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银行2024年增长逻辑,藏在金融科技里

宁波银行以金融科技为矛,锻造长线生存的韧性,培养灵活适应的柔软性,正是穿越周期的长久发展路径。

宁波银行以金融科技为矛,锻造长线生存的韧性,培养灵活适应的柔软性,正是穿越周期的长久发展路径。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2024年第一季度,宁波银行开门红,业绩超预期。其营收175.09亿,同比增长5.78%;净利润70.13亿,同比增速6.29%。

从今年的第一份成绩单,可以看出宁波银行保持向上生长的态势,多项指标位居业内前列。

在整个银行业“双降”的当下,宁波银行仍能做到营收利润“双增”,有赖于规模显著扩张、净息差回升、成本支出减少等多重因素。

财报显示,宁波银行资产总额达到28882.06亿元,较年初增长了6.51%,净息差为1.9%,环比上涨2bps,体现了该行稳健经营的长期主义和拓展市场的不俗成效。

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全方位赋能经营,对业绩形成有力支撑,并持续护航资产质量,较好地应对经济周期与产业结构调整。

01 |金融科技强支撑

宁波银行所在的浙江省,市场经营主体达1040万户,相当于平均每6.5个浙江人就有1个老板。

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11月底,注册资本在 1000 万以下的企业数量约 317 万家,占全省企业数量的85%。

基于这样的地域禀赋,宁波银行贯彻“差异化”经营打法。深耕当地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是该行的经营主线,也是其强项。2023年末,宁波银行对公贷款占贷款总额的六成以上。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该行每年投入重资于科技研发,不断进行金融科技创新,促进金融模式的现代化升级。

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外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度高,进出口企业规模庞大。

为此,针对客户的外贸业务特色,宁波银行通过金融产品创新,陆续推出了包括“鲲鹏司库”、“财资大管家”、“票据好管家”、“外汇金管家”,以及“波波知了”综合服务平台、“宁行云”云端载体等在内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某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在全球超3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产业布局,与数百家银行有着广泛合作。“财资大管家”帮助该集团链接全球银行账户,轻松查询境外账户信息,实现全球付款的自动化处理。

强大的产品创新力,是高效获客和留存的基础。其中,“财资大管家”已成功吸引了超过1万家企业客户,年交易额突破10万亿元。这不仅反映出宁波银行在赋能企业财资管理的能力,也表明了客户的满意度。

依托现有的“专业+科技”的金融赋能体系,该行服务好实体经济的需求,聚焦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2023年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客户数 23.31 万户,较上年末增长 25.19%;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1858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0.81%。

这些成绩背后,是宁波银行数十年沉淀的金融科创基因和海量的数据资源,也折射了其“钻研客户生命周期”的经营逻辑。

在促进实体经济产业升级的同时,金融科技的运用也推动该行自身的降本增效。2024年一季报,宁波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为31.53%,是过去两年的最低水平,环比下降了7.46%。

02|数字化陪伴成长

某新能源集团在全球拥有108家子分公司,随着集团不断壮大,企业设备能耗成本也水涨船高,一年电费支出就高达15亿元。能否有一套有效降低企业能耗的解决方案呢?

得知该集团的需求后,宁波银行的工作人员组建了一个7人的专家团队,到该集团位于河北的基地进行了3天的实地调研。通过光伏节能、余热回收、耗能均衡以及用能监测四个方面,宁波银行为该集团设计了最优解的数字化方案,预计帮助工厂减少每年约9.2%能源费用。

如果只是在办公室看一堆材料,宁波银行很难找到真正行之有效的办法。该行以金融科技为重要抓手的同时,也用脚丈量大地。

一方面,这是该行的企业使命所然,真心对客户好、专业创造价值。另一方面,该行对公业务以制造业和商贸业为主,助力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更需要线下陪伴式服务。

截至2023年末,宁波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客户数 23.3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 25.19%;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58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0.81%。

为落实“真心对客户好”的企业文化,在金融服务领域,宁波银行独家首创了一项成果,即设立“全员访客制度”,从基层信贷员到业务负责人、分行行长,都要定期访问客户。

战略共创,宁波银行的员工进驻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问题和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

宁波银行的空工位已是一道风景线,从宁波到北京1360公里,从宁波到武汉880公里,从宁波到深圳1370公里,其工作人员在路上寻找答案。

通过载体经营和数字化经营,该行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客户的全覆盖走访,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和泛金融需求。2023年末,零售公司客户43.2 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49 万户。

线下走访客户看似“麻烦”,实则不仅有效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而且有利于掌握改善服务水平的办法。

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宁波银行了解到,客户除了关心功能好不好用,体验好不好,也很在意售后服务跟不跟得上。

