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农村与农民:千里大凉山考察随感

他一直的梦想与目标,就是用自己的学识、见识与资源,帮助那些偏远乡村的父老乡亲

作者:elwenhf

格隆序格隆汇有一批心怀家国,并努力践行的会员。他们如果走在城市的人流中,会瞬间湮没。就是这样一批“城里人”,对农村的困苦与无奈感同身受,他们如同盗火者,行走在中国的偏远角落,并以个人的微薄之力,帮助着那里在贫困中挣扎的乡亲。elwenhf就是他们中的一位:这些年,他一直奔走在中国各地的偏远农村。他一直的梦想与目标,就是用自己的学识、见识与资源,帮助那些偏远乡村的父老乡亲,让他们不被社会遗忘,让他们的日子也能有阳光照射。此文来自他对“中国最穷困地区之一”——大凉山的考察。格隆呼吁能有更多的会员能地关注农村弱势群体,并给予elwenhf(个人微信号elwenhf)这样在一线践行的人力所能及的声援——你可以嘲笑情怀,但,人真的是需要一点精神与情怀的

从来没有一块土地,如此让人触动

也从来没有一块土地,如此让人难以释怀

——大凉山行记

这几年,我走过了很多农村,北到大兴安岭,南到海南岛,东到台湾,西到云南中越边境的原始丛林中,但是,从来没有一块土地,能够像大凉山这样,让我触动,让我难以释怀

当5月第一次走进大凉山后,时隔两个多月我又一次走进这里,并且一路寻访。从西昌到会东、会理、盐源、德昌、美姑、昭觉、雷波,行程5、6千公里,调研,拜访,对接上到凉山州、县的各级ZF官员,下到各个县、乡的农户,有触动,也有感动。

Clipboard Image.png

首先,和格隆汇朋友们简单说说凉山州的基本情况。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全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另外一个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幅员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境内有彝、汉、藏、纳西、蒙古、傈僳等10多个民族。全州辖1市16县,其中木里为藏族自治县。

凉山历史悠久,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这里设置郡县,委派官吏进行管理。 唐、宋、元、明、清在凉山先后设置了郡、州、司、府以及路、卫、厅、县等。1950年,凉山迎来了解放,1952年10月,凉山彝族自治区成立(后来改为州)。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凉山长久以来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直至建国后民族改革完成,凉山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也才有了“一步跨千年”的说法。

因为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特定时期的原因,凉山州,尤其是彝族同胞聚居的老五县长期受贫困、毒品、艾滋等负面因素困扰。

大凉山最让人触动的,是巨大的落差感

Clipboard Image.png

(今年西昌火把节盛况)

我在大凉山的行走,是从首府西昌开始的。

西昌是一个美丽的城市,甚至可以说有点繁华,城市建设甚至比起临近的攀枝花这个矿业城市好很多。每当夜幕降临,满街的烧烤,别有风味。这座城市的房价平均在5k-6k,排名在整个四川省第二,也远远高出临近的攀枝花。出行住酒店一点也不会比一二线城市的酒店便宜,尤其在火把节等彝族传统节日期间,三星级以上的酒店标间都超过1k一晚。在这里,你甚至会有一种走到内地二线城市的错觉。

临近西昌的德昌、会理和泸沽湖所在的盐源县,由于自然条件和物产经济相对较好,发展相对较快,和内地中等县城发展水平相当。

德昌的草莓、桑葚、梨,会理的石榴、核桃、盐源的苹果都已经相当成规模,农业合作社、小电商都已经在萌芽,并且正在迅速成长。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昭觉,美姑,金阳,布托,雷波这几个彝族聚居的“老五县”,依旧非常落后

当一个会理的朋友从朋友圈里看到我在美姑县之后,发来一条微信:在老五县,晚上不要出去,吸毒的多,艾滋病全国最高发病率。

90年代,由于凉山地区成为金三角毒品运输通道,导致毒品以及毒品衍生的各种犯罪和社会问题成为困扰这片美丽土地的浓重阴影,甚至,经过了这么多年,依旧挥之不去。

我寻访过程中,没有直接接触到这类人,但是回程中,有个朋友说起:就在前几天,两个刚从戒毒所出来的人,在大白天强抢了一个农户家的鸡鸭。

这种情景,想象起来,是不是给人一种相当滑稽的不真实感:但这恰恰是这块土地上的真实,无奈,且悲凉。

在这两年的新闻报道中,也能看到不少类似的事件。

Clipboard Image.png

这是腾讯前几天做的一组摄影报道,所讲述的是我刚刚走过的昭觉县一个小山村的情况。而在我走过的那片土地上,这样的地方,有着类似经历的家庭、孩子,比比皆是。

在美姑、昭觉行走中,我看到虽然农户种植的土豆、苦荞,高山燕麦,当地人养的岩鹰鸡、土猪都很原生态,对于城里人来说都是极品健康食材,但是由于交通、物流等问题,根本没有商业生态,很难转化成农民的实际回报。

