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件详情

乐普医疗(300003):高基数下2023年业绩承压 2024Q1环比改善

05-06 00:00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
研究员:贺菊颖/王在存/李虹达

  核心观点
  23 年业绩低于预期,高基数下公司业绩短期承压,24Q1 环比改善,业绩符合预期。短期来看,随着高基数、合规要求提升等内外部因素影响逐步减弱,公司在器械、药品领域的基本盘仍然保持稳健,心血管新产品按预期陆续获批,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板块的AI、消费医疗等新产品也有望陆续获批放量,公司有望重回稳健增长趋势。中长期来看,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丰富的研发管线有望贡献长期成长动力。公司作为国内心血管平台型企业,在研发、销售、品牌等方面的优势有望持续体现。
  事件
  公司发布2023 年年报及2024 年一季报
  2024 年4 月19 日,乐普医疗发布2023 年年报及2024 年一季报。
  公司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79.80 亿元,同比减少24.78%;实现归母净利润12.58 亿元,同比减少42.9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23 亿元,同比减少47.60%。EPS 为0.68 元/股。利润分配预案:
  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3.3141 元(含税)。24Q1 公司实现收入19.22 亿元,同比降低21.14%;实现归母净利润4.82 亿元,同比下降19.2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56 亿元,同比下降18.85%。
  EPS 为0.26 元/股。
  简评
  高基数下23 年业绩承压,24Q1 业绩符合预期
  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79.80 亿元(-24.78%),实现归母净利润12.58 亿元(-42.9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23 亿元(-47.60%)。据此计算2023 年Q4 实现收入17.21 亿元(-39.58%),归母净利润-0.95 亿元(-124.23%),扣非归母净利润-1.63 亿元(-148.21%)。23 年业绩低于预期,收入同比下降主要由于上年同期应急快速检测试剂盒及PCR 仪器设备导致基数较高;利润端下降幅度大于收入端主要由于,公司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共计1.95 亿元。若剔除计提商誉和其他特定资产的减值、股权激励相关费用的影响,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3.86 亿元,同比下降37.68%。
  24Q1 公司实现收入19.22 亿元(-21.14%),归母净利润4.82 亿元(-19.27%),扣非归母净利润4.56 亿元(-18.85%)。业绩符合预期,收入利润同比下降主要由于上年同期仍有部分应急产品销售。
  心血管业务保持增长,IVD 业务下滑幅度较大
  分板块来看,2023 年公司医疗器械业务实现收入36.74 亿元,同比下降37.50%,主要由于体外诊断业务上年同期应急快速检测试剂盒及PCR 仪器设备的销售对营业收入贡献较大,剔除体外诊断业务后的该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0%。其中:冠脉植介入收入同比增长2.9%;结构性心脏病业务同比增长29.08%;外科麻醉业务同比增长9.37%;体外诊断业务同比下降77.79%。药品板块2023 年实现收入30.44 亿元,同比下降11.47%。
  其中:制剂收入同比下降11.90%;原料药同比下降8.60%。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业务2023 年实现收入12.62 亿元,同比下降2.37%,剔除应急相关收入,该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53%。
  分地区来看,2023 年国内收入为69.53 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为87.13%,同比减少27.04%;国外收入为10.27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为12.87%,同比减少4.94%。
  2024 年一季度公司医疗器械业务实现收入8.86 亿元,同比降低18.69%,环比增幅9.22%。其中:心血管植介入创新产品组合同比增长12.63%,环比增长35.68%;冠脉植介入业务同比增长5.80%,环比增长22.17%;结构性心脏病业务同比增长66.77%,环比增长45.45%;外科麻醉业务同比增长10.24%,环比基本持平;体外诊断业务同比下降69.53%,去年同期应急产品销售导致基数较高,环比增长6.30%。药品板块实现收入7.93 亿元,同比下降15.69%,环比增长26.35%,其中:原料药同比增长19.15%;制剂同比下降19.19%。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收入2.43 亿元,同比下降40.26%,去年同期应急产品导致基数较高,环比下降13.73%。
  展望2024 年Q2 及全年,公司有望迎来业绩拐点23 年受高基数、集采续约、行业合规要求提升等因素影响,公司收入、利润有所下滑,但24Q1 环比已开始改善,展望Q2,上年同期受药品集采续约等因素影响,基数相对较低,二季度有望收入、利润有望回归正增长轨道。公司近年来陆续推出FFR、外周切割球囊、冠脉声波球囊、可降解PFO 等重磅新产品,随着行业合规要求提升对手术量影响逐步减弱,下半年心血管器械板块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来看器械、药品的基本盘有望保持稳健增长,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板块在AI、皮肤科产品、OK 镜等陆续获批、放量的推动下,有望持续发力。
