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鑫零售的苦日子,还没结束

增收降本是重中之重,扭亏为盈是第一目标。

202405231904461836.png雷达财经出品 文|莫恩盟 编|深海

凭借大润发跻身中国商超领域头部梯队的高鑫零售,当下的日子并不算好过。

在最新出炉的财报中,高鑫零售2024财年(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营收同比减少13.3%的现状,被摆在了众多投资者的面前。而同期高鑫零售高达16.68亿元的年内亏损,更是让公司的管理层们倍感压力,直言扭亏为盈将是公司接下来的第一目标。

曾经创造19年未关一家门店营业神话的大润发,如今还不得不走上了闭店的道路。财报显示,2024财年,高鑫零售关闭了20家大卖场,即便同期高鑫零售新开6家大卖场,但其大卖场的数量仍净减少了14家。

雷达财经注意到,高鑫零售关闭多家大卖场的同时,还有超过2万多名员工离开了公司。截至2024财年末,高鑫零售旗下共有86226名雇员,相较上年减少了21559人,高鑫零售借此节省雇员福利开支超5亿元。

尽管高鑫零售展现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但组织过于庞大的高鑫零售仍身陷“卖身”传闻。伴随着阿里轻装简从的变化,高鑫零售未来或将被阿里摆在出售的货架之上。

虽然阿里何时出售高鑫零售一事暂未有定论,但有着阿里高管背景的林小海已于今年3月辞去了高鑫零售CEO的职务,从前者手中接过接力棒的是曾在高鑫零售旗下另一零售品牌欧尚有过多年供职经历的沈辉。

林小海在任期间,曾带领公司践行全渠道多业态发展的战略,但从高鑫零售目前交出的财务答卷来看,林小海的努力暂未取得明显成效。此次财报发布后,新官上任的沈辉表示,集团正在快速行动,回归零售本质,回到大润发建立的初心和立根之本,重塑价格力心智,重回营收增长。

高鑫零售利润亮红灯,2024财年亏损超16亿元

背靠阿里、手握大润发的高鑫零售,于近日交出了2024财年的财务成绩单。财报显示,2024财年,高鑫零售共计斩获725.67亿元的营收,与上一财年相比减少13.26%。

而将时间线进一步拉长,这其实并非是高鑫零售首次陷入营收负增长的困境。2023财年,高鑫零售的营收为836.62亿元,同比也出现了5.07%的下滑。

雷达财经了解到,高鑫零售的收入主要来自销售货品、会员费及来自租户的租金收入。其中,来自销售货品的收入,主要源自线下实体卖场及线上销售渠道,食品、杂货、纺织品及一般商品为主的商品可于该等线下实体卖场及线上销售渠道销售。

会员费来自经营为会员提供低价优质产品的会员店;而来自租户的租金收入,源自向营运商出租综合性线下实体卖场的商店街空间。

其中,高鑫零售的绝大部分营收来自于销售货品。2024财年,高鑫零售通过销售货品录得694.31亿元的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高达95.7%,但高鑫零售来自该板块的营收较上一财年的805.35亿元却减少了111.04亿元,同比降幅达到13.8%。

而造成高鑫零售该板块营收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高鑫零售在报告期内关闭了长期亏损的门店;其二,高鑫零售的保供业务有所收缩;其三,客户囤货心智消退导致高鑫零售的平均客单下滑。

截至本财年末,高鑫零售新开6家大卖场,14家中型超市及3家M会员店。但同期高鑫零售关闭的大卖场数量却多达20家,其中包括4家位于华东将被改造成会员店的门店。

由于大卖场的闭店规模大于开店的规模,截至本财年末,高鑫零售共有472家大卖场。与此同时,高鑫零售还有32家中型超市以及3家M会员店。

而作为零售品牌重要参考指标的同店销售增长率(按除去家电之货品销售及对阿里巴巴集团淘菜菜及天猫共享库存销售计算),高鑫零售-6.6%的表现也难言出色。

其中,线上渠道对终端消费者业务日均客流增加抵减了平均客单下滑,使得高鑫零售的B2C业务实现低位数正增长。尽管线下客流略有回暖,但平均客单下滑仍导致了公司线下营收的高单位数下滑。

