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消费回顾:年轻人变宅,零售消费结构改善

金秋十月,2018年最后一个法定节假日——国庆长假落下帷幕。除了堵在路上和宅在家里,购物、旅游、餐饮等多产业搭建出来的黄金周,是否还是黄金周?今年的国庆黄金周消费市场又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变化呢? 旅游收入增速创十年最低综合各地旅游部门、通

金秋十月,2018年最后一个法定节假日——国庆长假落下帷幕。除了堵在路上和宅在家里,购物、旅游、餐饮等多产业搭建出来的黄金周,是否还是黄金周?今年的国庆黄金周消费市场又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变化呢?

旅游收入增速创十年最低

综合各地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上报和提供的数据,经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26亿人次,同比增长9.4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990.8亿元,同比增长9.04%。对比2017年国庆游客、收入增长分别12%/14%,2016年国庆游客、收入增长分别12.8%/14.4%放缓严重。

1.jpg

国庆国内游客和收入增速均创10年新低,也是首次降至10%以下。今年十一黄金周,中国有近700万人次出境旅游,人数再创新高,短途境外游成为了不少游客的选择,热门目的地中东南亚及日韩居前。受缅甸落地签政策的影响,今年十一期间,赴缅甸旅游的中国游客量同比增长了166%。

2018年国庆7天假期,民航运行安全平稳,共保障航班110920班,同比增长6.1%,日均保障飞行15846班;运送旅客1222.7万人次,同比增长8.7%。

伴随9月23日广深港高铁开通,大陆游客赴港游便利性进一步提升。据广铁集团统计,9月28日-10月7日,广深港高铁发送旅客260万人次(+43%),其中过港旅客65.7万人次。预计至年底,赴港游客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此外,邮轮旅游成为出入境游新选择。长假期间,上海口岸共有近8万人次中外旅客乘坐邮轮出入境,经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口岸出入境的邮轮数量达20艘次。

此外,门票降价构成国内游客出行的因素之一。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各地已出台实施或发文公布981个国有景区免费开放或降价措施(免费开放74个,降价907个)。其中5A级景区降价159个,降幅均在20%左右。黄金周前完成降价刺激游客出行、景区游客增长较好,但收入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有意思的是,当今年轻人对于黄金周的态度显得颇为“宅”和“佛系”。据途牛旅游网对外发布的《2018“十一”黄金周旅游消费报告》显示,今年国庆假期,26岁以下的年轻游客出游比例较其他年龄段有所下降。在游客年龄段分布方面,26-35岁年龄段客人是今年国庆假期出游主力军,占比高达39%,其次为36-45岁的游客,占比为24%。其中,80后除了亲子出游,三代同游组合也较为普遍。与此同时,26岁以下的年轻游客出游比例较其他年龄段有所下降,这与国庆旅游产品价格高涨以及该年龄段用户错峰游意识较强等诸多因素有关。

消费增速放缓结构改善

国庆黄金周,既是出行旅游的高峰期,也是购物消费的旺季。根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7日,全国零售和餐饮实现销售额约1.4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9.5%,增速同比降0.8%,降幅较2016、2017年略有所扩大。国庆假期零售和餐饮消费市场整体实现平稳增长,但增速较去年有所放缓。

由于近年来互联网和电商平台的兴起,消费结构有所改变,新兴消费模式网络购物、网上订餐、定制旅游、共享民宿、移动支付等快速发展。新零售成为了国庆假期销售的主力之一,天猫国际长假前3天的成交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而随着电子商务和交通物流的延伸拓展,海淘、网购也逐渐成为三四线城市和乡村居民消费的重要方式。

2.jpg

事实上,经济预期下行背景下的消费收缩对于国庆假期内各类消费有一定的影响。至于文体消费方面,或受10月1日起取消票补制度影响,今年国庆档票房遇冷,从10月1日到10月7日,十一档期七天的内地电影市场累计收入不到20亿。与去年中秋国庆9天假期29亿的票房相比,下降34.4%,整体表现并不理想。

此次国庆消费市场规模基本平稳,增速放缓。因年初以来消费驱动力有所弱化(如去杠杆、负财富效应、P2P持续爆雷、棚改货币化收紧等)以及基数效应,就国庆假期而言,旅游消费、零售餐饮消费、以及文体消费方面增速均有所下滑,随着线上线下购物融合不断加深,线上实物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结构改善。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