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内幕交易的小说:一切都因为那通电话

在泄露出来的照片里,X先生显得很镇定,微胖的脸颊上,没有什么表情。

作者:X教授

10月16日,美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了X先生被捕的新闻,消息很快出来,他被控内幕交易和合谋操纵好几只股票。在泄露出来的照片里,X先生显得很镇定,微胖的脸颊上,没有什么表情。

当局从某个例行内幕交易的调查里发现了大鱼,然后顺藤摸瓜发现了本世纪最大的私募基金内幕交易案。在随后的庭审中,检察院提供了18150通电话的窃听录音,包括10部家庭,办公室或手机的通话,涉及550个不同的人,整个窃听过程超过16个月。X先生的通话对象,包括A先生,一家咨询公司的高级合伙人,B先生,一家电信企业的高层人员(曾被认为是下任总经理的热门人选),C女士,一家高科技企业的中层人员。除了C女士做了污点证人,这些人都与X先生一起遭到逮捕。根据检查院的调查,X先生根据他们提供的内幕消息,一共赚取了超过3亿6千万元的不当得利。有人认为这个数字仍然低估了X先生的盈利,但是检查院必须讲究证据,所以提交法庭的都是有据可查的数字。两年之后的10月13日,X先生被宣判因内幕交易罪入狱11年,并处以6亿6千万的罚款。

引子

X先生

X先生出生于一个海边的小城,他很少和人提起自己的幼年经历,但实际上他童年时期并没怎么受穷,父亲是一名缝纫机制造公司的经理,他自己初中辍学,来到首都闯荡,误打误撞就开始了证券生涯。


X先生很快就显示出了天赋。他参与操作的股票,经常在进入之后3天内就一飞冲天,而且经常选在公布年度利润前入货,公布了高利润高分配的方案之后,顺利出手。他所在的那家证券公司,很快就在圈子里出了名,大家都知道有一个X先生风格彪悍,回报超卓,号称敢死队。经过几年的成长,他从原来的那家证券公司离开,自己成立的自己的私募基金,很快资金量就翻了3倍,他的私募基金成为了市场中的传奇,年化回报在200%-300%。由于资金络绎不绝的希望加入他的资金,他干脆就关闭申购通道,只接受自己的至亲好友增加一部分基金。

 

X先生极其低调,低调到网上都没有一张确认是他的照片。一直到被捕之前,他都一直用各种方法收集整合他所跟踪的公司的相关信息。他的研究员一年到头在外奔波,和各个上市公司调研勾兑,但是他一直自己控制大部分股票仓位,除了他的主操盘手,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股票仓位。这在私募基金行业很普遍,因为私募基金经理通常也不需要向客户频繁透露持仓情况,也不需要解释每一笔交易背后的投资理念。他的私募基金规模很快就达到了420亿之多,市场上传言他买入的股票,一定是有特别的利好或故事的。

 

第一节

G先生的电话

一年前的一个下午,收盘前45分钟。X先生坐在自己基金的董事长办公室,六个屏幕上大数字不断跳动,大部分都是绿的。X先生摊在大班椅上,透过大片的落地窗,呆呆的看着窗外的绿地。这里是整个金融中心最贵的地段,风景非常好,但是X先生今天并没有心情看风景。

 

最近股票市场非常动荡。就在上个月,指数一下子跌了超过11%,历史上最快的跌幅,大家都在恐慌,股灾来了。X先生打理的基金全仓科技股和金融股,净值缩水将近20%。其中一只券商龙头股,一直在业界排名第一,但是也开始面临流动性危机,市场传言如果再没有白武士出手,这家龙头券商熬不过这个周末。X先生这笔重仓投资是听了同乡朋友G先生的建议入货的,浮盈颇丰,但是几天下来已经跌到接近成本价了,如鲠在喉,明明知道还没出来的财报同比增长将近一倍,但是不知道流动性熬不熬得到出年报的那一天。

 

手机响了,是同乡密友G先生。X先生有四部手机,每六个月换一次,大部分时间只接熟人的电话。X先生关上办公室的隔音门,按下了接听键。

 

“下周要不要一起打场球?”,电话那边还带着乡音的G先生说,“我在会所存了几瓶86年木桐酒庄,打完可以喝一杯”。

 

两人天南地北的聊了一阵,还聊到最近要请G先生过去做顾问的一家私募股权基金,G先生说人家愿意出的年薪是天价,但是他不是很想去,因为只是赚工资,还不如以前在咨询公司做总裁。

 

X先生开玩笑的说,“这么下去,我也请不起你了”。

 

“哪里,你那个新基金,上次说让我来做总裁,这就值了,哈哈”。

 

“你现在在哪里呢?”

