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10倍股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A股里很多的白马股,长牛股,多少年前就众人皆知,不是什么秘密。很多人也多多少少买过,但是真正从这些白马股,长牛股上赚取了大量绝对回报的人是很少的。

作者:静逸投资

@静逸投资:《持有十倍股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闲来一坐s话投资写了一篇文章《把自己想象成“董事长”如何?》。有位热心球友表达了不同意见——“大部分价投都是长线投资之后盈利微薄,反倒是价投里那些做波段、高抛低吸、熊市控制仓位的赚钱多。至于长线投资,反而是那些长线投资低市值成长股、次新股、壳股的人反而赚了大钱。”

看到这位球友的意见,我有感而发。其实A股里很多的白马股,长牛股,多少年前就众人皆知,不是什么秘密。很多人也多多少少买过,但是真正从这些白马股,长牛股上赚取了大量绝对回报的人是很少的。原因无非还是那几条:怕继续跌不敢下手买,看见已经涨了怕回调不敢买,涨了心慌慌天天都想卖,涨了跌下来要卖,跌了涨回去也要卖,嫌涨得慢等不了还是要卖,躲回调做波段给做飞了,遇到鬼故事灰天鹅黑天鹅又给吓出来。

几条原因,其实可以归结为两条——1. 对公司价值没有建立足够的信心。2. 对市场波动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和闲大一样,我也有幸持有过某只股票6年以上。6年中市值涨了10倍以上。那么,持有10倍股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第一,买入的时候,安全第一。

向下的确定性没有,向下的不确定性有一些,向上的确定性有,向上的不确定性也有而且还比较大。也就是说,我们的买入,是建立在风险已经完全释放甚至过度释放的位置。即使我们判断错误,那么我们也很难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如果我们判断正确,那么我们未来的盈利就很可观了。

第二,忘掉买入价吧。

在买完以后,买入价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你可以把它改成任意一个数字看着玩儿。买入价的作用仅仅是为我们提供一个预防向下不确定性风险的安全边际,还有就是回过头计算准确增幅(算不算也罢)。它完成它的使命后,在后面我们决定持有或者卖出的过程中,买入价都没有任何参考价值。股价已经相对于买入价涨了多少从来都不应该是卖出的理由。也许股价已经相对于我们的买入价翻了一倍,但是这个时候相比我们当初的买入点可能反而是更好的一个买入点。

第三,别有预期收益。

对股票能在未来哪个时间能涨到多少倍是完全不知道的。买入的逻辑是随着企业经营的画卷逐步展开而得到印证。只要买入逻辑在经营和财报上都取得了印证,那么我们就可以安坐下来,继续观察事情下一步的发展。就像闲大文中的董事长视角一样,只要总经理和员工们持续在做正确的事情,财报也显示了做这些事确实是正确的,那么就继续持有,等待画卷继续展开就好了。能走多远,走完了回过头才知道。

第四,动态检视。

企业价值的评估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内部的经营管理也在发生持续的变化。我们要不断衡量企业的内在价值,不断衡量当前股价与企业当前内在价值的关系,而不是与我们买入价的关系。

第五,没有确定性的东西,不必提前忧虑和事后后悔。

新的黑天鹅事件、事后也找不出任何理由的市场大幅波动,都有可能会在持股期间发生。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后悔,“早知道我就先卖了”。可是另外一个问题是,“我有可能预测到吗?”答案通常是没有可能。既然没有可能,就坦然接受它好了,把它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做的是分清这是市场波动还是公司出了问题,公司出的问题会不会对公司带来实质性的影响。有时候黑天鹅事件会提供新的买入点。

第六,正确面对长期盘整甚至回撤。

长期盘整和回撤,特别是大幅度回撤,都不会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但是仅仅因为不愿意参加盘整只想抓“主升浪”,因为预测市值要回撤或者因为已经回撤而卖出股票,都不一定是明智的选择。很多情况下,盘整和回撤仅仅是上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很多牛股的走势已经证明,大部分时候股价都是在盘整甚至下跌,主要的升幅都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但是为了百分之百抓住这些个闪电劈下来的魔法时刻,我们最靠谱的办法是24小时在场候着。笨但足够有效。

第七,卖出根本不重要。

闲大总结了卖出有且仅有三种情况:1. 极度高估。2. 基本面恶化。3. 发现更有确定性更好的投资标的。(注意这里面既没有“已经涨了多少倍”,也没有“股价正在大幅下跌”。)正确的买入才是王道。买对了,什么时候该持有,什么时候该卖出,都不是问题了。

持有10倍股其实一点儿都不波澜壮阔,一点儿也不心惊肉跳,它只是持续地做正确的决策之后的一个慢慢呈现的、自然的结果。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莫问前路,水到渠成。

image.png

附:@闲来一坐s话投资《投资感悟:把自己想象成“董事长”如何?》

在股市待久一点的人,大凡选个好股票这一关并不难以通过,而最难的一关是耐心长期持有。

依我的体会,如果想做到这种长期持有,还有一个最妙的办法,那就是将自己的小组合当成自己的“控股”公司,而自己呢,则当这个控股公司的“董事长”。

那么这个“董事长”如何当呢?

