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全线沥青路面施工完成,卓航控股探索经济新增长极

深中通道的建成加速了大湾区的区域融合

二十年磨一剑,深中通道终于进入通车倒计时,在5月16日,深中通道全线沥青路面施工完成,钢桥面铺装结构方案选用了适应特重交通较为典型的双层热拌环氧沥青砼体系,开创了业内环氧沥青铺装全环节自动化施工的先河,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部融合发展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全长约24公里,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

ecd9eb349a0c354eb9df96711b3c7ff.png

从交通层面上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有着一个倒V字形的入海口,将珠江口东西两岸分隔为二。深中通道的建成,将实现大湾区“A”字形交通主骨架的“最关键一横”。深中通道的通车极大地缩短了中山与深圳之间的物理距离,使得原本需要绕行或者耗费大量时间的交通路线变得直接而高效。

在通道开通之前,中山与深圳之间的交通联系主要依赖于传统的陆路交通,不仅路线曲折,还会受到道路拥堵、天气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深中通道的通车,使得两地之间的交通时间大幅缩短,极大地提高了出行效率。这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通勤和商务出行,也为两地的旅游业、物流业等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深中通道旅游.jpg

便利的是出行,通畅的是人心,带来的是多方利好,交通系统的优化势必会带来更深层和更广泛的社会影响。深中通道的建成,联合大湾区的其他跨海大桥,共同构建出 “深中半小时、湾区一小时”通行圈,对于深中两城在科技、人才、产业等方面的交流以及融合发展意义重大。中山和深圳在产业结构、人才资源等方面具有互补性。作为广东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深圳迫切需要一条通道,打开“东进西拓”产业新空间,中山也急需改革低效产能,持续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深中通道的通车,使得深圳的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与中山的传统制造业、物流业等产业相互融合,能够让两地的经济交流和合作更加紧密,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同时,深中通道的便利交通条件也促进了中山的人才资源向深圳流动。中山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深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和技术支持,而深圳的广阔市场和丰富的发展机遇则吸引了中山的人才前来创业和发展,这种人才资源的互补和流动,进一步推动了深中两地的产业合作和创新发展。

城市人流.png

通过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合作等方式,粤港澳大湾区正逐步构建起一个更加开放、创新、协调、绿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这一新格局不仅有助于提升区域内城市自身的产业竞争力和品质,也将为我国经济产业格局的协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圈的打造与卓航控股集团(1865.HK)的「卓航·点点科创城」不谋而合,作为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多元化集团,卓航控股始终肩负着“生态赋能产业新生”的使命,「百城万亿」战略的制定即是集团对于推动区域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通过坚定推进“产业+资本”双轮驱动的发展策略,在助力各地区成为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的同时,「百城万亿」将为集团带来持续的增长动能。未来,卓航控股将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和创新,为中山市乃至整个大湾区的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