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股,如何长期的“投资”下去(二)

今年9月份,受格隆汇的邀约,我分享了自己对香港市场这么多年的一些感悟,后来,有不少人通过

今年9月份,受格隆汇的邀约,我分享了自己对香港市场这么多年的一些感悟,后来,有不少人通过格隆汇这个平台联系到我,交流了很多,我深深的发现很多人都和我很有共鸣,也有的人中过很多地雷,有的人也赚了不少钱。

不过,这么多年下来,能做到港股投资知行合一的人,还是寥寥无几,能获得稳定盈利的人也不多,这主要还是由于对市场的体会还不够深,也有一些本身市场的原因。所以,今天我想再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理解,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和更多的朋友有更多的交流。

港股市场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股票市场,有共同点,也有特别之处,清楚认识到这些特点,可能对于今后的港股投资,有比较大的帮助。

上一篇文章《在港股,如何长期的投资下去》,我主要和大家探讨了应该关注市场供需情况,盯那些没人愿意看的国企股,别让痛苦折磨自己,还有建议大家不要和周围人比。今天这篇,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港股市场的特性决定了你需要找到自己的模式,这个市场正在发生些改变,目前都是向好的方向,所以也不用太担心。

港股最大的特点:一定是他的流动性

这个话题很多人都提过,我不知道大家都有多少钱用于投资港股。在港股市场,参与者很多是机构投资者,如果你没有亲身到香港去转一转,你或许真的不知道香港的金融参与者有多少。

在香港中环的那些摩天大楼里,你不用上去,只需要在每个楼宇的电梯间,看看写字楼的名牌,随便看几栋楼,都会发现,香港确实是一个非常成熟的金融交易中心。大大小小的私募,机构,金融公司,投行,银行,券商,私人银行等等遍布整个中环,湾仔,铜锣湾。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可以媲美华尔街。在中环环顾四周,会不由得感慨,许多投资者一生的财富就被这方寸之间的几栋大楼里茶水间的谈笑风生所决定。

香港市场是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欧洲,中国,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等,可以这么排下去。而在这个很充分的金融市场里,成也萧何败萧何,机构投资者是香港金融中心的基础,但是他们对于股票市场的限制,却体现在了流动性上,香港股票市场的成交量,平均每天大概也就600亿港币左右。

Clipboard Image.png

首先,我们要知道,决定一个市场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参与,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要看是否有值得吸引人的企业。

美国市场有很多巨头公司,谷歌,Facebook,Apple,亚马逊,阿里巴巴等等,中国有中石油,中石化,中国银行等等,香港有腾讯,有长和系,还有刚刚上市的美图等等。这里,你会发现一些端倪,香港市场,好公司,或者说作为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基本没有,而因为没有标杆企业,全球资金布局香港股市的资金,比重就不会很大。

比重不大,就会引出流动性的问题,因为作为一项投资,你对于资金花费不多的投资,对于波动性,并不会很在意。这就造成在香港市场,除了几个大股票,很多中型公司,当超大型全球基金仅仅只配置了一个很小的仓位后(small cap),他们基本可以保持10-20年不会卖,有点像做美国股市投资一样,我们熟悉的黑石就是这样的风格。

而因为香港市场开放,货币兑换自由,这样的基金很多,比如说是300-500亿市值的公司,也可能被很多基金锁定了持仓。而这就导致了可交易的股票数,非常有限。

前几天,蔡文胜先生有提到一个20%理论,说的很好,其实一只股票的涨跌,可能就是20%的浮动筹码决定的价格,参与港股的基金,也许他们也期待着中国或者香港能有类似于美国那样的牛市,所以也许就算港股涨了一倍,这些资金都还在里面,而且这些也只占他们配置的很小一部分,Who cares?