 

“我在家里,刚开完董事会电话会议。王还没决定救火,但是有个大的个人投资人决定帮我们增资,具体策略还没定。现在的资金状况非常紧张,就算增完资,也不能保证可以熬过去。”

 

“哈哈,这么累啊,那就多休息休息吧,下周打球吧。”

 

又扯了一阵,X先生挂断了电话。在窗口站立了十分钟,他走出房间,向交易员下达命令:“把所有的券商股清空,同时做空1倍的指数期货”。第二天早上,市场再度崩盘,只有X先生管理的基金净值仍然巍然不动,甚至还涨了点。

 

第二节

G先生

 

G先生和X先生算是同乡,虽然不是一个村出来的,但是是同一个县,两人都算县里到首都混的最好的人物,前几年还一起回县城捐了一所希望小学。G先生在业界顶级公司做了十年总裁,最近退休下来,但是还是在很多大企业兼着独立董事。虽然光荣退休,原公司还给了个名誉主席的头衔,但是G先生还是时不时的有失落的感觉。

 

最近,G先生和先生走的很近,除了G先生投资在X先生打理的基金之外,X先生还经常咨询G先生关于某些公司经营状况的意见,包括某些关于销售数字,而G先生做了几十年高管,自然知道泄密的严重程度,很多时候不显山不露水的拒绝提供,X先生也不会紧逼。刚刚的那通电话,他却没有太多犹豫,因为在董事会电话会议上的消息太过惊人,他担心自己投在X先生基金的一亿血本无归,再想到X先生许给他的新基金总裁头衔,他没有太多犹豫。电话记录显示,挂断电话会议后23秒后,他拨通了给X先生的电话。

 

第三节

M部长

M部长是美国FBI的副部长,被指派专门负责本次股灾。M部长盯上X先生很久了,八年前他抓到一个用传真机向X先生传当月报表的小职员,本想就此收网的,没想到X先生找出大管家Z先生顶罪,最后因为证据不足被逼放弃。近几年,M部长从不少渠道获得X先生获取内幕消息的证据,特别是一名基金公司的分析师被抓到内幕交易后转做污点证人,提供了大量与X先生联络的详情,包括X先生一个未被监控的电话号码,以及炒作两只股票时事先获取盈利信息,买成大股东后逼迫上市公司高分红等等,考虑到X先生旗下所有基金的交易纪录都有据可查,M部长高度确信他这次肯定能给X先生定罪了。

 

X先生早就被边控了。但是,其实,M部长的真正目标是G先生。M部长查了X先生的通话记录,但是在他所知的两个号码的记录里,找不到G先生的记录。10月03日,M部长约X先生配合调查。“根据现有的证据,可以判你11年。”X先生没有反应。“但是,如果你愿意配合我,我可以减少一点证据,那你最多就判5年。条件是在你的手机上装上窃听软件,记录一切你与G先生的通话”。

 

X先生没有反应。他知道,这种承诺是不可靠的。要想保守秘密,唯一的方法,就是永久闭嘴。一周前,一个业内很有名气的券商高管,在自家阳台上自缢身亡,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但是他追悼会,很多业界大佬出席。X先生也知道,这次FBI掌握的证据太过确凿,他的支持者,包括买了他基金的那些大佬们,都没有办法出声救他。如果咬出其他人,他就算出来也没有活路了。

 

10月16日,M部长动用海陆空三栖特警部队,大阵仗的抓捕了X先生。第二天,传媒拍到X先生的基金公司大门紧锁,空无一人。投资者大规模赎回基金,基金清算,投资人都拿到了自己的本金,以及高额的收益。

 

三个月后,公开宣判,X先生入狱11年。两年后,FBI同样用内幕交易罪起诉G先生,证据包括开完董事会23秒后打给X先生的那个电话。律师辩护的时候,强调G先生没有收过一分钱的好处,因此不构成内幕交易,但是法官认为,无形的好处也是好处,因此判他罪名成立。G先生当过十年总裁的那家公司,给全球客户发信,”G先生自从退休之后,与本公司已经没有任何业务关系,本公司谨此声明,我们对G先生的罪行表示愤慨,并即时停止向其支付退休合伙人的酬劳”。

后记

真相

本文是小说,但大部分基于事实,即2009年美国ZF诉拉贾拉特南内幕交易案。文中的X先生原型是帆船基金创始人拉吉-拉贾拉特南(Raj Rajaratnam),G先生原型是前麦肯锡总裁,高盛董事拉贾特-古普塔(Rajat Gupta),龙头券商指的是高盛。他们来自同一个县城,是因为拉吉-拉贾拉特南是斯里兰卡人,拉贾特-古普塔是印度背景,他们一起建立了印度商学院。本内幕交易案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内幕交易案之一,所有交易内容均来自公开报道。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此外,X教授(微信公众号:X_Man_Investment)也和文中的虚构人物X先生没有任何已知的关系。

 1.jpg

拉吉-拉贾拉特南(Raj Rajaratnam)

2.jpg

拉贾特-古普塔(Rajat Gupta)

(公众号:X教授 ID:X_Man_Investment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