一遍,房子再盖一遍——它们只能让历史车轮滚滚空转。真正有价值的Know-how,要入地潜伏,要经过怀胎,要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孕育。一旦出生,改变便入您骨髓。像一条大链子,在接下来N年间拉起一串聚合效应,再蓄一池深水。

对我金融业界,这条大链子会在哪里?

容我浅薄地预测一下:

算法 Algorithm

在这个越来越透明的世界,金融大熔炉里,“先知道的”人们,正在用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收割“认知偏差”的韭菜。

这句话不是我悟出来的,而是最近几位老师的醍醐灌顶——西蒙斯,达里奥,和索罗斯老师。

他们的理论依据也来自于Harari老师的《智人:明日简史》(Homo Deus: A Brief History of the Future):人本主义将臣服于数据,算法的幽灵正在人间游荡。

从书里直接抄一段翻译(经我演绎)解释的更清楚:

“人的意识和情感,不是只用来写诗谱曲的——它们是决定所有哺乳动物生存的算法。控制您行为的算法,就是您的感觉和思想。猪、狒狒和鸡,用的都是同一种。

举个例子:一只狒狒,看到附近树上挂着的一串香蕉,和趴在树下的狮子。问:狒狒该冒生命危险去摘香蕉吗?

这是个概率问题。一边是不摘香蕉而饿死的概率,一边是被狮子抓到的概率。要求解,狒狒要考虑多因素:我离香蕉多远?离狮子多远?我能跑多快?狮子能跑多快?狮子醒着还是睡着?饿着还是饱着?除了外在信息,狒狒还要考虑自己身体的内在信息:如果快饿死了,就值得不顾一切去抢香蕉;如果刚吃饱,何必冒生命危险?

狒狒怎么算概率?它当然不会从耳后抽出根铅笔,再掏出个笔记本,然后按计算器计算奔跑速度和所需体力。狒狒的整个身体就是它的计算器。我们的“感觉”和“情感”,其实各是一套算法:看到狮子,就害怕发抖;看到香蕉,就流口水。

这一瞬间的种种感觉、情感和欲望,都是计算的过程。计算结果也是一个“感觉”:可能是毛发直竖,肌肉紧绷,胸部扩张,信心倍增,冲向香蕉;也可能是被恐惧打败,垂头耸肩,妈妈救命;也可能概率相近,困惑踯躅。

这是个极复杂的算法,计算正确的奖励就是自己的生命。只有算法优秀的动物,才能留下后代。”

以上跟我们有毛关系?

也许意识到、接受这件事,您就已经胜利了。正如达里奥老师所说:我们即将迎一个算法主导的世界,不管你喜不喜欢。

毕达哥拉斯老师一句“数是万物的本原”,把“数据”这件事提高到本体论高度:它不是用来描述世界的,它自己就是一个世界。“数”,不仅能画出自然,还能把人类的精神世界扒光了给您看。

而算法,则能用数据,把人间变成一个“共振场”:无数节点呼应,节点之间根本不用认识对方,只要形成共识就可以行动——您可以用“行动”去拯救世界,当然也可以毁灭。

达里奥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不仅这么说,也在这么做:在市场情绪的海洋中用升级版狩猎工具--NLP(Natral Language Processing)(自然语言处理)寻找“认知偏差”。

分布式账本 DLT

就是区块链。

因为强烈兴趣,我曾经写过很多次。区块链的哲学很优雅:没有依赖,即得自由,把信任授权给技术。这么多年过去了,它在真实世界的应用还趴在“理论可行但可见未来依然是情怀”阶段。

如果真这么伟大,为什么用起来却这么费劲呢?

也许不是技术也非监管,而是因为背后的理念和价值观。公链和私链,一个是全透明、去中心、自治的乌托邦;一个是有门槛、充满博弈、只对特定组织开放的小密圈。它俩挑战的价值观,都很难办:一个是政治经济学,一个是博弈论。

今天的区块链,就像是25年前的因特网——布道的人是狂热极客,主要应用是色情发布。要向25年前的我妈解释因特网,也只能列举那些听来很激动,再想一想又虚无缥缈的“应用”。直到史诗级应用——互联网(web)的出现,一切才如滔滔江水,顺流直下。

现在的互联网,已如空气和水,让“信息传递”这件事没了成本。

如果要给区块链的未来只找一个原因,那就是:整个世界是建在“所有权”之上的(The world is built on "ownership")。所有权就是价值。只要您愿意,价值传递也该如信息,没有成本。

如果一个不够,那第二个原因就是Mike Goldin老师的那句话:

如果要刨到根处,区块链能带给您的,是“可编程的货币”(programmable money)。当您可以“编程”出货币,您就可以“编程”出激励(incentives);当您可以“编程”出激励,您就可以“编程”人类的行为。

5

以上所有,如果真能实现,会是何时?

我还是不知道。只能引用诺兰老师《Inception》中的一句台词:

世间最顽强的寄生物是什么?细菌?病毒?蛔虫?都不是。是一个“想法”——这是世间最灭不掉、最具传染性的东西。当一个“想法”在人的脑力种下,就永远无法摆脱(What is the most resilient parasite? Bacteria? A virus? An intestinal worm? An idea. Resilient…highly contagious. Once an idea has taken hold of the brain it’s almost impossible to eradicate)。

只要有了想法,火种就有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