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畅银:移动储能供热,2023年为垃圾焚烧企业创收近2000万

2023年3月,环卫科技网曾就百川畅能(300614.SZ)一座移动储能供热项目投用推文——《移动储能供热,能否成为垃圾焚烧厂营收的“金钥匙”》,该座项目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热源,摆脱了管网限制,为垃圾焚烧厂低成本利用余热拓展了一条全新

2023年3月,环卫科技网曾就百川畅能(300614.SZ)一座移动储能供热项目投用推文——《移动储能供热,能否成为垃圾焚烧厂营收的“金钥匙”》,该座项目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热源,摆脱了管网限制,为垃圾焚烧厂低成本利用余热拓展了一条全新路径。

百川畅银曾计划在三年内投资约1.24亿元,购置270辆移动储能车,推动“移动储能供热”业务发展。

如今一年过去了,“移动储能供热”这一新鲜事物发展态势如何?恰好,百川畅能近日公布了2023年年报,对“移动储能供热”业务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披露。

移动储能供热的引领者

关于百川畅能

百川畅银总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主要业务为沼气发电、碳减排和移动储能供热等。

其中,沼气发电主要为利用垃圾填埋场填埋气发电,截止2023年底,公司在营运沼气电厂101个,装机容量188.7兆瓦,市场占有率超过20%。但随着垃圾焚烧的快速发展,填埋气发电业务受到冲击,致使部分沼气发电项目关闭或者减容,导致2023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038.42万元,商誉减值损失2,154.23万元。

同时,2023年又逢国际碳市场需求量不足,公司当年对外销售的碳指标较少;国内CCER工作尚未启动,相关业务无法开展,导致公司2023年碳减排业务的盈利不及预期,碳减排业务利润比2022年减少448.8万元。

再看移动储能供热,2023年这项业务的收入比2022年猛增近11倍,达到4,404.51万元,但结果却是亏损1,168.34万。

三项主营业务都亏损,百川畅银2023年的整体业绩就很不好看了,实现营业收入4.03亿元,同比下降9.34%;归母净利-9173.81万元,同比下降343.44%。

到目前为止,业内从事移动储能供热服务的似乎只有百川畅能一家,所以它既是先行者,也是这个细分领域的引领者!接下来,我们看看百川畅能移动供热业务的实施情况。

移动储能供热,

为垃圾焚烧企业创收近2000万

百川畅能在年报中介绍,移动储能供热可以“为热源端(主要是垃圾焚烧企业)增加收益,为用户端降低成本(主要是通过天然气锅炉供热的客户),整个社会没有增加新的燃料消耗,为业务上下游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了热能的有效利用并实现了节能减排”。

其最大优势在于“打破了管道供热的传统模式”,可将燃煤电厂、垃圾焚烧厂、冶炼、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富裕能源和工业余热回收储存,利用装有储热材料的车辆,运输至周边的纺织、制药、食品、养殖、学校、居民小区等热能消费者,解决了供热管网建设周期长、成本高、覆盖半径短的问题,并对小型落后燃煤锅炉有效替代,缓解中小用热单位更换燃气锅炉、电锅炉导致供热成本高、用热稳定性波动的问题,具有“供热辐射范围广、热能损耗小、储热量大、节能减排和降低企业的用热成本”的特点,

截至报告期末,百川畅银已投用移动储能供热车184台。移动供热业务的营收占比也从2022年的0.84%升至2023年的10.92%,同期沼气发电业务的营收占比则从94.32%降至84.77%,两项主营业务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

然而,在移动供热业务营收猛增的同时,营业成本也在迅速提升,2023年达到4014.81万元,同比增长775.23%,导致这项新业务的毛利率只有8.85%,看似不高,但却是同比上升31.86%。

环卫科技网注意到,在移动供热成本中,“蒸汽成本”是最高的一项支出,2023年为1916.91万元,占移动供热业务总营收的43.52%,这笔钱应该就是百川畅银支付给“热源端”,也就是在垃圾焚烧企业购买蒸汽的那笔费用(下表)。对于迫切需要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垃圾焚烧企业来说,这块收入不无裨益!

另外,由于移动供热业务还在市场拓展期,移动储能供热技术及相关专用车的研发制造和采购也会是前期的一大笔投入。2023年,百川畅银研发投入为596.71万元,全部投向移动储能相关技术研发。装备采购方面,如果按“投资1.24亿元购置270辆移动储能车”估算,每辆车的采购成本为45.93万元。当然,随着采购数量的增加,采购成本肯定也会随之下降。

综合来看,移动储能供热是一项极具潜力的技术,符合国家在环保、在能源,尤其在双碳等方面的政策要求,也的确给垃圾焚烧企业创造了一条全新的创收渠道。按照2023年的应收增长态势,即使2024年的增速只能达到5成,也将有5倍以上的增速,百川畅银的业绩有望迅速得到扭转。

一项新技术,不管有多美,都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运营和落地模式,移动储能供热也不例外!

百川畅银在年报中表示,为实现移动储能供热业务的有效拓展,未来将积极开拓热源端与用热端下游市场,同时大力开展移动储能供热车的租赁模式以及第三方合作运营模式。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