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为九州一轨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公司持续为轨道交通注入宁静、安全等音符

在迎来科创板挂牌一周年之际,九州一轨近日披露了其首份《2023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

在迎来科创板挂牌一周年之际,九州一轨近日披露了其首份《2023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报告显示,作为我国轨道交通声学研究领域的探索者和领军者,九州一轨在专注追求“以创新引领企业发展,营造和谐美好声环境”专业领域的持续精进的同时,还将ESG发展理念贯穿于公司发展的各项业务中,推动公司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九州一轨董事、总裁曹卫东在报告致辞中表示,“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城市的振动、噪声敏感区范围将随着核心区范围的扩大而增加,这无疑会对轨道交通设施的智慧运维和运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九州一轨将持续运用技术研发与积累优势,赋能轨道噪声和病害的物理防治工作,‘为宁静、和谐、安全的轨道交通事业做出最大贡献’。”

新时代的轨交声学专家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九州一轨于2023年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新“噪声法”时代下科创板首只轨道交通声学环保股。

作为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合力孵化的新型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九州一轨自2010年成立以来,就承载着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自主技术国产化的使命,由一群怀揣“科技兴邦”共同理想的科技工作者共同出资筹建而成。

九州一轨以声学研究为基础,基于防治主体的物理属性,运用减振降噪系列产品,实现噪声振动污染精准物理防治;同时,公司基于防治主体的声纹信息属性,运用人工智能、声纹数据和状态监测体系,形成智慧运维、结构安全和病害治理业务,并将上述技术和产品应用于轨道交通、工业与民用建筑、机械装备、船舶等多个板块。

值得一提的是,在九州一轨成立之前,国外企业的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隔振技术已在国内形成了超过十年的市场垄断,建立了供应链和专利保护体系,使得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本居高不下。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与迭代,九州一轨以“唧筒式阻尼结构”的技术路线成功打破了外资公司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领域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垄断,同时推动了我国城轨振动噪声污染防治技术的发展。

在上市首年,公司的行业专家地位得到进一步认可。2023年8月,公司获批“国家环境保护城市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在具体技术项目方面,公司的“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快速预测与精准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资质认定方面,公司“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浮置隔振轨道成套技术装备”成功入选了国家工信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3年)等。在此之前,公司分别于2012年和2017年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相继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研发创新领衔

技术人员占比17.54%

在轨道交通声学领域突破海外技术封锁并实现自主创新的背后,九州一轨依靠的是其强大的技术团队和创新发展理念。

九州一轨ESG报告显示,公司设立了包含国家环境保护城市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控制工程技术中心(筹)在内的多个创新平台,不断吸纳高端人才和资源,加快技术研发创新和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通过各类创新平台,九州一轨构建了内部人才培养、晋升机制,外部与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合作推进科研项目和人才交流的全新局面。

据统计,截至2023年末,九州一轨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达17.54%,涵盖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机械工程、建筑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电气工程等专业领域,这也使得公司逐渐汇聚了一支具备跨学科背景和高超水平的技术精英团队。其中,教授级高工2名,高级工程师9名,北京科技新星1名,北京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1名。

曹卫东指出,“研发创新的自主化与国产化为九州一轨奠定了自主可控、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全套技术基础,而核心技术人员是公司研发创新的基本要素。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以及技术研发人才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他们的技术开发实力、行业认知深度和经验直接决定了公司产品与服务的技术高度。因此,我们致力于构建多元化的股权架构,通过实施战略配售,使核心技术人员成为公司的股东,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稳定核心技术人才队伍。”

同样,公司研发取得丰硕成果。截至2023年末,公司共拥有专利110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85项。2023年,公司完成“轨道声纹在线监测与智慧运维系统”研发的同时,积极拓展其真实线路场景的科研合作和市场推广,实现轨道数字化转型新进程;公司深入开展新型基础材料的研发工作,形成多场景多系列的聚氨酯减振垫产品;通过逐步提升综合科研发展实力及行业影响力,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优质的服务,公司产品现已覆盖国内33个城市140余条线路,市场覆盖率超过40%,稳居行业前列,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绿色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另外,截至2023年末,公司共拥有56个科技项目,其中内部41项、外部15项。同时,公司保持研发高投入,2023年研发投入达2064.32万元。

为高质量发展护航

推进ESG治理实践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轨道交通设施的运行质量要求也会更高。曹卫东指出,“这种变化不仅带来了挑战,也为九州一轨和整个轨道交通行业提供了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的机遇。选择在这一年着手开展我们的ESG工作,也是为了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公司产品和服务的社会与环境价值,在环境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领域更好地服务社会。”

九州一轨已将ESG纳入公司战略规划,并将ESG指标作为衡量公司业绩和管理层绩效的重要选项,激励管理层和员工积极参与ESG实践,共同推动公司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结合公司的专业背景,九州一轨设立了“解析声音密码构筑美好生活”的可持续发展愿景,在科技成果转化、消除外资技术壁垒、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声与健康融合等社会各领域持续贡献自身力量。截至目前,公司已发布8部技术标准规范,同时在编1项地方标准和6项团体标准。

立足自主研发创新,九州一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材料”两大制造业的“底盘技术”,将轨道声纹在线监测、智慧运维研发、聚氨酯等新型基础材料作为公司重要的科研战略发展方向,形成了在线监测、智慧运维、新型聚氨酯减振材料等多场景多系列的产品和服务。

未来,九州一轨将在数字化、智慧化、一体化三大方向持续发力,不断加深、加快对轨道声纹的研发与探索,持续为轨道交通注入宁静、和谐与安全的音符。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广告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