  器械板块重磅产品冠脉冲击波球囊已获批,药品板块甘精胰岛素集采续约中标公司保持较高研发投入力度,2023 年研发投入12.42 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5.56%,其中资本化金额为3.62 亿元,占研发投入比例为29.17%。研发费用为8.79 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1.02%。
  医疗器械领域,公司持续推进心血管植介入创新产品研发。2023 年9 月,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获批,是全球首款同类产品。2024 年1 月冠脉血管内冲击波导管/设备、冠脉乳突球囊扩张导管获批,冲击波球囊能够有效处理血管钙化,扩大管腔面积,改善血管顺应性,有望成为公司又一款心血管领域重磅产品。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已于2023 年6 月递交注册申请;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已进入多中心临床试验入组阶段;TAVR 产品已于2023 年底递交注册申请;经心尖二尖瓣修复系统(夹子)计划将于2024 年上半年向NMPA 递交注册申请。
  药品领域,公司积极布局心血管创新药物,尤其在降糖、减肥领域重点布局。公司已实现对上海民为生物控股,其自主研发的GLP-1/GCGR/GIP-Fc 融合蛋白MWN101 已开展II 型糖尿病和肥胖适应症的II 期临床试验,是国内首家进入临床二期的GLP-1/GCGR/GIP-Fc 三靶点GLP-1 类产品。公司自主研发的度拉糖肽注射液生物  类似药正在进行III 期临床研究;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已申报IND,用于治疗糖尿病及肥胖患者;治疗儿童近视的阿托品滴眼液已获得临床批件,正在进行I 期临床。
  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领域,公司重视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运用。无创血糖仪已提交注册申请,目前处于补充资料阶段,预计年内有望获批上市。依据人工智能算法开发的新一代植入式CGM 产品可实现免校准,目前已完成临床试验,准备提交注册申请。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无创连续血糖仪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预计2024 年下半年提交注册。
  费用率有所提升,净利率受减值影响较大
  2023 年公司毛利率为64.24%(+1.78pp),其中器械板块毛利率66.69%(+7.01pp),药品板块毛利率68.69%(-4.78pp),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板块毛利率46.40%(+0.64pp),毛利率变化预计主要由于器械产品结构变化,药品板块受集采续约影响所致。销售费用率20.36%(+1.19pp),管理费用率10.22%(+3.22pp),研发费用率11.02%(+2.00pp),财务费用率1.06%(+0.19pp),费用率提升主要由于费用下降幅度低于收入下降幅度。公司销售净利率为16.20%(-4.96pp),受资产减值影响较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90 亿元(-64.51%),主要系营收规模下降导致销售回款同比下降,但上年末的应急产品生产等所需的额外人工劳务费、采购原材料的款项按结算周期集中支付,现金支出的降幅滞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82.60 天,同比增加22.04 天,存货周转天数287.43 天,同比增加97.39 天。
  2024 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66.89%(-0.06pp),基本保持稳定。销售费用率17.40%(-0.69pp),管理费用率7.44%(-0.51pp),研发费用率10.27%(+0.85pp),财务费用率0.05%(-2.18pp),财务费用率下降幅度较大主要由于上年同期汇兑损益变化所致。一季度销售净利率25.64%(+0.27pp)。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2 亿元(+205.45%),主要由于上年同期受非常规业务现金流扰动所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90.91 天,同比增加21.9 天,存货周转天数318.70 天,同比增加57.07 天。
  短期器械及药品有望恢复稳健增长态势,中长期看好公司平台型布局的成长潜力短期来看,随着高基数、合规要求提升等内外部因素影响逐步减弱,公司在器械、药品领域的基本盘仍然保持稳健,心血管新产品按预期陆续获批,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板块的AI、消费医疗等新产品也有望陆续获批放量,公司有望重回稳健增长趋势。中长期来看,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丰富的研发管线有望贡献长期成长动力。公司作为国内心血管平台型企业,在研发、销售、品牌等方面的优势有望持续体现。预计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54、22.71、26.47 亿元,增速分别为55.3%、16.2%、16.5%。以2024 年4 月30 日收盘价(14.75 元)计算,2024-2026 年PE 分别为14、12、10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集中带量采购降价幅度超预期:未来不排除公司现有商业化产品品类纳入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中,如果相关产品降价幅度超过市场预期,将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2)市场推广不及预期:如果目前商业化的产品扩展市场进度晚于市场预期,则相关公司的业绩增长或受到一定影响。3)在研管线进度不及预期:公司产品布局广,在创新医疗器械、消费医疗等领域均有产品布局,部分在研产品研发进度有可能不及预期,对公司后续收入及利润增长带来不利影响。4)医药行业合规要求提升影响超预期:医药行业合规要求提升可能持续对手术量、药品用量、耗材用量等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