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二股东清仓减持“退场” 春节营收增长126%

灯塔媒介2月6日讯,近日,呷哺呷哺餐饮管理(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呷哺呷哺”,00520.hk)第二大股东General Atlantic Singapore Fund Pte抛售其所持有的1.47亿股呷哺呷哺全部股份,已完成交易,造

  

灯塔媒介2月6日讯,近日,呷哺呷哺餐饮管理(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呷哺呷哺”,00520.hk)第二大股东General Atlantic Singapore Fund Pte抛售其所持有的1.47亿股呷哺呷哺全部股份,已完成交易,造价每股9.25港元至9.3港元,套现退出。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General Atlantic Singapore Fund Pte Ltd持有呷哺呷哺1.47亿股,占其已发行普通股的13.53%。

据此前消息,1.47亿股股权接手方或为多家战略投资机构。

1.

General Atlantic Singapore Fund Pte与呷哺呷哺已合作十年,减持前是呷哺呷哺二股东,其“清仓式”套现退场,或许是对呷哺呷哺的发展失去了信心。

图源:呷哺呷哺官网

据官网信息,呷哺集团是中国持续高速发展的餐饮集团之一,于1998年11月正式成立。集团前身是由创始人贺光启先生将台式小火锅"一人一锅"的模式引进大陆,打造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时尚连锁小火锅品牌—呷哺呷哺而来。

2014年,呷哺呷哺成功登陆港股,成为“火锅第一股”。

2016年,呷哺呷哺进入了发展高峰期,平均每四天就新增一家门店。2015年至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由24.25亿元增至47.34亿元,净利润由2.63亿元增至4.62亿元。

2016年,呷哺呷哺推出“品牌升级计划”,试图从快餐定位转型为“轻正餐”。2016年6月,面向高端市场的子品牌“湊湊”应运而生,与母公司呷哺呷哺各自运营、互为补充。

高性价比和平民化曾是呷哺呷哺的标签,然而,近年在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呷哺呷哺背离“初心”选择进军高端路线,脱离了原来的消费人群,经营业绩每况日下。

2019年利润为2.88亿元,同比下滑37.71%;2020年,呷哺呷哺营业收入54.55亿元,同比下滑9.5%;净利润仅183.7万元,同比下降99.36%。

受疫情影响,呷哺呷哺的业绩在2020年遭受严重冲击。营业收入下跌9.5%,利润下跌96%。2021年呷哺呷哺迎来上市后首次亏损,2022上半年,呷哺呷哺亏损2.80亿元,同比扩大459.95%。

2022年上半年,呷哺呷哺继续亏损,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1.56亿元,同比下滑29.2%;净亏损由2021年上半年的4690万元增加至2022年同期的2.78亿元,亏损同比扩大459.95%。

高端品牌湊湊业绩不及预期,致使上半年整体业绩下滑。数据显示,湊湊近三年收入复合增速达39.83%,去年上半年业绩下滑9%。

业绩下滑、战略决策的自相矛盾,激发了管理层内部矛盾冲突的进一步恶化。

2021年4月,“凑凑”CEO张振纬离职创业,6月,呷哺呷哺发布公告,正式宣布董事会“建议罢免赵怡的执行董事职务”。

接连两场人事风波,彻底揭开了呷哺动荡下隐藏的暗流。五个月里,呷哺的股价从28元的历史高位一路跌到了7元,市值蒸发了七成多。

二级市场上,呷哺呷哺的表现也并不乐观。自2021年2月1日创下每股27.15港元的高点后,其股价就开始“跌跌不休”。截至1月16日,呷哺呷哺股价已经下滑至每股7.90港元上下。

2.

2021年,呷哺呷哺的核心管理层发生变动,创始人贺光启重掌帅印后表示,将关店200家止损,后续还将采取一系列行动挽救品牌。

贺光启公布的改善措施中,重新上线“高性价比”模式被呷哺呷哺放在了首位,让客单价保持在60元以内,并计划向二三线市场扩张,吧台、单锅也将重新出现。

主业增长难以为继,对新业态的尝试成为呷哺呷哺扭亏的新举措。去年9月,公司推出“趁烧”品牌,目标是成为烧烤赛道里的头部品牌。

“趁烧”承载了呷哺呷哺业绩增长的希望。贺光启直言,希望“趁烧”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呷哺集团的新增长点,成为呷哺呷哺、湊湊品牌之后公司盈利的第三引擎。

据了解,“趁烧”计划在2023年开出至少20家门店,自2024年起,“趁烧”预计每年至少以新增“30+”门店的速度进行扩张,未来3年计划突破百家门店。

2023年,呷哺集团将继续启动全面扩张战略,计划将新开超240家门店,包含呷哺呷哺、湊湊、茶米茶、趁烧等。同时也将继续启动南下扩张、数字化升级、全产业链布局、加速国际化转型等系列战略。

3.

随着线下餐饮逐渐复苏,2023年春节期间,旅游、探亲、聚会需求交汇爆发,点燃了全国的餐饮市场,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呷哺集团2023年春节总体营收比2022年春节增长126%。

春节期间,客流量不断攀升,累计接客超千人次,销售额以日复合增长率62%持续上涨,初四(1月25日)翻台率最高,比12月低位期增长10倍以上;1月份,呷哺呷哺单日营业额刷新销售记录的餐厅已超60家,约占在营餐厅数量的1/10。

呷哺集团在春节前期推出24周年庆“充多少送多少”的会员储值优惠活动,目前,该活动储值已超2.7亿元,新增会员63万人,发放消费券超1350万张,让利超2.7亿,拉动餐饮行业消费8亿元。

借力春节消费高峰,呷哺呷哺正式“出海”,持续东扩南进扩张战略。

1月25日,呷哺呷哺中国大陆之外的第一家门店在新加坡试营业,并计划今年内新增6家门店延伸至马来西亚。此前,呷哺集团旗下的湊湊火锅于2022年1月进入新加坡,已在新加坡开出3家店。

呷哺呷哺的新加坡首店采用了大片玻璃窗明亮风格的装修外观,同时保留了吧台与特色的单人小锅模式。在菜品上与大陆市场有所区分,推出大小鸳鸯锅,固定的小鸳鸯是养生菌菇锅,而另一半有五种锅底可选——每款都是大陆外呷哺独有,主打“金汤酸菜锅”和“暖心胡椒猪肚鸡锅”两种口味。

根据呷哺集团介绍,首店试营业的前3天,客流量日复合增长率达到40%,目前接待消费者人数在千人左右,高峰期等位时长超过40分钟。目前销售最好的仍然是经典麻辣锅和牛羊肉。

此番进入新加坡市场,标志着呷哺呷哺的“出海”扩张业务正式落地。

以公司运营的角度来说,新加坡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其法律法规更为完善,税收制度也颇有吸引力,是不少跨国公司建立亚洲总部的选择。具体对于餐饮企业而言,新加坡的食品安全法规与中国接近,也为开店与进一步扩张市场提供了便利基础。

据了解,呷哺呷哺今年还将在中国台湾、马来西亚开设首店。

业内人士表示,第二大股东折让配售,会在市场中造成一定负面情绪。若接手方为多家机构,那么各机构的资金投入规模与股份占比都相对较少,很难为呷哺集团提供比General Atlantic Singapore Fund Pte更多的支持。二级市场的价格波动与业绩表现存在关联,目前,呷哺集团应该更加专注于业绩的回升。

(以上内容与灯塔媒介立场无关,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