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新质生产力|时的科技:“低空经济”风口,“时间的士”高飞

为社会提供安全便捷的空中出行服务

想象这样一个画面,早晨起来你正着急去上班,窗外的马路已经堵得水泄不通。你直接走到了家附近的起降点,乘坐载人电动飞机,10分钟就将你安全送到公司楼顶的停机坪。这画面是不是有点美剧的感觉?其实,我们距离这个画面的实现已经越来越近。

在前不久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就表示当前,我国发展低空经济已经具备较好基础,各地政府也在积极推出低空经济的利好政策。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企业也十分活跃。2021年创立的时的科技作为国内率先研发倾转旋翼载人电动飞机的创新企业已经完成A轮融资,在技术、资本、政策的加持下,正在走向商业化的道路。

低空经济 市场广阔
“时的科技,所谓‘时的’意思是‘时间的士’。代表我们希望提供更高效快捷的智能立体出行服务。”时的科技创始人兼CEO黄雍威在聊起创业初衷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解释了企业名字的缘起。

在航空业有超过20年经验的黄雍威早早就看见了电动化在航空器中的应用机会。“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加速了三电技术的成熟,使eVTOL这样的项目有机会研发成功。我认为未来的出行应该会增加一个立体出行的维度,而且这个行业的天花板也很高,所以就在这个方向上进行了创业。”他这样说道。

2021年5月,带着对未来市场的信心,时的科技成立了,时的科技也是国内第一家研发倾转旋翼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创新企业。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Landing)是全球重点发展的航空方向,时的科技研发的 E20 eVTOL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并掌握了分布式电力推进及倾转控制等核心技术, 是目前实现交通强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高端装备。时的科技紧密围绕商业化,选择了商业价值高的倾转旋翼路线,飞行器具备速度快,载重比高,成本低等特点。

近年来,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在我国不断扩大。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10644.6亿元。低空经济市场前景广阔,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能对民众、地区和经济发展产生变革性影响。eVTOL是低空经济的核心产品之一,创新的飞行器设计和前沿飞行技术,开创航空业的变革,是全球重点发展的航空方向,是我国作为交通强国不可缺失的高端装备,是大国竞争最前沿的方向。

今年两会提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也首次被列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通过对低空空域这一未被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的转化,未来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资源,必将成为我国发展新动能的一个重要方向。

人口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推动左右。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每一次技术创新都会带来新的机遇,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目前,在全球低空产业领域的核心聚焦在空中交通工具。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发展形态,它将利用电动飞行器和一系列创新技术,为大众提供高效、安全可靠、低噪音、和可持续发展的出行方式。

中国已在“双碳”绿色能源产业方向取得了重大成就,在交通工具方面,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快速发展,伴随着电动化的升级变革,包括电机、电池、电子设备等产业产品在全球产业层面已经具备领先优势,也为电动化航空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国家加大低空空域的开放进程,低空经济产业将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政策与商业化的双层推动

eVTOL企业成功的商业化,有三个因素是不可或缺的——政策扶持、技术护城河以及清晰的商业化路径,这三点,时的科技独占鳌头。

政策方面,国家近期一直在发布各项利好低空经济的政策。

在之前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就表示当前,我国发展低空经济已经具备较好基础,概括讲是“三个有”。第一个“有”是有政策。有关部门围绕飞行活动审批程序优化、空域分类划设、无人机实名制登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第二个“有”是有基础。近几年各地加强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并登记的通用机场449个、飞行服务站32个,因地制宜探索拓展低空经济发展场景。前不久“深圳—珠海”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跨越海湾完成城际飞行,引起了广泛关注。第三个“有”是有能力。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自动驾驶技术不断进步,都将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之后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总体目标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超过3000亿元,基本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深圳至珠海的首条低空短途运输航线也正式开通,乘客可搭乘直升机从深圳南头直升机场往返珠海九洲机场,通行时间由原先约2小时车程缩短至20分钟,这为商务往来、旅游观光、家庭出游提供了新的选择,进一步丰富了大湾区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在政策大力推动下,时的科技的商业化是非常清晰的——聚焦研发高商业化价值的载人eVTOL。

