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件详情

瑞鹄模具(002997):23年经营业绩高增 受益于主业订单释放及零部件产品量产

05-07 00:04 6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
研究员:陶亦然/程似骐

核心观点
2024 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06 亿元、0.76 亿元、0.70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68%、76.75%、81.34%。
公司立足于汽车制造装备主业,豪华品牌及新能源品牌客户订单占比稳步提升,业绩贡献确定性强;并把握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窗口期,基于自身业务协同优势,成功切入一体化压铸、轻量化底盘部件等领域,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看好公司业绩估值双提升。
事件
公司发布2023 年年报及2024 年一季报,2023 年全年公司营收18.77 亿元,同比增长60.73%;归母净利润2.02 亿元,同比增长44.44%;扣非净利润1.84 亿元,同比增长81.01%。2024 年一季度公司营收5.06 亿元,同比增长31.68%;归母净利润0.76 亿元,同比增长76.75%;扣非净利润0.70 亿元,同比增长81.34%。
简评
装备制造业务订单释放叠加轻量化零部件产品量产,推动23 年经营业绩同比高增。2023 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8.77 亿元、2.02 亿元、1.84 亿元,同比分别+60.73%、+44.44%、+81.01%。收入端看,装备制造业务销售收入增长稳健,以及轻量化零部件业务顺利量产,推动公司整体营收高增。分业务看,1)汽车装备制造业务:主要产品为模检具、自动化生产线,23 年实现销售收入约15.52 亿元,同比+36.30%。收入高增主要受益于在手订单数量及当期国内订单交付规模同比大幅增长所致。其中模检具、自动化产线销量同比分别+26.11%、+48.36%。2)汽车轻量化零部件业务:主要产品为汽车车身及动力总成系统轻量化零部件,23 年实现销售收入约2.87 亿元,同比+1897.48%。收入大幅增长主要系铝合金铸件产品顺利量产所致(销量同比+1763.77%)。分地区看,公司国内、出口销售收入分别为16.12 亿元、2.65 亿元,同比分别+118.45%、-38.30%。
其中出口业务承压主要系23 年海外订单交付减少所致。盈利端看,23 年盈利规模同比高增,除收入放量因素外,亦受益于公司控费稳健,以及对联营企业投资收益(主要系成飞瑞鹄贡献)及理财收益增厚等影响。分季度看,23Q4 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79 亿元、0.48 亿元、0.50 亿元,同比分别+70.91%、+42.69%、+145.69%,环比分别+32.11%、-25.27%、-10.27%。23Q4 收入同环比高增,或受益于装备制造业务在手订 单放量,以及一体化压铸车身结构件、高强度板及铝合金板材冲焊件等轻量化零部件产品顺利量产。盈利规模环比下滑主因存货计提减值后毛利阶段性承压。24Q1 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06 亿元、0.76亿元、0.70 亿元,同比分别+31.68%、+76.75%、+81.34%,环比分别-12.71%、+58.20%、+39.98%。收入同比高增主要系汽零业务顺利量产及模检具自动化业务订单交付较23Q1 增加所致;环比下滑可能受春节假期因素扰动;盈利同环比高增,除收入端影响外,主要受益于毛利率回升、投资收益增加(成飞瑞鹄贡献较多)等因素。
23 年盈利能力基本持稳,24Q1 继续改善。2023 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1.66%、11.67%,同比分别-1.81pct、-0.77pct。指标小幅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装备制造业务毛利率同比微跌0.68pct,另一方面系部分汽零业务在爬产期毛利率较低, 对公司盈利结构形成阶段性扰动。公司期间/ 销售/ 管理/ 研发/ 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2.25%/2.17%/4.85%/5.19%/0.04%,同比分别-2.40pct/-0.67pct/-0.27pct/-1.62pct/+0.15pct,总体看控费稳健。分季度看,23Q4 由于存货计提减值等因素,公司盈利能力暂时承压;24Q1 因高毛利业务订单释放,投资收益增加,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再度回升。具体为:23Q4 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6.46%、8.91%,同比分别-5.17pct、-2.28pct,环比分别-12.69pct、-6.69pct。24Q1 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3.73%、16.25%,同比分别+0.29pct、+4.97pct,环比分别+7.27pct、+7.34pct。
制造装备业务供需两旺且业绩贡献确定性强,轻量化零部件业务将助力开辟第二成长曲线。公司系国内冲压模具行业龙头企业,具备“装备+零部件”一体化配套服务优势;近年来以汽车制造装备业务为基础,成功拓展汽车轻量化零部件作为其增量业务,未来业绩有望稳步增长。分业务看:1)制造装备业务:产能扩张顺利+客户结构优质+在手订单充沛,业绩贡献确定性强。产能方面,2023 年,公司自动化产线及智能物流AGV 移动机器人业务扩产顺利,自动化产线募投项目二阶段顺利完工并投产;覆盖件模具智能工厂及高强板模具新工厂将于2024 年部分投产。客户方面,公司与国际主流豪华品牌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陆续开发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属地化汽车品牌客户,国内市场则聚焦头部传统自主+新势力品牌,相关订单占比持续提升;2023 年,公司成功开拓劳斯莱斯、沃尔沃欧洲、印度塔塔、土耳其Tofas、江淮等新增客户。订单方面,至23 年年末公司在手订单34.19 亿元,同比+12.84%。2)轻量化零部件业务:各细分产品陆续量产,后续将持续贡献增量。2022 年公司介入汽车轻量化零部件领域,陆续取得奇瑞等客户的多款车型定点,目前部分产品已批产供应。其中铝合金一体化压铸车身结构件产品于23Q4 启动量产,铝合金精密成形铸造动总零部件于23Q2 全面量产并已进入稳产阶段,高强度板及铝合金板材冲焊件于23Q4 量产并部分进入爬产阶段。目前公司轻量化零部件工厂项目一期全部竣工并量产,项目二期开工仍在建设中。至2023 年年末,公司轻量化零部件业务承接新车型新项目共5 个。
投资建议
公司立足于汽车制造装备这一传统主业,推动产品、客户及品牌全面升级,豪华品牌及新能源品牌客户订单占比稳步提升,业绩贡献确定性强;并把握新能源汽车向轻量化车身、轻量化底盘升级的窗口期,基于自身业务协同优势,成功切入一体化压铸、轻量化底盘部件等领域,有望开辟第二增长曲线。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 亿元、4.0 亿元,对应当前PE 为20X、15X,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1、行业景气不及预期。2024 年国内经济复苏企稳回升但具体节奏有待观察,汽车行业需求或随之波动;推动汽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全面落地仍需时日,影响行业需求复苏进程。
2、行业竞争格局恶化。国内外零部件供应商竞相布局,随着技术进步、新产能投放等供给要素变化,未来行业竞争或将加剧,公司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或将有所波动。
3、客户拓展及新项目量产进度不及预期。公司加速新客户拓展,考虑到车企新车型项目研发节奏波动,特定时间段内或存在项目定点周期波动;此外,公司新产能建设或受不可控因素影响而导致量产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