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智能算力规模达3000P,探索发放首批“数据要素券”

2024年智能算力规模达到3000P,占比达到总算力的60%;2025年底,智能算力规模达到5000P,占比达到总算力的70%。

5月20日,济南市大数据局发布了《济南市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5年)》(征求意见稿)。

微信图片_20240524175128.png

《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24年年底,打造数据产品300个以上,面向企业全面开展数据入表指导服务,完成50家重点企业的数据入表工作。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工厂,推动大模型集成开发与训练产业创新发展,争创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

2024年智能算力规模达到3000P,占比达到总算力的60%;2025年底,智能算力规模达到5000P,占比达到总算力的70%。

同时,明确了10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 组建济南市数据要素流通服务中心
  • 制定出台《济南市数据登记暂行办法》
  • 加强公共数据“汇治用”体系建设,制定《济南市政务元数据规范》
  • 建设集约高效的城市数据网、城市区块链平台和城市可信数据空间
  • 持续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开工14个数据中心项目
  • 累计引育各类数商企业800家以上
  • 打造数据要素产业线上服务平台
  • 开展“数据要素×”行动,每年入库典型应用场景200个左右
  • 每年建设5个左右高质量模型训练数据集,打造10个广泛应用的行业应用大模型
  • 探索发放首批“数据要素券”,对数据资产入表、数据交易、“数据要素×”场景打造给予支持

当下,济南正以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双区同建”为抓手,持续深入开展“AI泉城”赋能行动,打造数字先锋城市。

其中,济南高新区集聚了济南市70%以上的人工智能企业,包括浪潮集团有限公司、神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270余家人工智能软硬件行业领军企业,相关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

微信图片_20240524175131.jpg

济南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联盟秘书长蒋永祥介绍,济南将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算力、算法、算数产业,持续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教育、医疗、能源、物流等领域,力争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亿级,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级。

而这些优势的集聚离不开济南积极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济南算力产业发达,已建成5G基站4.7万个,在用数据中心33个,15家数据中心获评省级新型数据中心4A级及以上试点。在用标准机架数达到10.9万架,算力总规模达1900P,智能算力规模升至全国第7位。

在数据要素方面,济南市相继出台《济南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办法》《济南市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工作细则》《济南市公共数据开放利用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数据管理制度规范逐步建立,为数据资源的有序供给和流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微信图片_20240524175137.jpg

2023年济南市数据总产量约102EB,山东省占比23%,数据总存量约8.3EB,山东省占比27%。与此同时,开展数据资产确权登记并率先在能源、城建等市属国企单位探索实施数据资产入表。

据悉,继济南能源集团完成数据资产评估及入表工作后,济南公交近日也完成了首个“数据资源包”的数据治理、合规确权、资产登记、质量评价、资源入表、资产评估等工作,涉及入表数据约190亿条,资产评估价值约1390万元。

济南市大数据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济南市大数据系统将以数字济南建设为统领,紧紧围绕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条主线,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奋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数字先锋城市。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