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功过"隆中对"——一个投资人眼中的战略与战术(下)

如果把前面的分析看作是“隆中对”的内在缺陷的话,那么下面的分析则可以看作是“隆中对”在

作者:张守哲

五、计划赶不上变化——哪些因素会导致“隆中对”中途夭折?

如果把前面的分析看作是“隆中对”的内在缺陷的话,那么下面的分析则可以看作是“隆中对”在“鼎足三分”的建国道路上所面临的外部风险。

自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诸葛亮“隆中对”出台,从之后的历史发展来看,有三次危机可能会导致中途夭折:

第一次夭折危机:赤壁之战

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的“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安排的本来是“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以成鼎足之势”的战略方案。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仅仅不到一年时间,曹操就于次年秋初举兵南征。而此时的刘备尚未有效接收荆州。随着刘表病亡,荆州群臣拥立其子刘琮,而刘琮继位后迅速降曹。曹军来势汹汹,所向披靡,随后更是在当阳大败刘备,并迅速占领江陵/南郡,刘备和孙权所依托的“长江防线”被撕开一道口子。形势的突变,让“隆中对”“鼎足三分”的建国道路面临第一次重大危机。Clipboard Image.png

应该说,此时的形势对曹操一片大好。若能有效运用,当可趁势扫平南方。曹操方面可派一员大将,率步兵攻取夏口,从而将荆州最重要三镇——襄阳、江陵、夏口尽收囊中。那么,远在柴桑的孙权很可能就不敢轻举乱动,且随着曹军声威日隆,东吴内部必然会出现分歧。可惜,骄傲的曹操未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当此生死存亡之际,初出茅庐年仅27岁的诸葛亮临危受命、以其杰出的外交才能出使东吴,完成了“联吴抗曹”的艰巨使命(《出师表》语:“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孙刘结盟后,与曹操在赤壁爆发了遭遇战,不习水战的曹军旋即大败,随后退出荆州。自此,魏蜀吴“鼎足三分”的局面出现雏形,“隆中对”的战略目标开始迈出艰难的第一步。

 

第二次夭折危机:曹操平定汉中时期

建安十六年至十九年(公元211-214年),刘备乘虚而入,以诈力取得西川,立足未稳。与此同时,曹操西征张鲁,平定汉中。介于汉中是蜀郡的咽喉和门户,加之此时刘备远在与孙权对峙的荆州前线。谋士刘晔、司马懿建议曹操乘胜取蜀,但曹操受制于“内有忧逼”的情形、并未采纳其建议,而是选择撤兵。曹操因此失去了在有生之年统一中国的可能性,“隆中对”的第二次危机也就此躲过。

Clipboard Image.png

曹军一撤,刘备旋即发兵攻取,汉中归蜀,从此再也没有落到过曹操手上。刘备随后进位汉中王,达到其事业的巅峰。

Clipboard Image.png

图:刘备鼎盛时期的三国形势图

 

第三次夭折危机:“夷陵之战”时期

“隆中对”所面临的第三次夭折危机,出现在刘备执意伐吴的“夷陵之战”时期。自荆州被东吴袭取、关羽被杀后,为夺回荆州,刘备不顾群臣劝阻,在称帝后仅三个月,就率倾国之兵东征孙吴。孙权遣书请和,刘备盛怒不许。

Clipboard Image.png

图:夷陵之战

谋士刘晔识破孙权遣使称臣的目的,向曹丕进言,借此千载难逢之机,联蜀灭吴,然后再大举伐蜀,从而实现统一中国的目标。然而,缺乏战略眼光的曹丕,竟然轻易放弃,错失了统一全国的大好机会。“隆中对”的第三次夭折危机再次轻轻翻过。夷陵之战后,“隆中对”所描绘的“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Clipboard Image.png

图:刘晔

由上面可见,“隆中对”所面临的三次夭折危机均安然度过。蜀汉从无到有,终于成为三国中的鼎立一方。细细分析,可以看出,每次危机的主动权均是掌握在三方中的最强者——曹魏的手中。这非常符合市场格局的特点——市场的主动权一般掌握在市场领导者手中。假使曹魏能及时采取正确措施,那么纵使有十个诸葛亮也无法挽狂澜于既倒。这就像诺基亚如果选择大力进军智能手机市场的战略,那么可能不会有后来的苹果三星时代了、或者后两者至少没有那么高的市场占有率。

Clipboard Image.png

图:“夷陵之战”最终确立“三国鼎立”局面

当初,诸葛亮选择了相对较弱的刘备一方“鞠躬尽瘁”,当然,最终也未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目标,其实并不全赖个人因素。这也印证了那句话——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个人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六、谋国与谋身——三大谋士的命运

综合来看,诸葛亮的《隆中对》、鲁肃《榻上策》、刘晔的“乘胜灭蜀”和“联蜀灭吴”,分别影响了魏蜀吴三国的国运,当然,刘晔的建议只是未被采纳而已。可以说,他们是那个时代的一流战略家。

从诸葛亮方面来看,自“三顾茅庐”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首席谋士。从诸葛亮的个人角度来看,这也是良臣择主而事的典型。刘备执意兴师伐吴之时,也是诸葛亮一生最痛苦的时候。事业可能毁于一旦,理想可能付诸东流。这是“隆中对”最有可能夭折的时候。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独力支撑起蜀汉危局,并使之成为三国中最贤明的一方。Clipboard Image.png

从鲁肃方面来看,自从向孙权献上“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的《榻上策》之后。鲁肃矢志不移地践行这一战略目标。在赤壁之战中,更是极力促成孙刘联盟。后来虽历经周瑜、吕蒙、陆逊等不同都督时期,以及孙权多次北上进攻合肥、与曹魏争夺江淮/江左地区,但是,东吴方面最后还是贯彻了《榻上策》的战略目标:西取荆州、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Clipboard Image.png

从刘晔方面来看,作为曹操手下谋士,出场较少。即使如此,毛泽东都对他高度赞扬,两次向高级干部推荐《刘晔传》。许劭称其有佐世之才。刘晔之所以怀有佐世之才而未建佐世之功,其根源在于汉室宗亲的出身。刘晔在曹营之中,所进奇论,多与众人相左,也很少被采纳,但是事后莫不应验,可见他见机料敌之能不在郭嘉,荀彧,贾诩诸人之下。一个历史被埋没的战略家,最终遭受猜忌,郁郁而终。

Clipboard Image.png

文章的最后,笔者引用电视剧《三国演义·三顾茅庐》中的插曲《卧龙吟》作为全文结尾,这同样适用于历史及现实中为理想为奋斗的谋士们:

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

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

躬耕从未忘忧国,谁知热血在山林。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茅庐承三顾,促膝纵横论。

半生遇知己,蛰人感兴深。

明朝携剑随君去,羽扇纶巾赴征尘。

龙兮龙兮风云会,长啸一声抒怀襟。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天道常变易,运数杳难寻。

成败在人谋,一诺竭忠悃。

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下太平春。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