2024财年,高鑫零售的毛利达179.58亿元,与上一财年的205.81亿元相比减少了12.7%,而毛利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来自销售货品的收入减少以及维持价格竞争力。

毛利下滑的背后,上一财年刚刚从亏损泥沼中爬出的高鑫零售,再度陷入亏损困境。2022财年,高鑫零售的年内亏损为8.26亿元。到了2023财年,高鑫零售录得7800万元的年内溢利,利润成功扭亏为盈。

但刚刚过去的2024财年,高鑫零售不仅没能延续上一财年的盈利态势,反而再度录得16.68亿元的年内亏损,甚至亏损规模比2022财年的亏损还多出一倍。

可以作为参照的是,永辉超市去年的归母净利润亏损高达13.29亿元,而仅在河南地区开设有10余家门店的胖东来去年却挣了1.4亿元,大大超过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预期的2000万,也明显优于高鑫零售和永辉超市的盈利情况。

2024财年减员超2万人,未来或被阿里摆上货架

作为高鑫零售核心资产的大润发,是国内知名的商超品牌。除了大润发外,高鑫零售旗下还拥有另一个零售品牌——欧尚。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大润发就已问世。1997年3月,大润发在中国台湾桃园开出了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规划营运管理的大型现代化超市。

等到1998年7月,大润发正式将版图拓展到了中国大陆地区。彼时,大润发在中国大陆开设了第一家大型超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大润发在全国的门店数已达到数百家,足迹更是遍布华东、华北、东北、华中、华南五大区域。

2017年,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的阿里巴巴相中了高鑫零售,随即便对高鑫零售进行战略投资。2020年10月,阿里巴巴再次对高鑫零售追加280亿港元的投资。交易完成后,阿里将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零售72%的股权,并借此获得高鑫零售的控股权。

随着高鑫零售于2020年被正式纳入阿里旗下,阿里的员工数随之迎来了急剧的膨胀,从当年9月底的 122399人涨至年末的252084人,整整翻了一倍还多。

截至本财年末,高鑫零售旗下共有86226名雇员,而上一年高鑫零售的员工还维持在107785人的规模。换言之,在2024财年一年的时间里,高鑫零售的员工数减少了21559人。

而据不久前阿里公布的2024财年财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阿里的员工总数为204891人,相较上年同期235216人的规模少了30325人,这意味着高鑫零售减少的员工占了阿里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很大一部分比重。

高鑫零售庞大的员工规模背后,是不菲的薪酬支出。2023财年,高鑫零售的雇员福利开支总额高达100.66亿元。不过,由于员工数量减少了2万多人,高鑫零售的这项开支在2024财年降到了95.58亿元,同比减少超5亿元。

事实上,自去年3月开启“1+6+N”的组织变革后,阿里在组织调整、人事变动、资本运作等方面的动作几乎未曾停歇。除了没能成行的云智能集团、盒马、菜鸟的分拆上市计划外,阿里还频频“断舍离”,先后对包括快狗打车、小鹏汽车、哔哩哔哩等在内的公司进行了减持或清仓的操作。

在去年11月的财报电话会上,身为阿里董事会主席的蔡崇信还曾提到,阿里会专注于释放价值,提高股东回报。蔡崇信表示,“公司资产负债表上,持有股权证券、其他投资以及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总计670亿美元。此外,还有一些运营业务在占据公司的资本,但其增长率较低。并非所有这些投资都属于公司的核心业务或战略业务。我们正在评估将这些资产价值变现的创新方法,以便向股东返还价值。”

今年2 月,蔡崇信又在财报电话会上透露,阿里会逐步退出传统零售业务,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会根据具体的市场情况慢慢来实现。

据阿里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财年的前9个月,阿里已完成了17亿美元的非核心资产出售。对于一些上市公司股票如何退出等问题,阿里目前已经组建了一个特别团队。