1、无为而治

当帅才的是讲究“运畴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这个意思就是说,你是要管战略,管出大主意,而这些东东决定了以后,就不必需要你亲历亲为,甚至有一种无为而治的超脱思想更好。你知道,历史上刘邦为什么总是吃败仗,结果最后垓下之战,战胜项羽的吗?原因当然很多,其中很为重要的一条,我看就是刘邦这个人有这个帅才,会识人、用人啊,相比之下,项羽则更多的是匹夫之勇,或刚愎自用、亲历亲为。

我们投资首先就先有这么一个“运畴帷幄”的过程。比如,按照我说的一个核心(经济特许权)、“五性”标准、四个”例题“,选定了自己要投资的企业,并且找了一个合适的价位钻进去了,以后还需要做什么呢?不需要了,要做就做到四个字:无为而治!

我们需要教给李娜如何打网球、需要教给姚明如何打蓝球、需要教给博尔特如何百米跑吗?显然不需要!

同样,我们需要教给董明珠如何做空调、造智能机器人,教给秦玉峰如何熬胶,教给郭广昌如何做PE投资,教给曹德旺如何制造汽车琉璃,教给马兴田夫妇制造中药饮片并全国布局吗?显然不用!

说起巴菲特来,或许是因为他长达半个世纪的业绩太耀人眼目了,所以许多人的眼光更关注的是其攫取财富的数字,岂不知,巴菲特在管理上也可谓大师,因为他收购企业有一个前提,就是首先收购一个诚实、能干、勤勉的管理人,而且一旦这个管理人收在自己的麾下,他的做法就是这种无为而治。甚至他可以与他的管理人一年不见面,更用不着天天向他汇报经营动态! 

当然,我们是知道的,就是老巴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财力,也有做出更换管理层的决策。我们当然没有这个能力。怎么办呢?不信任了,卖掉不就完了,而且我们的好处是也不像老巴那样尾大不掉,有时想走出搞得全世界都有动静。

当然,有朋友会说,你看我买入的价格啊,我们哪能有如管理层那样便宜的买入价格啊?

不过,且慢,这种机会虽然不多,不过,在市场上我们偶然也是能够碰到的。不是吗?你看去年秦玉峰等高管不就用自己的年薪增持东阿阿胶;今年股灾期间,董明珠又用自己的资金大幅度增持格力电器;马兴田、许冬瑾夫妇还融资买入自家的企业吗?有时,我们利用市场愚蠢的机会,还可以比高管买入的价位还低呢!关键是看自己“运畴帷幄”如何了。

在世俗的社会,我们知道要想自己成功,最好的办法是与成功者为伍,而股票市场则更给我们提供了这种便利,我们可以在众多的企业中选择成功者,而你一旦选定了,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无为而治”了。想起来,这实际上是感觉很好的事情。

2、听取汇报

无为而治,可不是放手不管。我们买入一家子企业之后,尽可利用自己的时间到市场上,或者网络上做做调研,有条件的还可以去参加一下股东大会。这些都是很好的了解行业、企业的途径。而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读它的季报、半年报、年报。在这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将它们的定期报告当作“汇报”来听的。

说真的,这可不是句玩笑话,因为,如果我们站在“董事长”的这个角度去听这家公司的财务报告之时,由于站位的不同,获得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如果我们是这一家企业的“董事长”,我们最关心的是我这一年投入的资本是多少,而你一年给我的资本回报是多少。那些所谓的虚幻成长、故事成长、概念成长,估计就入不了你的“法眼”了。

再如,今年或许这家企业增长确实并不理想,但是你会分析造成它的原因是什么,是它的商业模式被别人颠覆了,还是因为行业的一时波动,或者是管理层面经营上有偏差?这些问题是需要你搞清楚的。

你这家企业的经营战略究竟是什么?五年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是管理层瞎吹呢,还是确实制定了一个切实的战略目标。你目前在这个行业之内的竞争地位究竟有多大?市场份額究竟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行业方面、国家政策方面有什么新的动态,等等,自然这些都是你这个“董事长”需要关注与研究的了。

 总之,你只要一旦真正地从”董事长“的这个高度去评判你的这个企业,你看问题的境界、视角就一定会不一样了,然后,你再做出自己的取舍。

3、资产配置

要想当好你这家“控股”公司的”董事长“,你要做的最大件事,其实就是资产配置。关于如何做好资产配置,老巴在这方面讲了不少“真经”的,我们虽然钱少,但仍可借鉴的。

比如,这家企业的分红,如果感觉它的股价过高了,我们完全可以不再买入这家企业的股票,而作其它企业的配置。

再如,自己“控股”的公司中,突然发现有一家企业具有“王子”一时“遇难”的味道,股价被**打压了,那好,我们也完全可以将别的企业的资产均衡部分到这家更有机会的公司身上来,交由这家公司去打理。比如,我今年看到格力电器因为一时增长下滑,有些市场人士并不看好,并且还遇到今年的股灾,那好,我就将别的资产配置到了更多的格力电器身上。而这种做法,自然也是我们这个“董事长”的份内之事。   

这种资产配置,我认为与市场上所谓的高抛低吸,波段操作还是有区别的。因为,根据资产定价的高估低估程度,以及是否是“王子”一时“遇难”,作不同的资产配置,是与围绕着股价的上下波动打“小算盘”、“耍小聪明”,还是两种不同的境界的。这也是我们投资需要研究的大问题之一。

当然,这种资产配置,一般情况下慎用。因为,市场的波动是我们难以预料的,如果配置得太频繁,犯错的机会、被市场打脸的机会自然就会增多。实际上,市场多数情况下是处于一种混炖状态的,多数情况下,我们也难以区分自己的组合究竟是哪个突然跑到前面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不动、慎动更为上上策。

就我自己而言,虽然有时自己这样心里谋划,而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呆若木鸡,不动的,而且这种不动,长期讲效果并不差。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