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服务器需求大增,谁能率先突围?

率先盈利的依然是行业“卖铲人”。

图虫创意-1900659342239727627.jpeg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近日,工业富联董事长郑弘孟表示,营收、净利增长主要动能是AI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AI服务器需求大幅提升,AI在云计算占比不断提高,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在具体业务的第一季度业绩上,工业富联AI服务器占云计算板块整体收入近四成,收入同比增长近两倍,环比近双位数增长。生成式AI服务器同比成长近3倍,环比呈双位数增长。

如果说2023年还是AI的造梦时刻,那么2024年就是AI真正落地的起点。

当AI成为科技行业的必修课,率先盈利的依然是行业“卖铲人”。

英伟达2024财年第四季,因大模型、生成式AI的强劲需求,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同比暴增409%至184亿美元,助力季度营收达到221亿美元,净利润更是同比增长769%至123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

要知道,自1999年以来,没有一家美股公司能够在营收达到1000亿美元的同时实现超过50%的净利润率。英伟达如果继续狂飙,那么它将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家实现这一壮举的企业。

多因素催化下,A股AI概念炒作情绪高涨。因算力需求暴增,布局大模型需要更多的服务器,在各地及政策支持下,更多大规模数据中心增长拔地而起,带来巨大的业绩增量。

比如,ChatGPT-4参数量最高达到惊人的15000亿个,而参数量与算力呈正比关系,可推算GPT-4算力需求最高达到31271 PFlop/s-day。

随着各地及科技厂商加速布局超大规模的大模型,训练、推理需求持续井喷,助推AI服务器市场及出货量高速增长。

与此同时,英伟达全部转向液冷技术,这一技术分支带来新的金矿。

英伟达A100最大功耗达到6.5kw,H100已经达到10kw,据悉B100的功耗高达700W,预计2025年问世的B200功耗将飙升到1000W。

而目前的风冷制冷单机柜的上限通常是15kW,液冷数据中心单机柜可拥有30kW以上的散热能力。

可见,传统风冷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B100全面转向液冷散热将成为行业标志性事件,黄仁勋也曾提到浸没式液冷技术是未来方向。

AI下一站,也将围绕着这两条主线进行。

英伟达带领下,AI服务器行业迎来泼天富贵。

老牌PC及服务器厂商戴尔表示,得益于AI服务器需求的强劲,其2024财年4季度订单环比增长近40%,积压订单翻倍到29亿美元。受此影响,戴尔科技一日股价飙升32%。

回到国内,由于英伟达A100/A800、H100/H800,AMD旗下MI200、MI210等芯片均先后被“禁售”,英伟达随后推出对华“特供”H20芯片,目前已可接受预订。

因此储备芯片存货的国产服务器厂商拥有更足的底气,浪潮信息是全球第一大出货量的服务器企业,长期和英特尔、英伟达保持合作关系。

例如,浪潮信息最强的AI服务器NF5688M6,可搭载2颗Intel Ice Lake处理器和8颗英伟达A800 GPU,京东最高售价已经上升到159万元/台。

但浪潮信息过于依赖上游芯片厂商,定价能力孱弱,在行业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仅9.67%,净利率下滑至1.62%。净利润萎缩到7.87亿元,同比下降49.12%,可见AI产业的利润仍在向上英伟达等企业转移。

得益于在超算和GPU领域的深耕,中科曙光在兄弟公司海光信息的支持下,业绩表现就要好得多,公司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8.88%,达到18.36亿元。中科曙光目前已和百度“文心一言”展开合作,为其产业化应用提供算力支持。

另外,华为昇腾AI“朋友圈”里的紫光股份、神州数码、拓维信息等,在科技自主和国产替代的政策指引下,也可能有不错的表现。

当液冷成为AI服务器的“刚需”,早期布局液冷的企业也会大放异彩。相比芯片,温控调节的技术门槛并不高,但由于属于必须的基础设施,相关企业业绩表现不俗。

老牌的温控调节企业英维克,已经率先部署液冷,并能提供全链条一站式服务,并发布了Coolinside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和英特尔达成了合作备忘录。

上市以来,公司净利润保持每年稳健增长的态势,2023年赚了3.44亿元,同比增长22.74%。

工业富联的云计算服务器不仅出货量全球第一,供货微软、亚马逊、英伟达等,而且布局了液冷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并和阿里巴巴、3M联合推出了浸没液冷云计算数据中心产品。

曙光系企业曙光数创是浸没相变液冷领域的“小巨人”企业,公司在2021年至2023上半年以58.8%的市场份额位居国内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市场第一名,并承担了国家级重大科研装置项目。

大算力带来高功耗,无论芯片性能如何指数级上升,降温散热都将是必需品。因此,温控调节这一逻辑线将持续发酵。

眼下,全球几大资本市场的主脉络就是以AI为起点,掀起的一轮超级结构性大行情。

比如,苹果因错失AI,导致今年以来股价下跌12%,成为美股科技七雄中“拖后腿的人”,近期又放弃汽车业务转投人工智能。

而如果你在2022年OpenAI刚刚发布ChatGPT时买入英伟达,并坚定持有到今天,将获得564%的收益;在2023年3月GPT-4发布时买入,将获得359%的浮盈。即便在今年才买入英伟达,那也会在短短3个月里获得72%的回报。

这就是时下证券市场的结构分化。

如今,英伟达引发的浪潮正逐步延伸到台积电、博通、超威电脑、ARM等相关企业,大资金正不断发掘新的投资机会。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向GPU加速转变,以及类似Sora创新型AI应用的“大爆发浪潮”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