另据阿里最新披露的财报显示,包括高鑫零售等业务在内的“所有其它”板块,2024财年的营收同比减少2%至1923.31亿元,经调整EBITA为-91.6亿元。

在此背景下,组织过于庞大、业绩表现平平的高鑫零售,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决定轻装上阵的阿里一个沉重的包袱。而蔡崇信退出传统零售业务的前述表态,无疑又给专注零售赛道的高鑫零售的未来蒙上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增收降本是重中之重,扭亏为盈是第一目标

在被阿里收购时,身为大润发创始人的黄明端曾语重心长地感慨道,“我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随着阿里于2020年正式入主高鑫零售,有着阿里高管背景的林小海成为了高鑫零售的新任CEO。在此之前,林小海曾担任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零售通事业部总经理职务。

据了解,林小海在任期间,主导了高鑫零售的多业态发展。比如,在线下进行亏损门店汰换,推出中小润发和M会员店的业态,同时发力线上业务。

然而,由于近年来生鲜电商、折扣店、会员店等业态蓬勃发展给传统商超带来的冲击等诸多原因,林小海的一系列举措暂未给公司的业绩指标带来明显的加成作用。

2024财年,高鑫零售线上业务销售占集团总收入的比重约为29%。其中,B2C业务的销售占比约22%。集团自有App销售额占B2C业务的比重约为36%。

去年4月,高鑫零售M会员店首店在扬州开业,成为扬州首个仓储式付费会员制商店品牌。2024财年内,高鑫零售首家M会员店的付费会员人数已破六万,会员总数破11万。目前,高鑫零售在常熟及嘉兴也已启动会员招募。2024财年内,累计付费会员人数接近14万,会员总数已接近24万。

不过,高鑫零售重推的多业态模式下的会员店,目前并未给公司带来十分可观的收入。2024财年,作为高鑫零售新收入来源的会员费收入,仅为公司贡献0.16亿元的收入,相比公司同期高达725.67亿元的总营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展望2025财年,高鑫零售仍将继续坚持多业态并线发展的策略。高鑫零售在此次发布的财报中透露,目前集团物色并取得了4个地点开设大卖场,已签约13家中型超市,并计划在新财年开设4家会员店,分别位于常熟、嘉兴、无锡及江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林小海在高鑫零售的职业生涯正式画下了句号。彼时,高鑫零售在公告中称,林小海辞任高鑫零售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因需调回阿里巴巴集团另有任用。随后,林小海的名字却出现在了上海家化最新的高管人员任职变动公告之中。

而接替林小海成为高鑫零售新任CEO的人选,是在中国零售行业有着超过20年经验的沈辉。据悉,早在1999年沈辉便加入了欧尚,其参与了欧尚品牌进入中国的筹备建设工作。

之后,沈辉陆续担任了门店总经理以及欧尚中国的人力资源总监。2010年至2013年期间,沈辉在法国欧尚工作,担任门店总经理职务。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沈辉担任欧尚品牌营运总经理,负责欧尚品牌大卖场整体营运绩效管理及业务策略制订。

此次财报发布后,担任高鑫零售董事长的黄明端表示,增收降本是目前高鑫零售的重中之重,而扭亏为盈是公司的第一目标。

新官上任不久的CEO沈辉也表示,“集团正在快速行动,回归零售本质,回到大润发建立的初心和立根之本,重塑价格力心智,重回营收增长”。

就重新高举价格力大旗而言,据时代财经报道,大润发近期上线“本周买菜指南”,每周推荐自营生鲜会员低价商品,推出“大拇指”自有品牌系列,定位所在商圈最低价。此外,大润发的小时达业务,部分城市免配送费额度由49元下降到39元。

在此次发布的财报中,高鑫零售还表示,集团未来将凭借大润发多年沉淀的基础,充分发挥优势,聚焦营收规模的企稳增长,持续打磨并优化会员店及中型超市的盈利模式;加快区域布局的优化并改善尾部店,更坚决的降本增效和组织精简,实现扭亏为盈。

林小海让贤、老将执掌大权后,高鑫零售接下来能否打好这场商超战役?高鑫零售又能否摆脱“卖身”命运?而先后对嘉百乐、步步高、永辉超市进行帮扶的胖东来,未来又是否会向大润发伸出援手?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