Clipboard Image.png

从西昌去美姑的路上到处是泥泞和山体滑坡路段

在我去美姑的路上,县城与西昌之间唯一的一条公路到处都是泥泞,一路上随处可见滑坡、塌方地段,这个路况连越野车都有点吃不消。160公里路,我们走了接近8个小时

而与农户交流过程中,我也发现,在会理、德昌、盐源这些地区的农户,已经有想要借助互联网走出大山的强烈愿望,即使他们有些人还不太知道该怎么去做,但是,在老五县接触的农户看来,他们不知道他们种植的洋芋、苦荞,饲养的鸡、土猪、羊,除了填饱肚子,偶尔能在县城卖点钱之外,还能意味着什么。

不同地区的反差,竟然如此强烈。

美丽的田野 遗憾的是贫瘠

Clipboard Image.png

(美姑县高山上燕麦和苦荞地)

美丽的田野,遗憾的是贫瘠。美姑、昭觉等高山地区,三千米的海拔使得这里的农作物基本只有三样:土豆、苦荞、燕麦。虽然独特的地理环境,让这里的土豆格外的甘砂美味,但是除了用作口粮之外,基本只能用来喂猪,很少能转化为实际的回报。苦荞和燕麦也是类似的情境。

在走访的日子里,我随当地的朋友去了德昌山区的一个小山村,那里部分住在山顶的村民家里至今还没有通电,除了一间房子,基本家徒四壁,没有其他的物件。

Clipboard Image.png

(因丈夫去世而陷入困境的一户人家)

我们在村书记的陪同下走入一个因丈夫去世而陷入困难的家庭时,女主人的躲闪的眼神里透着一份不安和局促,家里太简陋了,家徒四壁,2个屋子里除了2张木板床之外,什么都没有。

我看到屋子的中央有一个火塘,还散落着一些木灰,是天冷的时候烤火用的,也可以烤土豆。墙体已经斑驳破损。我们走出屋外,孩子的母亲用一句彝语说了一句:很难为情,家里啥都没有

我看着一直站立在屋前的那个孩子,他一直静静的注视着他家门前的那片大山,眼神里不知是憧憬还是忧愁。一直到我们走的时候,他还静静伫立在那里。

Clipboard Image.png

(位于德昌县一个恬静美丽的小山村,生活在这里的多数农户收入还是极少)

我们下山和村书记、村长沟通了一下,这里的物产主要是一些玉米、土豆和水稻,也是他们村长期主要的口粮,没有其他经济作物。但是这边的环境和水源非常不错,地势除了坡度还有一些山上的开阔地。

经过商讨,我们有了一个设想方案:可在这里建设一个小规模的高山草莓基地,把育苗移栽到这里,结合草莓新的基地,让当地村民一起参与进来劳动,一起联动种植,可以解决他们的一部分村民的就业,我们把草莓市场销售后赚取的收入全部分享给参与劳动种植的村民,更好的改善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教育,也是一个很好的精准扶贫尝试,还可以逐步带动他们种植一些可持续的经济作物。

彝汉之间的鸿沟 没有因为时间流逝而填平

凉山州境内有彝、汉、藏、纳西、蒙古、傈僳等10多个民族,其中最主要的两个民族彝族和汉族之间还有不少误解和鸿沟,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填平

虽然,在红军长征途中,刘伯承与彝族人首领小叶丹的结盟被传为佳话,也在建国的历史中留下了一笔浓重的色彩,但是同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两个民族,至今还有不少误解。

我在德昌的时候,正好遇上了一个梨园合作社采摘黄梨。到成熟季节,这个以汉族为主的村落,即使老少上阵,但是人手仍然不够用,但是对于临时雇用周边山上的彝族同胞做帮工都显得很犹豫。

他们觉得彝族人难以沟通,做事随性,有时候和一个人产生矛盾甚至会引发群体事件,所以他们即使花更多的钱去城里请短工,都不愿意雇周边的彝族人。

同样的,不少彝族同胞,其实还是排斥汉族。这里面,有些是历史的原因,也有两个民族天性上的不同。有些彝族的精英,虽然也能操一口流利的汉语,但是内心深处仍是排斥汉人和汉族文化的。