因为浮动筹码太少,港股的交易量很弱,个股的交易也很稀松,这就造成了流动性的问题,在港股,很多老司机都说过一句话,在港股市场,当我决定买一只股票的时候,我首先要想着到时候能不能卖出来,而已经不是考虑这个公司是否有价值买入了。这是实话。

有公司抱怨说,自己公司市值小,根本没人覆盖,而没人覆盖又会缺失关注度,然后成交量又会更弱,到最后,成了僵尸股。这个真不能怪机构,要怪只能怪本身的结构问题,美股市场的公司,和A股,港股的股权结构来比,会分散很多很多。而因为股权分散,这样的公司价值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公司发展和股东利益一致,公司发展的好,股价自然上去,公司发展不好,自然股价也有压力。

在香港市场,很多公司的大股东持股比例到了75%,有的甚至到了85%,有些即使台面上的大股东持股比例不高,但是台面下的暗仓都是大股东的亲朋戚友拿着,没有流通盘,特别是香港那些收租公司,其实到了这个程度,上市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退市发个REITs,分红还是可预测的,不用每年盼着大股东心情好点,多分点红。

也有人说,股权集中好啊,如果公司想做股价会很容易,这个出发点是错误的,公司的股价是市场决定的,如果你觉自己通过控制自己公司的股权比例,最后做到控盘之后大炒特炒,这样的投资迟早会被打回原形,至于能不能获利,Who knows?即使控盘强悍如汉能,最终还是一地鸡毛,如果出发点有问题,大概率也是到不了终点的。

港股涨的最好的股票是什么,是腾讯,腾讯股权比例就很散,是企业好,带动的股价好。而这样的企业在港股市场里,确实少。很多小市值的公司,股权比例太集中,真的有投资价值吗?也许,这个问题从公司上市的时候,就应该好好想想了,而作为“投资者”来说,你来股市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投资来赚钱,如果是为了炒作,听消息来赚钱,那么我觉得港股不适合你,这里很危险,还是回地球吧。

港股的流动性不好,这是个双刃剑,在港股市场这么多年,我知道有很多公司还是不错的,但是股权太集中,大股东不愿意放弃自己赚钱的股权,不愿把盈利分享给更多的投资者,这样反而白白浪费掉了一些好公司在市场上的表现。而这个现象,在港股市场中,是很普遍的。股权集中,中小股东没办法制衡大股东,那谁知道哪天大股东就黑化了呢?连美队都可以黑化的年代,没什么不可能,没有制衡,欲望必然失控,特别是港股这个机制(工具)如此方便的市场。

所以正确认识到流动性的问题后,对于不同资金量级的投资者来说,应该制定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案。大资金配置和小资金投资都有门道,唯一要知道的是,投资有价值的公司,走正道,别被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影响判断。

港股市场:透明度很重要

港股市场有一个特性,他对错误的放大是无限的,是没有包容性可讲的。最近,我们也有看到市场上有一些公司被做空。为什么做空比较集中在香港市场?确实因为香港上市的公司,对于内地投资者和对于海外投资者,都不够透明吧。

港股市场有60%以上的公司,业务是在国内进行的。但是投资者又主要是海外投资者,这就产生了一个天然的调研壁垒,或者说是信息屏障吧。海外的投资者想调研国内的企业,难度还是很大的,语言,文化,交通都是问题,而往往有时候他们去了内地,很多业务介绍又听不明白,这会对后期的买卖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

香港披露机制的灵活也纵容了部分不作为或者有“小心思”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港股很多信息的披露是不穿透到最终实际控制人的,所以很多利益输送可以完美的掩护起来;很多收购在披露收购行为的时候,甚至只提了“目标公司”这样一个万能的表述;没有硬性要求,很多年报的董事会报告,只有寥寥数百字,这样如何才能让投资者准确的认识到公司的价值?正因为披露不详尽,在做空的时候才难以自证清白,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而无缝的公司可以用好的信批工作把自己保护起来。

而正因为这样的信息屏障,海外的投资者对公司不熟悉,国内的投资者对海外市场规则,也不熟悉,这样造成了一种双向的堵塞,而这种堵塞最后反应出来,就是公司发展透明度不够,市场认识不够充分。做空也时常发生了。