时的科技自主研发的E20 eVTOL采用“1名飞行员+4名乘客”的5座载人设计,飞行里程最远可达200公里,最快时速320公里/小时。

eVTOL的商业化应用,前期主要聚焦景区空中游览,以及30-150公里的短途运输服务。30-150公里这个距离刚好覆盖都市经济圈,有效促进城际城郊的融合。eVTOL可以跟现有出行方式形成差异化竞争,是现有交通方式的补充。而最终,我们要实现为所有乘客提供服务,从繁华市中心到各个区域都可便捷出行。开辟商务出行和城市通勤蓝海市场,使用场景不受限,出行更便利。

技术为最大护城河倾转构型技术领先

政策加持、商业化路径清晰,时的科技的技术创新能力也是其重要的护城河。

谈起时的科技的技术优势,黄雍威也分析了企业选择的技术路径的过程: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有三种主要的构型,多旋翼、复合翼和倾转旋翼。

多旋翼,即没有机翼,整个飞行阶段完全依赖多个旋翼的动力输出来提供升力和前行动力,飞行速度低,飞行航程有限,巡航时速也较低,商业应用场景主要停留在特定场景和低空旅游。

复合翼,从升到推有两套动力系统,垂起时一部分旋翼提供升力,巡航时另一部分旋翼提供拉力,垂直升力系统在巡航阶段会闲置,使用的电机数量较多,载重比低,相对成本也较高。

倾转旋翼,则结合了多旋翼和固定翼的功能,旋翼既提供升力也提供巡航推力,飞行速度快、载重比高、整机性价比高、而且适航条款比较清晰,具有较好的运营经济性,在未来商业场景中更有优势。

目前海外优质的eVTOL企业都是倾转构型,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也孕育了多家数百亿元上市企业。Joby、Archer、VerticalAerospace、Wisk、Bell都是倾转旋翼构型,这波浪潮也影响了国内的从业者们。

其实海外市场也是经历了数年的迭代,eVTOL的认知和构型才逐步统一的。Vertical之前研发多旋翼,后面转向了倾转旋翼。Wisk的复合翼也测试飞行了5、6年,最后也在2022年底转为倾转旋翼构型,并且被波音全资控股。同时,波音又投资了Archer,手握两家倾转旋翼eVTOL企业。

而我们国内几大航空高校,也做出了相同的构型选择。西工大孵化的化羽先翔、北航孵化的倍飞智能、南航孵化的零重力飞机工业、清华孵化的追梦空天等新玩家都选择了倾转旋翼构型。

“目前,eVTOL新创企业都选择了倾转构型,海外构型认知也统一了,我们相信未来倾转构型肯定是主流。”

去年10月,时的科技E20 eVTOL进行了首飞,E20是载人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它最主要的特征是倾转旋翼构型,它有6个螺旋桨,巡航飞行时前面两发不会倾转,通过顺桨减少阻力,后面四发是会倾转的,变为固定翼模式,实现高速高性能飞行。时的科技选择这个构型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需求。

E20处于多旋翼模式时所有的桨高度都高于人,保障乘客上下机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是飞行速度更快,倾转旋翼构型垂直升力和水平推力使用同一套动力系统,动力单元可以复用,能够实现空中出行的价格跟出租车一致,但速度要快五倍的效果。

对于时的科技下一步的工作重心,黄雍威分享道,“接下来我们最主要的就是获得TC证和PC证,获得适航认证和生产许可后我们就可以将产品投入市场去使用了。”

根据计划,E20将在2026年完成取证,时的科技也从2025年开始会陆续打造示范运营的案例,在取证后会同步开展商业航线以及低空游览的项目。预计在2027年或者2028年,在通过双边互认的基础上,时的科技会将飞机销售至海外市场。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