但事实上,大凉山彝族是一个很热情好客的民族,平时有来访的朋友,客人,他家没有鸡鸭,主人去村子里借来都要宰杀款待珍贵的朋友,他们是那么的热情淳朴和善良

我们有和一些当地的人交流,无论和汉族和彝族,如果彼此都抱着一个接纳的心去包容对方,看到彼此的优点,两个民族自然会和谐相处,彼此学习进步团结。

大凉山的美丽和故事 悲伤的揭开我 又甜蜜的触动我

Clipboard Image.png

(彝族诗人吉狄兆林)

走访的过程中,我有幸结识了大凉山诗人吉狄兆林。他的诗歌深深的触动了我。我听他讲述大凉山曾经的苦难和历史,大凉山的孤独就是人类最初的孤独和最后的孤独。那些远去的苦难,悲伤的揭开我,又甜蜜的触动我。

诗人是一个乡村教师,从事着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平日还辛勤看护着他家屋后的几亩核桃树。聊起大凉山的振兴,他说一个根本在于教育,更多的年轻一代可以脱去愚昧和无知,学习知识走向外面的世界,来改变这个民族暂时的落后。诗人的父亲曾经是当地彝族的一个酋长,那个年代虽然久远,但他的父亲从小告诉他作为贵族的孩子必须从小学习,因为这个民族落后,希望他以后可以影响族人接受学习,改变贫穷。

有人将农村的贫穷归因于懒惰、愚昧,但我却深深的感受到,这一切只是表面现象。人是脆弱、渺小的,容易被环境裹挟,人的精神风貌、生存环境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观的,无论一个地区或是一个民族,都需要以开放的胸怀去顺应时代潮流,才能获得进步和发展。

一路的走访,有接触一些彝族的干部,扶贫工作人员,诗人,歌唱家,他们有的低调务实,有的才华卓群,都很有胸怀和视野。他们接纳新知,和汉族朋友分享学习,并用自己的点滴力量践行着,改变着这片土地。

在和一个昭觉县的朋友交流的时候,她提到一段往事:

1996年,刚刚中专毕业的她,分配到昭觉县下面的一个乡ZF工作。当时那个乡ZF还没有通电,通路。她的母亲送她去报道的时候,带着马灯、煤油炉、热水瓶,到乡ZF的时候,她第一反应是想逃,因为乡ZF只是一个简陋的院子,连大门都是两排柴门。最终,她留了下来。而她,也成了这个乡、这个县20年变化的见证者。

20年过去了,小姑娘已人到中年,她之前待过的乡ZF也已经从山上搬到了公路边,而原来没有通电的乡村,基本已经通了电,虽然还是没有网络。

谈起这些年昭觉县的变化,她有点激动:虽然我们还是落后,但是我们在一点点变好,也许不是很快,但不是原地不动的。

这几年,随着凉山扶贫进入国家和很多公益组织的视野,很多ZF部门、支教团体、慈善机构都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很多变化。

Clipboard Image.png

(在美姑县剪羊毛节上偶遇的三个彝家姑娘)

就说教育问题,我在美姑遇到一群孩子,当我问她们上学有没有问题,有没有孩子因为上不起学而辍学的时候,一个刚小学毕业的女孩子告诉我:现在她们上学都没有问题,也没有同学因为经济的原因辍学。

而在和昭觉一个团委书记交流的时候,她告诉我:现在凉山州能做到15年内教育免费。而为了能让彝族孩子能早点学懂汉语,她们正在筹备组织,开展“一村一幼”的工程,能尽量帮助彝族的孩子们早些听懂汉语。

尾声

大凉山几乎是中国农村的缩影:这里有着淳朴的农民,美丽的生态资源,丰富的生态经济作物,健康的食材和水果,谷物,还有山羊,土猪,黄牛,这些都是支撑大凉山未来发展的经济物产。如果能够做到精准扶贫的对接,教育的改善,这里的现状一定会逐步改变。

但,只是如果。对绝大多数这样的地方,贫困如梦魇,如影随形。

大凉山的振兴,可能不是一群人,在一段短时间内努力就能实现的,也不是外面的人给点捐助或者像我们这样的人帮他们销售产品所能实现的,更多的,需要这里生活的所有人:上到ZF部门的精英阶层,下到普通百姓,提升教育,转变观念,更多的孩子学习知识,通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的实现大凉山振兴。

文章最后,我用一首彝族诗人吉克布的诗作文章的结尾:

【飞翔】

吉克.布

 

盛夏,孤岛般的山村

几个孩子在坝上奔跑

周围是光

头顶是流动的白云

 

更多的孩子到来,张开双臂

虚拟的手法表演飞翔

上下偏飞  雏鸟出巢

平衡滑翔  遨游长空

 

赤脚的男孩模拟某种鸣叫

他想象自己的轨迹

和一些捡来的生词

目光攀过群山,离奇走远


灵魂的速度快于手脚

他们在大地上飞来飞去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