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持续加息扰动全球金融稳定,我国如何应对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作者:CF40研究部

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但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依然强劲

近期,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以“加息背景下全球金融风险与应对”为主题举办内部研讨会。大部分与会专家认为,受美联储快速加息影响,全球避险情绪升温,国际资本加速回流美国,加剧了全球美元流动性短缺和资产价格调整,当前金融市场波动显著加大。

多位与会专家认为,美国10月通胀数据降温既不会改变美联储继续加息的决心,也很难打消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一是美国通胀形势依然严峻,美联储加息尚未见顶;二是持续高利率威胁全球金融稳定,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三是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犹存,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堪忧。

对中国而言,美联储加息影响主要表现在跨境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上。虽然资本外流风险有限,但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出口高景气或难以持续,可能拖累整体经济增长。对此,有专家建议加强政策协调,防范金融风险。另有多位专家认为,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但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依然强劲。


一、加息背景下全球避险情绪升温,金融市场波动加剧


为了应对高企的通胀压力,从2021年三月开始,美联储已经连续加息六次,且连续四次加息75个基点,累计上调政策利率375个基点,加息力度和速度都远超市场预期。

受此影响,全球市场开启“避险模式”,资产价格震荡加剧。根据美国纽约梅隆银行的数据,过去两个月,美元购买量创下三年来最高水平,而欧元头寸跌至历史新低,英镑头寸也跌至2014年以来新低,说明投资者大量抛售非美元资产、增持美元资产,国际资本正加速回流美国。

这无疑会加剧全球美元流动性短缺,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冲击,发达经济体也难独善其身:欧元、英镑、澳元等非美货币纷纷贬值,一向被视为避险货币的日元也急剧贬值至24年来低点;主要经济体股票市场大幅调整,美国标普500指数跌超20%,日本、韩国、欧洲股市均大跌。

有观点认为,相比过去美联储加息对海外金融市场的影响,当前金融市场波动显著加大。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市场此前严重低估了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进而低估了美联储控制通胀的决心,这种低估和误判加剧了市场调整。二是此轮美联储加息叠加疫情、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市场主体需要跳出原有的资产定价框架,通过反复试错确定新的交易价格区间。而这种试错行为也变相增加了市场噪音,引发市场非理性震荡。


二、美国短期通胀数据回落难改市场悲观预期


作为美联储加息的重要参考指标,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备受市场关注。美国劳工部11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美国10月CPI同比增速降至7.7%,较前值8.2%大幅下降,也低于市场预期0.2个百分点。对于投资者而言,美国通胀数据超预期回落实属利好,说明美国通胀或已见顶,美联储可能放缓加息步伐。因此,通胀数据公布后,全球金融市场大幅反弹,纳斯达克指数跳涨7.35%。

然而,多位与会专家认为,美国通胀数据降温既不会改变美联储继续加息的决心,也很难打消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

第一,美国通胀形势依然严峻,美联储加息尚未见顶。尽管美国通胀形势有所好转,但从绝对数值看,10月通胀数据远高于美联储设置的平均通胀目标。且CPI分项数据显示,美国食品、能源价格依然保持高位,住房等服务价格仍有韧性。考虑到接下来国际能源价格存在不确定性,未来美国通胀仍有反复风险。因此,单月数据好转不会改变美联储既定的加息计划,除非能够确认美国通胀持续下降,否则美联储还将推高政策利率。

第二,持续高利率威胁全球金融稳定,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点阵图显示,到今年年底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可能会升高到4.25%-4.5%,预计2023年目标利率中位数为4.6%。随着美元升息的外溢性影响持续扩散,全球利率同步上行势必会威胁全球金融稳定。

以企业债为例,由于企业财务成本增加、盈利能力受损,所以加息周期下企业更容易陷入经营困境,面临债务违约、亏损倒闭风险。纽约梅隆银行的托管数据显示,投资者为回避风险已经开始大规模抛售企业债,这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甚至危及实体经济。此外,在高利率环境下,房地产市场和非银金融机构的风险和脆弱性也可能上升。

第三,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犹存,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堪忧。今年以来,受疫情反复、供给瓶颈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持续减弱,多家机构下调经济增速预期。

展望中长期,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仍未落地:一是疫情冲击对经济增长的持续负面影响有待研究;二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布局对供给端的冲击可能加大;三是地缘政治危机或将持续发酵。再加上全球通胀高企、主要经济体增长势头疲弱,全球经济前景愈发黯淡。


三、美联储加息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


对中国而言,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跨境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上。随着中美利差收窄倒挂,我国证券投资资本外流压力有所加大。美国纽约梅隆银行的托管数据显示,境外投资者过去一段时间持续减持人民币金融资产。债券方面,主要受利差和避险情绪驱动,国债和企业债面临较大抛售压力,国际投资者对我国房地产企业债券风险也较为关注。股票方面,受疫情、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北上资金一度增加流出,但近期有所好转,可能与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有关。汇率方面,截至三季度末,人民币汇率贬值11.3%,相比英镑、日元和韩元等超过20%的贬值幅度,人民币表现得更稳定。

虽然美元升息给我国带来的资本外流风险有限,但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出口高景气或难以持续,可能拖累整体经济增长。2021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带动外需扩张是促进我国出口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随着加息给全球经济发展前景蒙上阴影,外需走弱无疑会拖累我国出口增速。实际上,我国三季度出口增速已经显著下降,10月出口增速转负。有专家预测,2023年我国出口增速可能继续放缓,拖累GDP增速约1个百分点。

上述风险挑战对中国稳定经济增长的能力和政策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防范金融风险,有专家建议加强政策协调:

一是深入研究政策、经济基本面和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只有正确理解菲利普斯曲线,才能准确判断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同样地,只有充分理解各项政策的作用与副作用,才能提高政策效能,同时维护金融稳定。

二是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监管。特别是关注大型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和资产负债表结构,警惕加息周期下的“雷曼时刻”重演。

三是提高经济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从而稳定市场对监管政策预期,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多位专家认为,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但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依然强劲。随着疫情防控持续优化、一揽子“稳增长”政策落地显效,我国生产需求将出现积极变化,未来经济运行有望进一步改善。届时,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改善,我国金融市场影响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