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增营收超2亿,国瑞科技被罚并被ST

900亿专网通信案再开罚单

parking-space-1487891_1280.jpg图片来源:pixabay

又有上市公司因涉专网通信案被罚。

5月19日,国瑞科技(300600.SZ)公告称,公司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司存在参与专网通信虚假自循环业务情况、2020年年度报告虚假记载情况的违法事实。

经查,国瑞科技参与的隋田力主导的专网通信业务是虚假自循环业务,无商业实质,不应确认相应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及利润。

通过参与专网通信虚假自循环业务,国瑞科技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2.26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86亿元,虚增利润总额4025.77万元,虚增收入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39.61%,虚增利润总额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49.68%。

证监会对国瑞科技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200万元罚款;对时任国瑞科技董事长郦几宁、时任国瑞科技总经理龚瑞良、时任国瑞科技副总经理陆国良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60万元罚款;对时任国瑞科技董事会秘书王东、时任国瑞科技财务总监任增强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50万元罚款。

随后,国瑞科技发布《关于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暨股票停复牌的提示性公告》,公司股票将在5月21日开市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国瑞科技”变更为“ST瑞科”。

01

身陷A股最大资金骗局

国瑞科技涉及的专网通信虚假自循环业务,一度被视为A股最大的资金骗局。

2021年5月,上海电气(601427.SH)披露重大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自2021年4月末起,陆续发现控股子公司上海电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应收账款普遍逾期,经催讨,其客户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欠款行为,回款停滞。

以上海电气为开端,宏达新材(002211.SZ)、瑞斯康达(603803.SH)、国瑞科技、中天科技(600522.SH)等10余家上市公司相继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或子公司经营的专网通信业务存在部分合同执行异常,以及应收账款逾期。

资料显示,专网通信是各国公共安全部门实现有效指挥调度的必备装备,主要用于政府、军队、武警、铁路、轨道交通、石油、公安等特殊行业。专网通信业务涉及的主要产品为数据链通信机、便携式机站等专网、通信设备及用户终端。

据统计,此案涉及金额超过900亿元。而这些上市公司的相关业务往来均与隋田力有关。据报道,与隋田力关系紧密的客户预先支付上市公司10%的预付货款,要求上市公司从制定的供应商采购设备,上市公司在收到预付款后半年到一年时间交货,客户对产品验收合格后再支付90%的尾款。而上市公司需要提前一次性支付70%~100%通讯设备款。

在这种交易链条下,上市公司承担的风险极大,而他们铤而走险的便是其能带来营收的增长。国瑞科技正是在2019年开始涉足此类业务。国瑞科技曾在公告中表示,开展该业务是为了完善公司产品结构,扩大销售规模,是提高综合收益的一种方式。

不过,随着链条的断裂,隋田力主导的骗局逐渐浮出水面,上市公司也身陷“泥潭”。

2021年7月,国瑞科技公告称,公司存在经营的多网状云数据处理通信机业务存在部分合同执行异常(扣除已收到的预收款项或定金后对应的存货约9844万元)以及应收账款1.67亿元逾期可能导致公司发生损失的风险。

2022年11月,国瑞科技及其高管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收到了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2023年9月,国瑞科技收到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与此次收到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内容基本一致。

《行政处罚决定书》指出,国瑞科技开展专网通信业务涉及的上下游公司中,部分公司是隋田力控制的公司,部分公司开展的专网通信业务由隋田力控制。经查,国瑞科技参与的隋田力主导的专网通信业务是虚假自循环业务,无商业实质,不应确认相应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及利润。

国瑞科技在向隋田力追讨欠款过程中知悉专网通信业务由隋田力控制,应当知悉专网通信业务为虚假自循环业务。

02

业绩持续下滑

资料显示,国瑞科技是船舶电气与自动化系统专业供应商,专门从事船舶及海洋工程电气、自动化系统及其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综合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船舶配电系统及船舶机舱自动化系统等。

2020年4月,龚瑞良及其控制的苏州瑞特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瑞特”)与浙江省二轻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二轻”)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国瑞科技的控股股东由龚瑞良变更为浙江二轻,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浙江省国资委。2021年3月,龚瑞良与浙江二轻进行了第二次股份转让。

同时,龚瑞良还做出了业绩承诺,以2019年度扣非净利润为基数,后续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的扣非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不低于6%,业绩承诺期满,若公司业绩承诺期内实际实现的扣非净利润累计总额未达到承诺扣非净利润累计总额,则龚瑞良应当以现金方式向公司进行补偿。