通过前年的沪港通和今年的深港通后,我能感觉到市场上有些变化,我们不谈资金流向,不谈资金都布局了什么股票。

我今天想说的是,从这两年,香港上市公司的态度和港交所的态度上,可以看到一些改善。如今,覆盖港股的券商越来越多了,而2-3年前,香港市场基本就没有内地券商覆盖,但是今年开始,内地券商,带着香港上市公司出去做路演的机会,明显增加了,格隆汇这段时间不是也带了很多上市公司参加了全国性的路演,而这在几年前,完全没有。

我觉得这是挺好的事情,国内的投资者,想见见香港的上市公司的管理层,难度太大,到香港来,往往都不是为了调研,更多的是旅游。如果有更多的机会,我建议所有的香港上市公司领导,去国内见见不同地方的投资者,至少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这一方向的渠道应该打通,而对于让外资了解更多的内地企业,了解实际业务,这个需要公司做更多的努力,这个难度就更大一点,更具体一点。

香港作为一个离岸市场,一如香港作为一个国际旅游城市一样,目的就是吸引全球的游客来港游玩,风水轮流转,某个阶段哪个地区的人喜欢来香港玩,就多去该地区做广告,自然客似云来,一如多年以前大陆启动的自由行政策,搁置当下的争议,它确实也带旺了香港的零售业,拉动了多年经济发展和就业,没有任何发展或者政策是完美的,关键是要看到大的趋势与方向。

我希望看到上市公司招募更多的IR人员,多跑跑内地,多在内地有影响力的平台上发发声,多参与些券商的活动,至少先保证内地投资者对公司的认识度。以前香港的上市公司,都把重心放在香港和国外,从明年开始,这个观点要变变了,海外要重视,内地,更要重视

耐心,或许是港股盈利的一样法宝

这里的耐心,有两点,一种是耐心持股,一种是耐心等待

港股市场是T+0且无涨跌幅的市场,这就让人很有交易的意愿。再加上很多小股票,妖股,每天能涨40%-50%,总是让人很有想尝试的想法。

这个请各位投资者,千万要注意,港股市场的一个特性是这样,有的时候股票涨的时候,可以涨很多,比如腾讯,舜宇,当年的长城汽车,金山软件,博彩股等等。但是跌的时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最近的腾讯,长城汽车,金山软件,还有去年的博彩等等。

港股市场是一个波段很明显,牛短熊长的市场,好的时候,可以被资金吹捧到天上去,而一旦周期出现变化,即使是一个公司的业绩增速没有什么变化,都会被资金一味的抛弃,而股票也是一路下跌。这个特性和A股不同,A股市场波动比较剧烈,好坏分明,而港股市场往往都会把这个效应拖长。

同时,由于港股覆盖的券商少,交易所披露要求低(只强制要求中报、年报),这就造成了市场上信息不足,信息真空期的周期很长,可能一两个月内某个个股完全没有任何信息,自然股价也就是随波逐流,难有大波动。

所以在持股和持币上面,要有耐心等,市场不好的时候,耐心等待市场转好,公司业绩增速都不错的时候,就耐心持股等待公司继续发展的更好。很多人在香港市场做短线投资,或许小有成效,但我刚刚提到的第一个流动性的问题,随着资金体量的增长,就注定了短期投资对于港股市场,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投资的策略必须跟着资金体量的增长而进化,不要沉迷在短线、小票上面,要不某天一回首,会发现是在自己玩自己

巴菲特一辈子也就只买过78只股票,但是他的成就有目共睹。或许,对于香港这个市场,辩证的看待,做个有点耐心的投资者,更为有效。

结语

投资是条长路,港股投资确实是一个能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但这个市场,真的是一个可以让大家捡到宝的市场,也许低调一点,稳健一点,大环境没那么差的情况下,超额收益还是非常容易获得的。

港股市场不可怕,有更深入更多的了解之后,希望可以对大家的投资有所帮助。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