于是,财资大管家2024版在售后服务方面推出了“财资知识库”功能,里面涵盖了各个模块、各个功能的操作图文、视频指引、常见问题等,相当于嵌入了“百度”,搜搜就可以知道答案。

又比如,在和客户的聊天中,该行发现,越来越多客户希望有票据支付直联功能,所以财资大管家2024版支持更多样的支付组合,客户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对于宁波银行而言线上与线下从来不是割裂的,两者的融合是服务无边界的关键所在

03 | 零售与财富多元化突围

加速“大零售”、“大财富”转型,已是银行业的共识。如果说招行是“零售之王”,那么宁波银行便是一匹黑马。

2014年,宁波提出“大零售”转型战略,今年刚好是10周年。该行能在零售金融赛道突出重围,离不开金融科技的强有力支持。

江浙一带居民收入水平高,消费和理财需求旺盛,这成就了宁波银行转型零售的先天优势。手握消金牌照,在金融科技的加持下,该行可以不受展业区域限制,扩大收入来源。

该行通过大数据分析,以用户的消费习惯和偏好为基础,围绕用户购置汽车、家电、装修等多元消费信贷需求,打造丰富的产品货架,构建消费金融生态圈

零售更加看重线上能力,需要良好的在线用户体验。借助数字化,宁波银行大数据精准触达相关用户群体,并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用户可以通过手机银行或其他线上渠道,快速申请贷款,简单又便捷。

截至2024 年3月31日,该行的个人贷款及垫款本金 5209.4亿元,比去年末增加137.4亿元,个人贷款方面,消费贷为主的零售业务占比超过60%,高于同业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宁波银行个人房贷业务占比较低,长期不超过20%,这也意味着,该行受经济周期影响小。

同时,宁波银行持续发力大财富管理业务。最新数据显示,大财富管理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万亿元,是众多银行角逐的新赛道。

2023年末,公司个人客户金融总资产(AUM)9870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814 亿元,增长 22.5%。

另外,公司私人银行客户 21487 户,较上年末增加 4411 户,增长 25.83%,中高端客群优势明显;私人银行客户金融总资产(AUM)2618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629 亿元,增长 31.63%。

众所周知,银行的利息收入往往高于非利息收入,但靠利息躺赢的时代已是过去式,非利息收入规模成了银行差异化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宁波银行实现60.1亿元的非利息净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超过1/3,在上市城商行中算是佼佼者。

04 | 数字风控迎难而上

难得的是,宁波银行的成长性,并不以牺牲资产质量为代价。相反,其始终坚定“控制风险就是减少成本”的风险理念。

宁波银行主要经营中小企业贷款和消费贷产品,对风控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其仍有效控制住了风险。

目前,其不良贷款率为0.76%,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是上市银行中唯一连续16年来不良率从未高于1%的银行。

在数字化时代,金融科技的实力很大程度决定了风控能力。为此,该行加快风险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迭代,推进风险数据平台建设,实现风险领域底层数据与上层平台的互融互通。

在执行严格的信贷政策、精准的客户筛选,以及贷后管理的过程中,宁波银行结合关联图谱、生成式AI等新技术,强化风险识别、判断和分析等环节,提高有效性和准确性。

在经济波动和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通过优化资产结构和加强资本管理,宁波银行确保了充足的流动性和资本充足率。

根据中国的监管要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作为全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宁波银行需要遵守的监管红线是不得低于7.5%。截至一季度末,该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26%。

此外,该行的拨备覆盖率达431.63%,同样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和监管要求。这意味着,银行为可能发生的贷款损失准备了充足的“安全垫”。

资产质量稳健发展,筑牢了业绩健康增长的基石。

截至一季度末,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5.09亿元,同比增长5.78%;实现归母净利润70.13亿元,同比增长6.29%。

两大经营指标均正增长,证明了其在不同经济周期中的适应性和韧性。

近年来,受经济大环境影响,银行的净息差普遍不如人意,但宁波银行顶住了冲击。净息差指的是银行利息净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银行的净息差越高,表明其盈利能力越强。

2024Q1,宁波银行的净息差为1.90%,比去年末的1.88%已经有所提升,释放出良好的信号。

在净息差向好的驱动下,宁波银行一季度实现利息收入115.02亿元,同比增长10.86%,稳住了收入支柱。

宁波银行以金融科技为矛,锻造长线生存的韧性,培养灵活适应的柔软性,正是穿越周期的长久发展路径。

电视剧《繁花》中爷叔曾说过一句忠告:“做生意不是要比谁赚得多,是要比谁活得长,不要想着一步登天,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END—

「点赞」「在看」与 「分享」,你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