切入专网通信业务后,并没有让国瑞科技业绩实现增长,反而让国瑞科技身陷囹圄。2019年,国瑞科技收入4.86亿元,同比减少0.55%;扣非净利润5778.1万元,同比减少29.98%。

2020年-2021年,国瑞科技分别收入3.85亿元、2.2亿元,分别同比减少20.88%、42.78%;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484.77万元、-2.71亿元,分别同比减少5.08%、594.71%。

在2021年财报中,国瑞科技表示剔除专网通信业务的影响后本年收入较2020年减少1.24亿元,降幅36.09%。净利润大幅下滑是由于通信业务暴雷,专网通信业务计提减值损失2.46亿元。

2022年,国瑞科技收入2.74亿元,同比增加24.66%;扣非净利润-798.79万元,同比增加97.06%。

在承诺期,国瑞科技累计扣非净利润比业绩承诺的数额少4.44亿元,即龚瑞良应补偿4.44亿元。2023年10月,双方签订了补偿协议,龚瑞良支付了1.05亿元的第一期补偿款;12个月内需支付1亿元的第二期补偿款;2025年6月30日前支付2.39亿元。

2023年,国瑞科技业绩仍在下滑。其收入1.96亿元,同比减少28.5%;扣非净利润-4588.13万元,同比减少了474.38%。

国瑞科技表示,2023年,受到市场竞争愈趋激烈、外部环境变化以及本年度处于公司管理层重大变动之年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有所下滑;公司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相比于上年增加较多,导致公司亏损幅度相应扩大。截至2023年12月31日,国瑞科技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4.15亿元,坏账准备为1.05亿元,账面价值为3.1亿元。

同时,自专用通信业务暴雷以来,国瑞科技2021年至2023年的年度报告,均被审计机构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03

监管趋严

2023年11月,深交所披露对宏达新材及相关当事人给予纪律处分的决定。其中,对宏达新材原实控人隋田力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并给予公开认定10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处分。

在此前的2023年4月,宏达新材就收到了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存在未按照规定披露实际控制人;2019年至2020年年度报告虚增收入、利润;2020年年度报告未计提商誉减值,虚增利润的违法事实。责令宏达新材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00万元罚款,对部分高管给予警告并罚款。而这场骗局的组织者隋田力被顶格处罚——对隋田力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万元罚款。

此后,航天动力、中利集团也相继收到处罚。如航天动力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0万元的罚款;多名时任高管被处罚,合计罚款金额1180万元。中利集团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800万元罚款;其时任董事长、实控人王柏兴被给予警告,并处以1500万元罚款;其他五名高管共被处以750万元的罚款。

同时由于王柏兴的违法情节特别严重,证监会拟决定对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中利集团财务副总监、资金管理中心负责人钱宏燚的违法情节严重,证监会拟决定对钱宏燚采取3年市场禁入措施。

对专用通信案相关上市公司及人员的处罚,也表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愈发严格。

2023年11月,证监会提出要做好坚持“零容忍”查办大案要案工作。结合全面实行注册制新的市场形势,严肃查处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严重影响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加大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指使公司造假,以及保荐承销、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机构严重失职缺位行为的惩戒力度。

4月,证监会就修订《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公开征求意见。证监会将坚守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主线,持续加强证券公司日常监管,强化执法问责。几天后,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沪深交易所修订完善相关退市规则,并公开征求意见。对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财务类退市、交易类退市、规范类退市等四类退市指标优化完善。

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方面,调低财务造假触发退市的年限、金额和比例,即便达不到退市标准的,只要被行政处罚的,也要实施ST风险警示。在财务造假方面,指标调整为1年造假2亿元以上且超过30%,连续2年造假3亿元以上且超过20%,连续3年及以上造假。

有媒体统计,往年证监会每年立案调查数量大多在100家左右;2023年增加至超过130家,月均仍然不足11家。而从5月1日至22日,已有15家左右的上市公司收到立案告知书。同时,被ST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

资本市场监管趋严,如今被调查的上市公司逐渐增多,说明根治资本市场乱象力度逐渐增大。在强有力的监管下,上市公司要想实现业绩的增长,必须扎实经营,“走捷径”只会面对更高的违法成本。

作者丨芋头

来源丨征探财经(ID:teccj6)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