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最近的债市与股市?

5月基数效应下降,经济数据回暖,叠加PPI降幅收窄,债市存在调整压力。

2024年4月23日以来,10年国债收益率由2.2%持续上行至2.35%,回到了4月1日的水平。究其原因,在于央妈觉得长期国债收益率与基本面不符。据金融时报4月23日文章,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长期国债收益率主要反映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期,但同时也会受到供求关系等其他因素的扰动。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基础好、韧性强、动能优、潜力大、活力足,央行对经济增长前景是长期看好的。一些机构投资者也认为,未来通胀有望从低位温和回升,长期国债收益率作为名义利率,本身会随着通胀水平回升而提高。当前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滑的底层逻辑是市场上“安全资产”的缺失,随着未来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资产荒”的情况会有缓解,长期国债收益率也将出现回升。

我们认为,从基本面来看,基数原因导致4月工业增加值等经济数据同比增速回落是债市走强的支撑之一。5月基数效应下降,经济数据回暖,叠加PPI降幅收窄,债市存在调整压力。政策刺激下股市大涨则使得国债利率上行斜率较陡峭。结合名义GDP增速和5年期MLF利率,预计10年期国债利率最高回升至2.45%。未来债市走向需要观察投资与出口复苏持续性,下半年债市仍然存在机会。

基本面带动股市5月上涨我们在3月初就提出来了,但具体时机仍需看跟踪政策与市场走势。4月25日,集中力量打造金融业“国家队”的政策刺激证券板块大涨,并带动成长板块上涨。地产板块也在政治局会议刺激地产和南京重启“购房落户”政策、成都全面放开了限购的刺激下,近5日涨幅领涨股市。4月26日,我们根据市场走势提出4月调整有望提前结束,进入5月做多窗口期。倘若政治局会议政策超出预期,叠加经济基本面短期转好,如果突破4570点,5月万得全A触及2023年11月20日的4800点也是有可能的。具体点位由市场情绪决定,我们会做预判,但不会猜具体点位,操作还是要遵守右侧交易规则。

交易规则:

趋势线大于均线。被下行趋势线压制,不超过5成仓位;突破下行趋势线,满仓。

60日均线与20日均线下方,1成仓跟踪市场走势;下探支撑线探底回升加到3成仓位,支撑线以低者为基准。

没有突破下行趋势线的情况下,以60日均线位置为止盈点减至1成仓;期间,若站上20日均线,加到5成仓,并以20日均线为止损点减至1成仓。

若突破下行趋势线,加到10成仓;突破后接近另一阻力线,止盈至7成仓;突破第二阻力线后再加回10成仓,即使突破第二阻力线后回调,只要仍在20日均线上方,依然满仓;跌破第二阻力线且跌破20日均线,但在60日均线上方,减至7成仓,再次站上20日均线,加至满仓;突破遇阻跌破60日均线,减至1成仓。

具体交易时,根据30分钟K线图,如果有可能出现低位123结构,即低位3高于低位1,站上20单位移动平均线买入,跌破20单位移动平均线卖出。

板块方面,我们认为,在房产税出台、财税体制改革完成前,房地产无法真正触底,大趋势不会变,依然是一波流的反弹机会,只适合短线高手参与。5月重仓通信、电子、计算机等小盘成长股为佳。

人工智能服务器、存储器、光通信等是我们3月初就开始主推的进攻方向。浪潮信息2024年一季报主营收入176.07亿元,同比上升85.32%;归母净利润3.06亿元,同比上升64.39%;扣非净利润2.4亿元,同比上升62.96%,证明人工智能服务器确实给国内企业带来了业绩。易中天等头部CPO企业参与全球AI产业链,一季度业绩也大幅增长。

《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2023年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达到1174.3亿元,同比增长32%,估值与盈利匹配的低空经济也可以配置

汽车行业的情况超出预期,2023年价格战一度使得企业盈利承压,但通过成本控制与技术进步,2024年一季报汽车行业盈利增长32%,表现较好。一季度已经公布业绩的237家上市公司中,186家扣非净利润实现正增长。

与汽车行业盈利相契合,动力电池一季度已经公布业绩的48家公司中,有26家扣非净利润实现正增长,可以增配动力电池行业。

光伏设备一季度已经公布业绩的65家公司中,仅19家扣非净利润实现正增长;风电设备一季度已经公布业绩的27家公司中,仅6家扣非净利润实现正增长。股价却逆势走高,颇有利空出尽的感觉。从基本面来看,确实接近底部了,只不过市场什么时候能够出清还需要观察。中信博、帝科股份等业绩增长的辅材2024年一季度维持较高增速。

中药继承历史传统,研发投入相对较低,确定性较高,可以配置云南白药、片仔癀、华润三九、济川药业、东阿阿胶、羚锐制药等公司。

煤炭、油气、电力、有色等红利板块,可以先止盈,等5月底根据市场走势再决定是否加回来。对于中长线投资者,不调整持仓比例也可以,中期确定性比短期更高,但可以考虑用港股代替A股相应板块。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